「準國民待遇」的喜與憂

「堅決反對『台獨』並堅持『九二共識』,與此同時將出臺更多政策,讓臺灣同胞在大陸享受家人樣的便利條件,並繼續提供台商優惠政策。」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的一席話,讓「給臺胞提供『準國民待遇』」的言論再次備受關注。一個「準國民待遇」,能夠給臺灣同胞帶來多大的好處?想要獲得這樣的待遇,台商們又有多少路需要走?

3月15日,全國「兩會」閉幕,在隨後的記者發佈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臺灣媒體的提問時強調,將出臺更多政策,讓臺灣同胞在大陸享受家人樣的便利條件,並繼續提供台商優惠政策。此發言,被許多臺灣媒體解讀為,大陸對「九二共識」的一中底線沒有鬆動,但同時不放棄爭取臺灣民心,採取繞過臺灣民進黨當局的方式,單方面出臺優惠在陸台商和民眾的政策,即將對臺胞實施「準國民待遇」。

今年1月份以來,臺胞將享受大陸「準國民待遇」的新聞就層出不窮。最先是在1月份舉行的2017年對台工作會議上,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就提出要讓臺灣同胞在大陸獲得更多便利。有臺灣媒體馬上表示,臺胞在大陸有望取得「準國民待遇」。隨後在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也明確表示,這些提供便利的政策措施涉及臺灣居民在大陸的就業執業、社會保障、生活便利等諸多方面,成熟後將陸續公佈實施。

從對台工作會議到全國「兩會」,種種跡象表明,2017年,大陸將會為臺胞送上一份「大禮」,而大陸的善意也得到了臺灣輿論的普遍支持。

消弭臺胞在陸身份差異認同

何為「國民待遇」?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定義,「國民待遇」原則是指在民事權利方面,一個成員方(國家或經濟體)在境內的境外公民或企業與境內公民、企業享有同等民事權利方面的待遇。也就是說,大陸對臺灣「準國民待遇」政策的實施,更多體現在經貿而非政治上。

從上述定義中,我們可以發現,所謂的「準國民待遇」一般運用在兩個方面,一是為臺胞在大陸的生活提供便利,一是為台商在大陸的經營提供優惠。

「縱觀大陸官方針對『準國民待遇』做出的回應,不難看出,大陸給出所謂『準國民待遇』更多是應用在臺胞生活領域,目的是為了讓臺灣同胞不至於在大陸感受到似乎自己是身處異地他鄉遊子的感覺。」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表示,會推出這樣一個政策,也是因為大陸對現在己方的實力有了更大的自信與從容,兩岸交流的主動權完全在大陸一方,這和20年前的兩岸實力對比已經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在接受《台海》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陸釋出的這項政策對於在大陸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肯定是個利多消息。「從卡式臺胞證推行,取消臺胞簽注節省時間成本,到開放臺胞可以在高鐵站自動取票,以及擬取消外賓接待資質便於臺胞能夠居住在快捷酒店等,讓許多在大陸發展的臺胞都能感受到大陸對於臺灣同胞的重視。但事實上,台生、台青在大陸還是會經常遇到一些被差別化待遇的問題,其中不少就直接與1國民待遇』相關。」鄭博宇說。

採訪中,鄭博宇向記者介紹了幾個他在長期協助兩岸青年創業工作中看到的問題。

「近年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大陸方面非常鼓勵臺灣創業者落地創業,但多數本地的投資基金皆為人民幣基金,無法以外幣投資外資企業,造成很多臺灣創業者好不容易已經落地了,在募資及接受投融資這點,總是看著很多機會,卻無法得到幫助。」鄭博宇認為,如果有了「準國民待遇」,那麼臺灣青年的創業將不再有內外之分,所創辦的企業也不再屬於外資企業,那麼想要獲得投資基金的注入就變得容易了,他們在大陸的創業也將會更加順利。

其次,鄭博宇認為,大陸各地對於臺胞保「五險一金」的部分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造成企業用人也無所適從,多數企業寧可避免麻煩,都不願意選擇聘用臺灣人。「我有一位朋友從大陸高校畢業後,看到大陸迅猛的發展狀況,想留在大陸工作,結果面試很多企業,企業主都不願意錄取,理由竟因他是臺灣人,相關任用程式與本地人不同,會產生很多學習成本,這讓他感到失望,最後只好轉去台企。」鄭博宇說,不少臺灣人在大陸就業,考慮的都是本地企業、國企、央企,甚至想要考公務員,但多數的本地企業都不願意也無法招聘臺灣人,如果適用於「國民待遇」,這些機會都應該是可爭取的。

「除了工作,在生活上,臺胞也同樣容易碰上許多尷尬之事。」鄭博宇告訴記者,大陸第三方支付非常發達和便利,但是針對臺胞,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使用仍然不完整。例如支付寶中的螞蟻花唄、餘額寶以及京東白條這一類,甚至連百度錢包及QQ錢包,臺胞都完全無法使用,原因在於他們不是使用二代身份證註冊。至於信用卡的申辦,各家銀行標準及需要材料不一致,甚至準備了很久,最後才被告知無法申領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

「對於大陸青年而言都是再一般不過的服務,對於臺胞來說,卻因為證件問題而無法使用,這些在無形中就已經造成了差別待遇。」

對於可能到來的「準國民待遇」,鄭博宇非常支持,他認為,對於在大陸發展創業就業的臺灣人,大陸方面應該是協助大於補助,而所謂的協助就是給予「準國民待遇」。「以創業為例,台資如果能夠認定為內資,時間和申請的成本都能大大減少;以就業為^1,更多的臺灣人可以爭取到大陸企業的工作機會,借由職場更多的交流和對企業文化的瞭解,實現與大陸的深度交流以生活為例,『準國民待遇』可以大大提升臺胞的生活工具使用上的便利,就能更多瞭解大陸快速的發展。」鄭博宇表示,唯有消弭差異,不讓臺胞受困於身份認定問題,才能讓更多臺灣同胞在大陸發展。

盼用優惠待遇提升競爭平臺

在「準國民待遇」的問題上,最為期待的要數在大陸發展的眾多台商。比起在生活上享受的便利,台商們更關注的是他們在生產經營上能否享受到大陸的紅利。

「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定,『國民待遇』的核心內容現實中也主要體現在企業的貿易與投資層面,即境外產品進入境內或境外企業在境內從事相關經營活動,享有與境內企業基本相同或不低於的待遇,不能存在歧視性待遇。」王建民解釋說,如果大陸真的給予台商「準國民待遇」,那麼台企在大陸的發展起點將高於其他外資企業,也將更有競爭力。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說:「早期,臺灣和其他外資企業一樣,在大陸是享有更優惠的政策,當時被稱為是『超國民待遇』。但在2014年,大陸方面就宣佈逐步取消外資企業享有的『超國民待遇』,台商不得不面臨和所有大陸企業一樣的競爭平臺,這給一直享受紅利的台商帶來了一定的衝擊,所以,多年來,他們始終希望大陸再次給予他們優惠的政策。」

但是,台商的布望並不是這麼容易實現的。「台商是一個特殊的企業群體概念,既不同於內資,也不同於外資。大陸對台商或台企的市場准入與經營活動,訂有專門的法規,有一套管理辦法,在部分條文中類比外資待遇;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大陸長期採取『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原則,即給予台商較外商更優惠的待遇,在同樣的條件下臺商享有優先權。而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制度的日益健全,大陸在不斷完善境內外企業的待遇差距,逐步取消台資與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但要實現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完全一致的『國民待遇』,涉及到許多法律條文的修改與制度對接問題,是一個較長期推進的過程。」王建民表示,經濟體之間的經濟整合程度越高,國民待遇差距越小。但海峽兩岸的經濟整合程度不高,兩岸關係又複雜敏感,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全面的「國民待遇」。且在目前全球範圍內,也很少有國家和地區能夠做到台商要求的「全面國民待遇」。

政策之外的優惠可行性不高

現實的問題,讓台商們一度熄了尋求「國民待遇」的念頭,但隨著大陸「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興起,這個已經沉寂的想法又再次湧上臺商的心頭。例如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就曾表示,大陸推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深具發展潛力和市場商機,期盼大陸提供台商「國民待遇」,並提供政策協助,引導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大陸台資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專案,以加速台商融入區域經濟整合。

台商們的心聲大陸是知道的,也為此做了一定的回應。2016年,大陸方面修訂《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對台資企業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2017年再次頒佈了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二十項政策,這項政策,也被視為對台商投資的開放。「但真正讓台商興奮的,應該是『國務院5號文』的出臺。」王建民說。

2017年1月17日,國務院正式公佈了《國務院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簡稱「國務院5號文」),明確提出:允許地方政府在法定許可權範圍內制定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支持對就業、經濟發展、技術創新貢獻大的項目,降低企業投資和運營成本,依法保護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權益,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這是中央政府兩年多來首次正式明確提出授權地方政府自行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國務院5號文』在服務業、製造業、採礦業等領域都提出新的開放舉措,同時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政策措施同等適用於外商投資企業,支援外商投資企業以特許經營方式參加基礎設施建設,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承擔國家科技計畫專案。且國務院方面也已經明確表示,這些政策措施,全部沒有保留地適用於台資企業。」王建民說,「應該這麼認為,『國務院5號文』是大陸給台企和台商的一顆定心丸,台企和台商要懂得抓住機遇,在大陸實現更大的發展。」

採訪中,對於「國務院5號文」的頒佈,謝明輝也給予了認同,但他同時也向記者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雖然台商適用於『國務院5號文^,但兩岸畢竟是一家人,大陸方面可否考慮對於台商提出一些更優於外商政策,使得台商在大陸發展能夠更加順利,更加的發展。」

針對該問題,採訪中,記者向王建民尋求答案,王建民表示,想要讓大陸在「國務院5號文」的基礎上再為台商提供特定的優惠政策,可能性並不高。因為大陸和臺灣是作為還沒有和平統一的一個國家的兩個獨立的世貿成員加入WTO的,任何一個世貿成員給另一個成員最惠國待遇必須普惠160個國家和地區全部享用。以前大陸給予臺灣的優惠政策是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之上達成的。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大陸單邊向臺灣開放,就會遇到世界多邊的挑戰。

「另外,我們也要看到,在台商極力爭取大陸給予台商『準國民待遇』的同時,大陸企業在臺灣卻受到極不公平的待遇。開放陸資登臺這麼多年,臺灣依然嚴格管制陸資、歧視陸資、『汙名化』陸資。這是臺灣需要理性思考的問題,不能『只要利』,而不願對大陸企業給予基本的公平待遇。」王建民說。

一個「準國民待遇」的消息,引來眾多台商的翹首以待。他們既期待大陸的紅利釋放,又擔心自己被落下。我們能夠理解台商想要搭乘大陸經濟發展順風車的思慮,但台商們真正應該擔憂的是,如果臺灣繼續讓部分人綁架全民利益,阻礙兩岸經貿交流發展,導致臺灣經濟跟不上大陸發展的步伐,那麼兩岸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屆時無論大陸提供多少優惠政策,也難再挽救臺灣經濟和台企發展。

(司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