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印度為啥「鬧情緒」?

剛剛在北京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取得豐碩成果。參會陣容相當強大,美日韓也派來了官方代表。然而,印度是全球各大經濟體中唯一缺席的國家,與以往壓倒性支持莫迪政府決策有所不同的是,印度媒體罕見地出現了相當數量批評莫迪的聲音。

一、擔心「一帶一路」對印度形成包圍圈

幾年來,對於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印度一直採取一種消極的態度。對於莫迪政府缺席「一帶一路」峰會,印度媒體展開了廣泛的討論。與以往壓倒性支持莫迪政府決策有所不同,這次的討論中出現了相當數量批評莫迪的聲音。

《印度斯坦時報》專門強調:「即使是美國、韓國、日本這樣的與中國關係不睦的國家也派出了較高規格的代表團,而菲律賓、越南這樣與中國存在領土主權衝突的國家派出了元首級人物參加會議」

印度著名媒體人、中印關係專家尚卡爾•傑哈認為,印度的消極態度來源於「它對中國意圖的不確定性」。大多數印度戰略學者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對印度在印度洋主導地位的戰略威脅,使得中國勢力從北方(巴基斯坦)、東方(孟加拉和緬甸)、南方(斯里蘭卡)將印度包圍起來,從而嚴重限制了印度的影響範圍。他表示:「這種對中國『企圖』的解讀過於『以印度為中心』。」

一向宣導中印之間加強合作的尚卡爾•傑哈表示:「中印正面臨著一個世紀性的初遇,這一機遇不但會促進兩國的發展,同時也會減少導致世界不穩定的因素。」「中國和印度的互補性非常明顯……兩國合作的框架已經存在,這個轉正是『一帶一路』倡議。」

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主席庫卡爾尼認為,莫迪的戰略顧問們給莫迪出了一個餿主意。他表示:「印度不參加『一帶一路』論壇的決定,受到孤立的是印度自己。印度的擔憂和顧慮是合理的,但是它完全可以去北京,並像其他一些與會者那樣,在論壇的正式場合提出自己的顧慮,在官方聲明中表達自己的主張。但是,不參與只能孤立自己,因為幾乎全世界都去了北京,包括對中國持嚴重保留態度的美國和日本。」

印度外交官、前駐土耳其大使巴德拉庫馬爾撰文對莫迪政府抵制「一帶一路」論壇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認為「莫迪在對華政策上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他指出,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顯然已經改變了對華政策,並派出了較高規格的代表團參加北京的峰會,而莫迪政府的對華政策卻仍然停留在奧巴馬政府「亞洲支點戰略」的時代,顯然是過時的、短視的。

二、「中巴經濟走廊」穿過印巴爭議區,印度不爽

莫迪政府缺席「一帶一路」峰會,首先要表達的是對「中巴經濟走廊」的不滿。這一走廊經過巴控喀什米爾地區,印巴都認為自己擁有喀什米爾主權,那裏爆發過印巴戰爭,目前由雙方分別控制,而中巴陸地聯繫不可能繞開巴控喀什米爾。中方一直認為喀什米爾爭端是印巴之間的事情,中方不介入其中,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主要專案之一,完全是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沒有搬弄是非的政治意涵。

印度處於民族主義的上升期,印度輿論又在對華問題上尤其敏感,人們願意同中國比較、對照發展水準和國際地位,希望中國積極回應印度的每一個要求,而且對中巴發展友好合作有成見,總是覺得中巴關係越來越好就是「沖著印度去的」,希望中國疏遠巴基斯坦。’

印度還有人說,中國的倡議也沒提前商量,印度如果被動接受會「沒面子」。當幾乎整個世界都正面回應北京「一帶一路」的倡議時,印度更像是在「鬧情緒」。很難說印度政府的冷淡姿態有多大成分是做給國內看的,又有多大成分是要向北京施壓。

下面的總結大概是恰如其分的,那就是印度表示不參與「一帶一路」,並沒有影響「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氛圍,印度沒有官方代表來,比美曰韓都派政府代表來在國際媒體中受到的關注要小得多。另外,印度更不太可能影響「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範圍內的實際推動情況。

三、印度需要培養大國氣度

最近兩年中印關係中的老問題未能解決,一些新的問題又浮出水面,後者包括印度希望中方支援聯合國將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軍」頭目列入制裁名單,支持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等。印度總是抱怨中方未照它希望的那樣做。

由此看來,印度方面意欲更主動地塑造印中關係,希望中方應該對印度的要求給予特殊關照。或許這樣,才能表明中方對印度的「誠意」,但這顯然不是中印這種量級國家的交往規則。

如果印度視自己為大國,就需習慣它與中國之間存在諸多分歧,並與中方一道積極管控好那些分歧。大國的外交、大多是全方位的,兩個大國什麼都一致,幾乎不可能。看看中美有多少分歧吧,但兩國關係表現出總體的平穩,印度應當培養自己這方面的氣度。

中印關係沒有出現嚴重下行的基礎,兩國邊境這些年一直很平靜,這是中印關係最重要的定力所在。兩國都將開展經濟和社會建設放在國家戰略的首要位置,保持中印友好關係符合兩國各自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