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聯議政青年訪港交流

【本報訊】澳門青年聯合會主辦的“第九屆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日前由該會副理事長兼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委員會主任劉雅樂帶領青年議政委員、學員一行29人前往香港學習交流一天,並於返澳後組織委員前往沙梨頭圖書館參觀並討論舊建築活化成效,活動取得豐碩成果。

參觀香港立法會大樓

香港學習考察交流團首站參觀香港立法會,包括會議廳、展覽區、歷史長廊、空中花園等。團員有感,立法會大樓內部環境十分優美舒適,亦不失秩序和端莊,非常高興能夠置身於平日電視新聞中常見的立法會會議廳中,了解各位議員的座位安排及表決的方式,大開眼界。而參觀期間適逢工務小組委員會舉行會議,團員更親耳聽到用於提醒議員出席表決的特別鐘聲,感到十分興奮。此次參觀令團員對香港政治現狀、立法會歷史、立法會運作等都有更深入的了解。

交流團一行午間前往香港數碼港參觀,下午前往位於西營盤的西區社區中心,考察包括西約華人公立醫局、舊贊育醫院、第二街公共浴室、西營盤地鐵站、高街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等地點,了解西營盤地區的變遷和建築物的歷史,為返澳後開展港澳地區對比討論作鋪墊。

比較港澳舊建築活化

返澳後,青年議政委員們前往並參觀已有80多年歷史、富有澳門昔日內港沿海建築物舊騎樓特色的沙梨頭圖書館並開展討論,思考圖書館活化前後的社會功能變遷。當參與者被問及圖書館如何兼顧活化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時,有參與者表示圍繞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可考慮將咖啡廳或文化創意的商業元素融入非牟利圖書館的運營模式之中,盡可能做到資源“自給自足”,也能藉著加大培育旅遊產業人才力度,鼓勵更多文遺專長人才支持參與構建“一個中心”及豐富其內涵,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旅遊業的二、三線城市輸出服務。也有參與者坦言,圖書館內缺乏建築物活化前相關文字及圖片描述資料,無法讓後人了解到建築物歷史及原貌,頗感惋惜。建築是文化、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也反映了當地政治經濟文化水平,在思考城市建築變與不變的時候,青年人不僅僅只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未來一代人出主意,希望建築活化可以平衡社會與經濟效益,透過更多青年人的參與,為城市發展出謀劃策。

青年議政委員會副主任周詠珊表示,與香港相較,本澳在文物保護範疇的重視程度、文物保育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相對完善及嚴謹,令人感到自豪。此外,香港市區重建局在處理西營盤區域重建規劃及執行時遵循“以人為本、地區為本、與民共議”的宗旨,不忘預留社區公共空間作休憩用途值得本澳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