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應讓城市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取得平衡 博言

近日有資訊指聯合國教科文世遺中心關注澳門歷史城區的保護狀況問題,並早前分析本澳世遺情況的報告後及發表決議草案指責當局世遺保護不力問題,消息一出隨即引起社會憂慮本澳文化遺產歷史城區的這種名片會被世遺除名。也正所謂無風不作浪,過去一直有團體或個人一直關注城市發展與世遺文物發展矛盾的問題,尤其本澳的世界文化遺產是發展世界旅遊休閒城市的基礎,國家、特區政府及居民都有責任維護,世遺組織對本澳若真是提出「警號」,更是不能忽視,必須要有解決的方案,但從近年社會共同的努力保護之下,並沒有看到人為破壞的問題,可是多多少少則存城市規劃發展與世遺景點保護仍存在相關的問題,特別是高樓的問題,這不能不讓當局有所反思。

有消息稱世遺中心在決議草案中提及本澳政府遲遲未按《文遺法》第51條規定制定《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畫》,對此表示遺憾。社會文化司長譚俊榮近日則表示,文化局於2015年草擬《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畫》文本並進行首次諮詢,由於諮詢、草擬及實行計畫需時,文化局很快就能進行第2次公眾諮詢,有信心能按照世遺中心的要求,於2018年12月前完成《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畫》的編制工作。他並強調,《文遺法》明確建築物高度不能影響世遺景觀走廊,相信政府每個部門均嚴格執行,並要求建築商必須遵守。並指本澳的文物保育工作受國家文物局監督,國家文物局的官員亦十分欣賞文化局的的文物保育工作,相關部門必須更努力捍衛文化遺產。文化局將派代表隨中國代表團到波蘭參加世界文化遺產大會,政府亦計畫於7月邀請聯合國世遺中心的專家學者來澳考察指導。文化局表示,《文遺法》生效之後,文化局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每年進行超過四十項文物修復工作,至今年六月為止,已對超過六百棟文物建築進行安全檢查,亦發出超過一百封公函提醒相關業權人做好維修保養工作。國家文物局好幾屆的官員都曾來澳考察,對文化局的文物保護工作都表示非常認同。可見,這也極可能就是一些有意的第六屆立法會參選人是借此機會,或利用社會關注的話題,來透過對當局的打擊,也間接打造建制派的組織,更不排除其中存在的陰謀論十足。

世遺組織的相關代表人士能清楚知道本澳保護世遺景區情況,這也是「多得」一些個人或團體代表到世遺組織「告禦狀」,向世遺組織提供一些關注各處世遺景區保護情況,社會聽到今天的傳言,也真是「敗家子」,相關的團體人員還透過互聯網的形式,將「告禦狀」時的相片,再次公佈於世。這也真是恐天下而不安。正如有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所言的,「如果世遺既招牌無咗,或者系俾人公開摑幾巴,呢個唔單止系澳門既羞恥,更系國家的恥辱。如果講愛國愛澳的標準,保護世遺就系呢個標準,如果做不到,你根本就唔系愛國愛澳,你只系愛錢!」,世遺中心今次關注到澳門的世遺保護問題是好事,「好高興我們這個世遺城市,還不是一個被世界遺忘的城市。」澳門經濟發展繁榮,土能生白玉,地可出黃金。建築專案越建越高,雖然《文遺法》和《城規法》已經生效,但空有框架卻沒有具體執行細節,難以對保護世遺起作用。「令好多人大膽去試,大膽去推,大膽去欺負官員。希望政府今次挺起腰骨,回應世遺中心的關注。唔好講除名,如果真系被亮起黃牌,都系災難……如果政府只系不斷推卸責任,澳門再系繞圈,繞多三十年,於是澳門五十年不變就玩完。」

澳門歷史城區在2005年6月初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通過,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自申遺成功後,澳門旅遊呈現雙位數的高增長。僅是2006年1至9月,入境遊客為1589.58萬人次,同比增長15.4%,遊客人均消費第一季度1562澳門元(同比增長5%),第二季度1468澳門元(同比增長10%),2006年上半年遊客消費總額(不包括博彩消費)為157.93億澳門元,同比增長25.4%。澳門通過發展文化旅遊,來促進區域經濟的「適度多元」,以優質的世界文化遺產遊作為主打的旅遊產品,發展包括觀光文化旅遊、會展旅遊、度假休閒旅遊和購物旅遊等在內的多元旅遊產業,以此來改變過於依賴博彩業的單一經濟結構。澳門旅遊過去是「博彩旅遊業」,2005年後,在保持博彩業發展的同時,依託於世界遺產品牌,發展多元的旅遊產品,構建起澳門「文化旅遊」的形象,會展業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的主導新產業。基於世界遺產,澳門實現了旅遊業的有序轉型。目前,澳門博彩業穩健增長,文化旅遊業極其暢旺,不斷擴大了對住宅、商業房屋的需求,推動了房地產業發展。這生動地表明,城市地產和古城改造可以「和睦相處」,歷史文化遺產可以避免成為地產開發的犧牲品,城市化和古城保護可以協調進行。澳門和內地眾多城市一樣,有著普遍性的難題,比如發展空間有限,經濟結構不合理,等等。但是,澳門古城區改造,以及相關產業的包容性增長證明,搞文化旅遊和古城改造,大規模拆遷是完全不必要的;我們完全可以大幅度降低申請和管理世界遺產的成本。歷史舊城區的居民可以分享改造的紅利,而不是被變相「驅趕」出舊有的家園。

「世遺有情人更有情,美好家園共同珍惜」,今年是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世界遺產12周年,特區政府對保護和活化世界遺產的決心表示要讓具普世價值的世界遺產得以代代相傳。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稱,澳門成為世界遺產城市,也為澳門社會的持久穩定繁榮和發展奠定了一種特殊的永久基礎。特區政府所進行的包括《文化遺產保護法》立法、行政長官對有關文物保護工作的批示,一切都是從保護文化遺產的角度出發。崔世安強調,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是整個特區政府的共同責任和歷史使命,必須做好工作,使具普世價值的世界遺產得以代代相傳。展望未來,在活化世界遺產的工作方面仍然有進步空間,並表示特區政府將努力朝著既要保護好、也要努力活化的方向,參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同時聽取廣大居民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在依法的前提下,進一步做好保護和活化世界遺產的工作。過去,特區政府和社團提供資金借助「世遺」舉辦各類活動,對推出提高居民和學生對「世遺」認識的等活動,極大地增進了居民對澳門的歸屬感。

另一方面,本澳擁有不少具有保留價值的歷史文物,而近年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擔心經濟發展會對文物保育受到影響。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即將於2014年3月1日正式生效,對澳門文物保育工作的執行和開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澳門最引人關注的文化遺產便是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澳門政府也列出了一份《澳門文物名錄》,這些文物都受澳門法律保護。生效的《文化遺產保護法》明確確立了文化遺產的定義、保護範圍,以及文化遺產的評定程式及標準等,對澳門文物保育工作的執行和開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澳門文化局局長吳衛鳴表示,修復文物沒有劃一的標準,需按照每個文物的獨特情況而定。

對澳門的文物保護,有香港資深建築師認為,澳門的文物保護已經做得很好,隨著近年澳門經濟發展,政府應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位處文物附近的發展專案應諮詢社會及業界的意見,並作出慎重的考慮。就有團體建議有關單位訂定相關的輕、重罰則,以加強規管破壞世遺景點的行為。有澳門學者對此表示歡迎及認同,料可提升居民以至遊客的自覺性。但長遠而言,完善出臺的《文化遺產保護法》,則是以宏觀角度保護世遺景區,為此,有學者建議保遺相關部門應厘清權責關係,確立由一個部門或成立專責部門執行罰則,一切因應實際情況。有建議指,未來在涉及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和對該類違法行為規管方面,可對破壞文化遺產及不適當地運用文化遺產加以處罰,訂定相關輕微行為,即採取行政違法處罰制度,如果在文化遺產塗鴉、便溺等,由行政部門處以罰金;倘若燒毀文化遺產等嚴重違法、相對嚴重及屢犯行為,則應負刑責,嚴重者更處以徒刑。但遊客每年趨增,為有效規限參觀者行為,減免世遺建築被破壞,適時制訂相關罰則,有其必要性及迫切性。有關罰則出臺後,有助提升居民以至遊客的自覺性,應獲得社會各界認同與支持。

如何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呢,筆者也認同的一點就是應提高全社會的遺產保護意識,消除各種誤

如何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呢,筆者也認同的一點就是應提高全社會的遺產保護意識,消除各種誤解。全面宣傳歷史文化遺產的概念、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保護的意義以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方法和成功的做法,以及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做出貢獻的人和事。對不利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各種不正確的認識、做法做出剖析,消除公眾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神秘感、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不理解,讓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成為社會的共識、公民的自覺行動。把歷史文化遺產的宣傳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從娃娃抓起」,在歷史、語文、社會、法制等課程中都有體現。當下而言,以處罰形式來規管參觀世遺人士的行為,原因頗多。其一是因為「澳門歷史城區」已列入世遺名錄,國際甚關注澳門有關單位的保遺措施與力度;二是澳門屬於歷史文化名城,中西文化交融,別具一格;最後是為了配合長遠的文化與旅遊事業發展,更好地保護這些極其珍貴的旅遊資源。學者指出,在《文化遺產保護法》法案大綱諮詢文本中明確列明要實行「為全面保護文化遺產,有需要為建築群、地點和保護區訂定法律制度,從而確保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享有」的政策,以及列出「清晰界定涉及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和加強對該類違法行為的規管」措施,顯見有關單位早已考慮有關問題。

對於有居民或遊客於世遺景點胡亂塗鴉或便溺,屬於破壞公共地方行為,現有相關法例加以約束,但有必要在其基礎上再度深化。因應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位不同於其他公共地方,應有其獨立性及一套完善的執罰程式。未來而言,學者建議由一個部門或成立專責部門執行罰則,前提是各特區政府部門之間應厘清權責關係,把保遺工作做到點子上。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加深了澳門市民對澳門和祖國歷史、文化的瞭解,增強了文化認同,產生了更深厚的歸屬感與凝聚力。文化局作為澳門世界遺產保護的主管部門,未來應繼續以務實負責的態度,積極穩妥的運作,管好和用好這份珍貴的家產。澳門制定並實施《文化遺產保護法》及《城市規劃法》,認為兩者可承接並具有可操作性,值得借鑒。也有學者稱,城市應突出本身文化特色,澳門具有三項文化特色,應予以堅持,一是博彩業的特色,二是澳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三是高密度人口及高密度建築的特色,讓街道、社區充滿溫情。單霽翔認為澳門的城市規劃和文化遺產保護關鍵在於空間的處理。不應削弱特色和傳統,博彩業應集中在新區發展,不應在舊區增加。同時,澳門有很多細小地塊,應利用發展成市民大眾進行社會文化交往的空間。其實,行政當局負責人日前指出,政府一直努力,希望在空間資源制約下取得城市發展與文遺保護的平衡,《文化遺產保護法》、《城市規劃法》及《土地法》的生效,相信有助完善規劃和建設工作。另一方面,政府繼續竭力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育,進一步研究如何活化文物。

澳門歷史城區在大部分地區已經分別於1984年和1992年經法律規定做出了適當保護。2005年4月15日,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列入特區政府應切實履行的義務。2010年年底以前,文化歷史保護法將會完成法律程式,新的法律充分吸收了世界先進的文保理念,又聽取了公眾提議,參考了國內的法律,這對我們以後的保護提供了法律的依據和基礎。至於如何加強保護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社會普遍的聲音就是呼籲特區政府重視景觀保護,加強歷史城區環境景觀保護力度,保證文化景觀的完整性和協調性;重視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交通規劃和分區功能規劃,加強法制化建設,讓投資者有章可依、有法可守;加強立法,在原有的《澳門文物保護法》基礎上,制訂《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執行細則;加強對文化遺產的管理、保護、修葺、推廣及教育等工作;重視對歷史城區的歷史文物景點制訂監測系統,防止發生不可挽救的景觀破壞和環境劇變。其次重視開展文物普查,擴大保護範圍;重視專項基金投入,建議設立澳門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由官方每年撥款及鼓勵民間捐助的方式,同時設立博彩公司分擔經費保護文化遺產制度,透過專門委員會管理,實行專款專用;同時重視人才培訓,設立澳門文化遺產硏究中心,在大學設立相關學系,培訓更多技術專才;重視加強本土歷史教育,抓緊編寫本土歷史教科書,在中、小學開設澳門歷史標準課程,開展靑少年的世界遺產教育;更需重視提升全民認識文化遺產,透過編印《澳門文化遺產志》,讓更多人瞭解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依照一定程式組織起來的體系。它包括工程、維護、管理監督、法律法規、學術研究和藝術審美等幾個層面。

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本澳敲響警鐘,本澳未來必須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要遵循保護和發展兼得的原則。既要使歷史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又要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改善城市基礎設施。保護歷史文化名城要遵循一定的保護方法,從城市總體角度採取綜合措施,確定合理的城市發展戰略,積極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這需要確定城市合理佈局,開發新區,保護古城空間秩序,做好城市設計,延續風貌特色等工作。同時,對於文物保護單位,要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保存歷史的原貌和真跡。而歐洲各國都有明確的管理部門,像法國還設有「國家建築師」制度,有專職的、有良好專業知識的技術專家型的領導管理文化遺產地的保護與建設,有專門的高等教育機構培訓這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保證了文化遺產的科學和完善的保護。而在我國有些地方政府把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的管理設在了一個部門,不言而喻保護就為了旅遊的發展,在這種錯誤理念下,保護是一句空話。文保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各級地方政府既缺少權威機構,也缺少懂行的技術專家和管理人員,而造成了損失也不知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家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建議裏,曾經說過‘在生活條件加速變化的社會環境裏,為人保存與其相稱的文化環境,是大自然、先輩遺留的文明見證,這對人的平衡發展十分重要,為此應該使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並將當代成就、昔日價值和自然之美納入整體規劃加以考慮。

因此,既然本澳文化遺產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作為城市發展獨特見證的文化遺產資源,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資源效應,在城市形象宣傳、歷史文化教育、鄉土情結的維繫、文化身份的認同、生態環境建設、和諧人居環境的構建等多方面具有綜合的價值。城市遺產保護的任務相信還很艱巨,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本澳全體居民應共同廓清理念,提高素養,付諸行動,擴大影響,把保護城市遺產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而不是獨身去做「間諜」。同時,當局應積極和國際組織溝通,透過直接溝通的方式,以誠實及真誠的態度回應世遺中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