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事變的五個為什麼

1937年7月7曰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這是大多數國人對盧溝橋事變的認知,但實際上,盧溝橋事變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背景情況,比如那個”失蹤」的士兵究竟去了哪里?現在的盧溝橋上為什麼沒有明顯的戰鬥痕跡等,但最令人疑惑的是時任第29路軍37師109旅旅長趙登禹是如何去世的。

趙登禹究竟是怎麼去世的?

一般人都會誤認為趙登禹將軍是犧牲在「盧溝橋事變」,但實際上他是死於事變後的20多天,原因是中了日軍埋伏。

「盧溝橋事變」後,趙登禹所在的第29路軍奉命進行抵抗,1937年7月28日,他率領部分軍隊奉命從南苑機場往北撤退,撤到今天豐台區的大紅門附近時,由於他身邊的一個名叫周思進的漢奸將情報出賣給了日軍,趙登禹將軍一隊人便遭到了伏擊。當時趙登禹將軍乘坐在一輛租來的汽車裏面,想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沖出日軍的包圍,可是沒想到汽車輪胎軋到了一匹被日軍打死的戰馬身上,汽車熄火,此時日軍機槍打中了趙登禹將軍,他便犧牲在了汽車裏面。

日本人為什麼要攻佔盧溝橋?

事實上,盧溝橋有兩座,一座是位於宛平城正西面的那座石橋,這是我們很多人經常提到的盧溝橋,此外還有一座鐵橋,位於石橋的北側,它也是架在永定河上,平漢鐵路(今京漢鐵路)就從這座橋上通過,它是平漢鐵路的一個咽喉,往北可直接到達北京城,往南則可到達保定,最終通往南方。

當時日軍為了切斷北京城守軍與南方軍隊的交通線,迫切需要控制住這座「盧溝橋鐵橋」。因此,當時中日軍隊雙方爭奪的重點是在這座鐵橋,因此當時雙方在石橋上並沒有發生特別激烈的戰鬥,只是在橋的中部有一些衝突,這也就是為什麼石橋中部有一些彈痕,但是橋的整體沒有受到太大損壞的原因。

「失蹤」的那個日本兵

到底去了哪里?

根據雙方後來的說法,大致可以拼湊出當時「失蹤」的日本兵的下落。事發當天的下午五點,日本的大約有200人的一隊軍人從豐台駐地趕到宛平城的西北側進行對抗演戲,大約到了晚上十點的時候,演習結束,日軍開始在當地就地休整,休整完畢後,日軍發現少了一個二等兵,於是開始鳴槍進行尋找,並且與駐宛平城守軍進行交涉。

那麼那個”失蹤」的士兵到底去了哪里呢?一個當時駐守在宛平城附近、永定河大堤上的排長齊國軒(後來到了臺灣),他在日記中提到了這樣的一件事,就在事發當天晚上,他們駐地陣前來了一個日本兵,這個日本兵當時在駐地附近徘徊,並且久久不願離去。後來,當遠處開始傳來密集的槍聲的時候,他才離開了陣地。綜合各方面的資料,可以得出,那個”失蹤」的日本二等兵就是這個到當時中國軍隊陣地附近徘徊的那個日本兵,大概是聽到了槍聲後,才離開的。

「失蹤」的士兵是無意間

走錯了路嗎?

在說這個事情之前,先來看看與這件事幾位類似的「藏本英明失蹤事件.

1934年,日本駐南京領事館副領事藏本英明接到上級命令,要他自殺殉國,日本政府計畫以此來要脅中國當時的政府,最終攻佔南京。藏本英明接到命令後,準備在死之前好好吃一頓,於是便到了當地的一家小飯店飽餐一頓。吃完飯後,他發現自己身上的財物已經被搜刮完畢,於是便把袖口上的黃金紐扣留下來抵債。這之後,藏本英明便躲到了南京紫金山附近,隱居起來,以為這樣也能達到日本政府要脅中國政府的目的。與此同時,日軍便開始實施原本的計畫,豈料,根據金紐扣的線索,中國當時的政府很快找到了藏本英明,於是日軍的計畫也就破產了。

其實盧溝橋「失蹤」的那個士兵就是另外一個版本的「藏本英明」。

為了達到與中國開戰的目的,日軍便安排這個在日本軍中地位最低的士兵到中國守軍的陣地,希望中方殺死這個「誤闖」陣地的日本士兵,但是結果卻是這個士兵在聽到槍聲後便很快回到了日軍的隊伍中。之所以說這都是安排好的那是因為,在一份日本公佈的資料當中,清楚地提到了這次事先計畫好的「挑釁事端」,儘管沒有詳細提到如何實施挑釁。

為何找到士兵依然沒避免「事變」?

「失蹤」的士兵意外地回到了當時正在交涉的日軍隊伍中,但是為了實施既定方案,日軍還是製造了「盧溝橋事變」。當時,在士兵失蹤後,日軍一方面與中國駐軍進行交涉,另一方面開始將自己的炮兵陣地駐紮到了可以炮擊宛平城的大棗山上,這是附近唯一一個可以炮擊宛平城的有利位置。

在「失蹤」士兵回到隊伍中後,當時的日軍開始找出了新的藉口,他們說在交涉的過程當中,有中國駐軍向日軍開槍,子彈從日軍頭上飛過,於是日軍便以此為由開始了與中國駐軍的軍事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