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軍會見臺北市長壟文哲

【新華社上海7月3日電】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3日在上海會見了來滬出席「上海-臺北城市論壇」的臺北市長壟文哲一行。

張志軍表示,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管台灣哪個黨派、團體、人士,只要對兩岸關係性質有正確認知,願意參與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我們都歡迎。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開展兩岸城市交流有利於增進相互瞭解,相互學習借鑒,造福民眾。我們希望兩岸城市交流堅持正確認知和方向,不斷創新拓展交流合作領域,為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和親情作出貢獻。

壟文哲表示,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應該加強交流合作,讓兩岸民眾都得到好處。

據瞭解,壟文哲一行7月1日來滬出席「上海-臺北城市論壇」並參訪,將於3日晚返回臺北。

「第十八屆京臺青年交流周」活動在京啟動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以「我和我的朋友•北京文化體驗之旅」為主題的第十八屆京臺青年交流周活動,7月3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兩岸青年代表共150餘人,將在為期一週的活動中,多層次、多角度瞭解北京的歷史發展脈絡和文化科技創新發展成果。

活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團市委主辦,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北京市青年聯合會承辦。當天,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北京市副市長王寧、海峽兩岸青年民意企業家協會理事長楊鎮浯和兩岸青年代表,共同宣佈啟動本屆京臺青年交流活動。

王寧表示,北京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華文化的集中傳播地,有著數不勝數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還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軸線,以及獨特的衚同和四合院,台灣的同學們在北京城裏,像在歷史的隧道裏遨遊。同時,現代化的北京還擁有92所高等院校,涵蓋各個學科。

「對於許多第一次來北京的台灣同學來說,這次交流周只是一個開始,以後我們還會推出更多的文化套餐。」他同時邀請台灣朋友,2019年到北京來觀看世界園藝博覽會以及2022年來體驗冬奧會的冰雪文化。

楊鎮浯表示,本次活動步入第18屆,18是一個標誌即將走入成熟的年齡。京臺兩地在過去18年間通過舉辦具有深度意義的活動,一同見證成果與成長,更收穫了兩岸青年人的滿意體驗。希望兩岸年輕人共同努力,一起為兩岸交流繼續努力。

已連續幾次帶隊來大陸的台灣華夏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林麗燕的名片上,不僅有大陸台灣的手機號,還附上自己的微信號。她說,每隔幾個月到大陸都能體驗到這裡日新月異的變化。這幾年京臺青年交流加入了更多創新創業的元素,這是非常好的嘗試,也希望通過這樣的交流,讓台灣的孩子們思考「如果有機會到大陸工作,我們能做什麼?」而他們的所見所得所感,也能傳遞給父母,影響更多的台灣民眾。

當天,京臺兩地青年首先參觀了首都博物館舉行的《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看完展覽,台灣東華大學大二學生黃佳緯表示,對以前瞭解的歷史知識更加深了。「深度體驗留存下來的中華之美讓人很感動,畢竟我們都是源自一個祖先。」

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就醫趨「大」避「小」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新華社臺北7月3日電】台灣《遠見雜誌》最新進行的島內首個「醫院民眾好感度調查」發現,台灣民眾小病也要蜂擁到大醫院,造成醫療資源大量浪費。

今年以來,台灣衛福主管部門最重要的新政策之一是推動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希望民眾清楚區分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四級分級醫療架構,小病先在地方就診,不要一病就往大醫院跑,並調漲民眾未經轉診就直接到醫學中心就醫的部分費用。

台灣目前共有479家不同等級的大小醫院。民眾心目中最好的醫學中心由臺大醫院拔得頭籌,得票高達37.7%;第二名是林口長庚醫院,得到14.6%的票數;第三、四、五名則分別是臺北「榮民總醫院」、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和高雄長庚醫院。這些醫學中心病床數均超過3000張,醫療儀器設備先進,規模龐大,加上有醫學院當後盾,教授級醫師駐診,容易吸引病人。

《遠見雜誌》這次「醫院民眾好感度調查」於2017年2月到4月進行,有效問卷逾13000份。

調查發現,全臺民眾對醫學中心有高度的認知,近七成五能夠回答出醫院的名稱。全台灣醫學中心共19家,但若加上其附屬分院與兒童醫院,則共有26家,平均不到100萬人就有一家。

調查發現,一半比例受訪者不瞭解台灣的醫療分級制度。醫界專家認為,健保實施22年,原先設計的分級醫療,始終沒有兌現,反倒造就大規模的醫學中心。醫學中心無限制長大變「怪獸」,將擠滿更多病人,也失去「小診所看小病、大醫院看大病」的意義,具有轉診功能的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將消失殆盡。他們建議,壯大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以分散醫學中心的就醫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