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說說三伏貼

三伏貼又稱冬病夏治三伏貼,主要是指在三伏的時候,遵循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基礎理論,運用穴位貼敷的手段治療或預防慢性呼吸類疾病的方法。三伏貼最早的應用可見于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主治哮病、喘證等慢性呼吸類疾病。據北京中醫醫院的統計,2016年該院呼吸科為6500餘患者進行了三伏貼治療,疾病好轉率達到62%。

  三伏貼藥物以溫陽化痰為主

三伏貼的應用遵循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基礎理論,對於人體的陽氣進行滋養,以治療或預防中醫所說的虛寒型慢性呼吸類疾病。關於三伏貼的藥物組成,各家醫院均以溫陽化痰藥物為主,結合自己科室的研究方向進行加減,不盡相同。三伏貼主要的治療方向是以呼吸方面的疾病為主的,對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等氣道疾病效果尤為顯著。

  謹記時間貼好三伏貼

三伏是以每年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庚之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一般自初伏第一天開始進行三伏貼治療,貼敷的具體時間以晴天的9:00~17:00為佳。

如果錯過了最佳時間,貼敷可以推遲一點,效果肯定沒有最佳時間好,但治療了總比沒有治療好。通常,三伏貼貼敷3年為一個療程,感覺療效顯著,也可以適當加長療程。

  這些反應正常嗎

三伏貼的原理是採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貼敷於穴位或患處,使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或起泡的治療方法。貼藥後會感到局部發熱、發紅、發癢,這屬於正常反應,不必緊張。但是如果局部皮膚瘙癢劇烈甚至潰爛,則不要繼續貼敷。

有人貼2小時後局部就會起泡,多發生在皮膚嬌嫩的孩子身上。這時要去掉藥物,如果泡不大,塗些碘伏,避免感染即可。如果泡比較大,要到醫院用消毒針管將泡內液體抽出。一般1周以後,起泡處會結痂脫落。起水泡,說明體內有濕熱,通過中藥的作用,將體內濕氣拔出。起泡的人可能療效更好,因為這類人藥物滲透吸收好。中醫古代灸法裏有一種叫瘢痕灸,就是要施灸處起泡,以取得最佳療效。三伏貼貼到皮膚發熱即可,貼太久會破皮,所以貼敷時要注意時間。 三伏貼也不能隨便貼

屬於虛寒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比較適合三伏貼,對於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咯血、肺結核病,以及皮膚對藥物過敏的患者則不宜使用,或根據醫生建議調整劑量使用。

三伏貼在使用過程中有以下一些常見的注意事項,準備貼敷者需要瞭解。

1.貼敷過程中出現小水泡,不必特殊處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塗碘伏;若出現較大的水泡,辟及時妥善處理,以防感染。

2.配製好的藥物不可放置過久,藥物宜密閉、低溫保存。天氣炎熱、潮濕時,保留的時間應相應縮短。

3.第一次貼敷的時間不宜太長,儘量不要把皮膚貼出水泡,以免影響以後的治療。

4.貼敷部位的皮膚如出現紅斑、水泡等,應謹慎進行下一次貼敷治療。可更換腧穴或待皮膚恢復正常後再進行治療,要注意減少貼敷治療的時間。

5.久病、體弱、消瘦者,用藥量不過大,貼敷時間不宜過久,並在貼敷期間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

6.患者在貼敷後不要劇烈運動,避免出汗,儘量避免電扇、空調直吹。

7.患者在貼敷期間的飲食宜清淡,應儘量避免食用寒涼、辛辣、過鹹等有可能減弱藥效的食物;應慎食海鮮、牛羊肉等及其他肥甘滋膩之品,以免誘發過敏反應及減弱藥效。

8.在取下貼敷劑後,可用清水沖洗局部。不宜搓、抓、撓貼敷部位,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或塗抹其他止癢藥物,以免進一步刺激局部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