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南部新聞學子體驗老北京文化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由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高雄市記者公會等共同主辦的「相約北京——台灣青年媒體人老北京文化體驗周」24日在此間拉開序幕,約20名來自台灣南部的新聞專業學生和指導老師受邀參訪。

當天下午,他們來到位於前門大柵欄的同仁堂藥店,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中醫藥文化。經典單方、老字號古訓、養生文化……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同仁堂的傳承與發展,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醫藥產業化成果,看到這麼多成藥製劑覺得很新奇,也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感到自豪。」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大二女生劉映廷說。

接下來的5天裏,這些來自台灣的年輕人還將到首都博物館參觀老北京民俗展,到東城區百工坊見識「燕京八絕」等傳統工藝,登長城、遊故宮並與首都青年媒體人座談。據介紹,參加體驗周活動的台灣學生主要來自位於高雄市的文藻外語大學,絕大多數是第一次來大陸。

「交流活動可以幫助他們親身感受大陸的社會生活,促進兩岸青年往來,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相信他們的眼界也會變得更加開闊。」曾在上海、福州駐點採訪多年的前「中廣」記者、團隊指導老師謝明錦說。

此次體驗周活動是落實第二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合作協議的重要成果之一。北京市記協主席梅寧華表示,希望前來參加活動的新聞學子與媒體同仁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傳遞給更多台灣青年朋友,幫助他們瞭解北京、瞭解大陸。

明報:誠品立足兩岸三地值得香港參考

【中央社香港24日電】香港明報今天指出,由台灣人吳清友創辦的誠品書店可以立足兩岸三地,值得香港文化人和出版商參考和深思。

明報在題為「誠品書香創品牌、文化產業兩岸通」的社評中說,誠品改變了售書模式,成為文化品牌,還能夠為兩岸三地所接受,為這個充滿戾氣的時代開闢一片祥和氣氛。

社評指出,誠品書店在台灣的擴展成功後,依託新穎的經營模式積極對外擴張,在香港開設分店,在中國大陸多個城市開拓書城,這不僅僅是一個商業擴張,而是測試一個地區的文化包容度。

社評表示:「內地(大陸)無論從政治制度、閱讀習慣、名詞使用,跟港臺兩地都千差萬別。台灣一家書店,能夠在兩岸三地立足,莫說在文革期間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即使在10年前也不可能發生。」

對於誠品能夠「登陸」大陸,社評表示,關鍵因素當然是大陸的開放政策,但跟誠品的經營理念和目標也有極大的關係。

社評說:「這恐怕跟我們整個社會的立足點和為自身設計的起點有關。在許多香港人的心目中,還是以深圳河為文化邊界,不看大陸出版的書籍,不關心大陸的文化狀況。」

社評說:「如果我們(香港)繼續畫地為牢,就連商業市場都不可能有所交叉,港人也不可能參與本來是開放的平臺。」

社評指出,吳清友辦誠品以華人讀者為目標,結果能夠在兩岸三地市場立足,這個啟示,對於香港的文化人、出版商,是否也有參考的價值,值得深思。

臺經濟主管部門啟動法人改革

【新華社臺北7月24日電】台灣經濟主管部門24日宣佈啟動改革,對其下轄的16個產業科技研發法人進行重新定位和整合。

據介紹,該部門將在未來四年投入約50億新台幣(折合人民幣約11.1億),將所屬產業科研類法人根據規模與專業力量,重新定位為「平臺型法人」及「領域性法人」兩種類型

其中,「資策會」、「工研院」和「外貿協會」等3個法人定位為平臺型法人,聚焦數位創新、系統整合、國際鏈結。而「金屬中心」、「車輛中心」、「食品所」等13個法人為領域性法人,負責解決各自產業痛點,提高競爭力。

根據該革新方案,先期將構建起囊括以上16個法人,共約1.2萬名研發人員在內的開放式系統平臺,來協同產業技術的創新與研發。

臺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李世光表示,全球產業發展新趨勢給台灣產業帶來嚴峻挑戰,同時社會長久以來對法人有諸多建言,包括其定位是否符合原本目的、組織僵化、績效不佳等,法人的任務必須進行階段性調整。

自動化設計大賽陸生務實台生創意高

【中央社蘇州24日電】兩岸大專生今天在蘇州同場競技智慧製造設計能力。專家觀察,大陸大專生喜歡解決特定的實務問題並展現紮實基本功,台灣大專生則更喜歡有創意和難度高的題目。

第4屆「台達盃高校(大專院校)自動化設計大賽」今天在中國大陸蘇州吳江登場,共68所學校、74支隊伍參賽,台灣方面有來自台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中原大學、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5所學校共7個隊伍,此外還有印度和泰國大學的參賽者。

這次大賽中,來自臺北科技大學隊伍「棋逢敵手」被許多媒體圍繞,使用者可透過觸控式螢幕下棋,和電腦控制的機械手臂對弈、分析棋局,被認為是結合人工智慧和人機協同操作的應用。

兩岸的參賽隊伍都以科技大學為主。北科大機械工程系副教授、賽事指導老師曾百由說,大陸科大比較就業訓練導向,學生參賽作品偏向解決實務上的特定問題,並願意在基本功上去深化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