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全球第一的朝鮮特種部隊真實戰力如何

1953年停戰後,朝鮮從未放鬆過軍隊建設。全國只有2000多萬人口,但朝鮮人民軍規模長期躋身世界前五名。時至今日,朝鮮不但有核武器、中程彈道導彈,還擁有一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特種部隊。人民軍110余萬現役官兵中,根據各國情報專家推測,特種部隊人數在8.8萬到12.15萬人之間。

無奈朝鮮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國度,一切資訊高度保密,特種部隊更是一直藏在神秘面紗後,籠罩著種種傳說與神話。半個多世紀以來,外界除了在突發事件中一窺其一鱗半爪外,很難有機會瞭解到可靠資訊。

但以常識判斷,作為長期被孤立的國家,從各項硬指標來看,朝鮮社會各方面都比較落後,人民軍特種部隊很難讓人相信他們能維持一整套完備、協調精確的特戰體系並熟練發揮出體系優勢。某些言論所渲染的強大戰鬥力,恐怕僅存在於外界的想像中。

最忠誠,最精良

1968年突襲青瓦台事件和1996年江陵道潛艇滲透事件,讓世人管中窺豹般見識到朝鮮特種部隊。1968年1月21日,一支由31人組成的代號「124」部隊的朝鮮敢死隊,在大雪夜化裝成韓軍悄悄穿過美軍把守的一段軍事分界線並成功滲透到首爾,準備突襲青瓦台總統府等重要目標,伺機殺死朴正熙總統。這支敢死隊一直摸到了青瓦台附近時才被韓國員警識破,隨後的槍戰和追捕過程擊斃27人,3名失蹤者據推測可能已潛回朝鮮,只有1人自殺未遂而被生俘,這次事件後來被電影《實尾島》搬上銀幕。江陵道潛艇滲透事件發生在1996年9月,偵察總局的一艘小型潛艇在對韓國東部江陵市附近海岸進行秘密偵查時,因故障而擱淺,26名士兵不得不棄船登岸、潛入附近山中。韓軍隨後開展長達兩個多月的搜捕中,有13名朝鮮軍人被打死,1人自殺,1人被俘,1人失蹤,據推測失蹤者已潛回朝鮮。

以上兩次轟動世界的滲透活動中,受過特殊訓練的朝鮮士兵都表現出堅定的精神、訓練有素的作戰素養和頑強的生存能力。在與追捕韓軍的交火中,少數朝鮮士兵就給韓軍造成重大傷亡。個別被俘人員在隨後的供述中,均透露朝鮮國內還有眾多類似的常年接受嚴酷訓練、隨時準備為金將軍獻身的特戰人員。這兩起事件儘管都未真正對韓國造成實質性傷害,卻使朝鮮特種部隊聲名遠揚。

根據公開資料,朝鮮人民軍高度重視特種部隊建設,立足於朝鮮半島實際情況,根據源自蘇聯和中國的軍事理論,結合自身在朝鮮戰爭期間取得的經驗,形成了一套有朝鮮特色的特種作戰理論。核心思想是建設一支強大的特種部隊,平時對敵方進行偵查、滲透和發動小規模秘密作戰,戰爭爆發時將在常規戰場之外開闢第二戰線,對韓國重要政治、軍事、經濟目標進行打擊以製造恐慌和混亂,以此癱瘓對方國家機器並配合常規戰場。

朝鮮特種部隊編為22個旅、18個獨立營,大體分為三類:輕步兵、偵察部隊、狙擊部隊。輕步兵與連、營級正規部隊聯合作戰,攻擊敵方軍事、政治和經濟目標;偵察部隊獨立行動,負責偵察活動;狙擊部隊任務與輕步兵類似,區別是全部單獨指揮、單獨行動。他們裝備著全軍最精良的武器,比如配備「卡利科」滾筒式彈鼓的小口徑自動步槍、微聲衝鋒槍、俄式水下步槍等,執行滲透任務時會使用老式安-2雙翼輕型運輸機(這種原本應蘇聯林業局要求設計的飛機誕生於1947年)、微型潛艇或小型氣墊船等。

特種部隊由最忠實可靠、政治覺悟最高的軍人組成,擁有人民軍最精良的裝備和最好的物質保障條件。1990年代 「苦難行軍」的困難時期,當一般部隊吃不飽時,特種部隊也不曾餓過肚子。據DailyNK報導,人民武力部直屬負責甯邊核設施警備的第64聯隊,每週可以吃到2次肉食,軍裝兩年1套、軍靴1年2雙,退役金也多達3萬到4萬元。這是普通部隊士兵所無法想像的待遇。該部因為平時嚴格封閉管理,以至於發生了這樣的事,2000年前,不少士兵退役時不瞭解地方的饑荒情況,怕麻煩而沒把軍隊分發的10公斤糧食拿回家。

向上缺話語權,向下放水選拔

限於資料匱乏,我們無法從有限的公開信息中瞭解朝鮮特種部隊的真實面貌,只能從零零碎碎的資訊中拼湊、推測和分析其真實戰力。追根溯源,朝鮮人民軍是一支嚴格按照蘇軍模式建立起來的軍隊,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從編制結構和作戰思想到裝備、訓練均模仿蘇軍。朝鮮歷史上長期受日本暴戾統治,日治時代長期耳濡目染下,朝鮮軍隊也沾染著很多舊日軍諸如官兵等級森嚴、上級動輒打罵下級等習氣。故這一混合物既有蘇軍那樣高度強調作戰條令、條例的一面,又有舊日軍的頑強精神。

根據蘇聯軍事學說,對特種作戰的理解與應用對比西方軍隊則顯得截然不同。蘇軍一直在為高強度的世界大戰做認真準備,他們高度重視核戰爭和常規諸軍兵種合成作戰;作戰理論體系中,非常規作戰和特種作戰也很受重視,但從根本上來說,特種作戰被認為是輔助性的。而戰後英國、以色列軍方以及1980年代後的美國軍方為代表的西方軍界,則高度重視特種作戰,他們將特種部隊視為低烈度軍事行動必不可少的部隊,在適當條件下恰當運用,可在戰略層面上實現獨特政治目的。理論上的分歧,決定了特種部隊的定位和在軍隊中的地位。

以色列特種部隊是二戰後最成功的特種部隊之一,以軍的空軍、裝甲兵、特種部隊受到高度重視,歷任國防軍參謀長不乏特種部隊出身者,可以說以軍高層甚至以色列政府總理和部長們都充斥著特種部隊軍官。現代英美兩軍高級將領中也不乏特種部隊出身的軍官,海灣戰爭中的英軍總司令德拉比利艾爾將軍曾長期在英軍特種空勤團(SAS)服役,參加過眾多秘密行動。1990年代指揮聯合國波黑維和部隊的邁克•羅斯將軍,也長期服役於SAS。美軍在1980年代開始真正重視特種部隊,到1990年代後,特種部隊地位提升的象徵性信號顯現出來,克林頓時代後期擔任美軍參聯會主席的亨利•謝爾敦將軍在越戰時是綠色貝雷帽部隊指揮官,因直言不諱而被奧巴馬撤職的美軍前中央司令部司令斯坦利•麥克裏斯特也長期任職於特種部隊。

特種部隊占到了朝鮮人民軍總員額近一成,但人民軍高層似乎沒有類似西方軍隊那種長期在特種部隊服役的高級將領自成一派並長期執掌全軍實權。從公開新聞看,歷任人民武裝力量部長、總參謀長的高級軍官,基本都是長期在人民軍主力軍團任職,很難講這種出身的高級將領對特種部隊能有多麼透徹的認識。

朝鮮特種部隊在上層人事關係網裏得不到足夠的話語權,下層的人員選拔也困難重重。從人員構成上來說,特種部隊必須由經過精心挑選、經受嚴格而科學訓練、具備堅定自主精神和責任感的優秀人員組成。英美兩國特種部隊的有關資訊公開度較高,根據他們披露的經驗,每年從全軍(軍種)範圍內報名參加SAS或三角洲、海豹、綠色貝雷帽的優秀軍人不少,但經過淘汰率極高的選拔後,真正能通過特種部隊資質選拔考核的人極為有限。

「9•11」事件後,美軍投入鉅資擴編特種部隊。此前美軍各軍種特種部隊合計約2萬人,其中執行一線作戰任務的行動人員有數千人,後來擴編到5萬餘人,但其中符合選拔要求的作戰行動人員卻很難增加。5萬人中增加的除了預備役特戰單位外,大多是後勤、支援和輔助人員,一線行動人員增幅很有限。根據專業分析,美軍總兵力140余萬人中,在生理、心理、個人經驗和道德操守上都能達到特種作戰人員標準的人,數量大致是恒定的。

總兵力110萬人的朝軍擁有10萬眾特種部隊,我們很難估計其中有多少是作戰人員,但直觀比較總人數,朝鮮特種部隊人數足足是美軍的2倍。140萬美軍經過嚴格選拔後才有數千名一線特戰行動人員,經過20多年「苦難行軍」後徵兵身高標準已經降低到1.42米的朝鮮,那10萬特種兵的含水量可以想像。

特種部隊是錢燒出來的

戰爭就是打鋼鐵,建設強大軍隊離不開堅實物質基礎。冷戰時的朝鮮人民軍在蘇聯、中國和東歐兄弟國家大力支持下,曾擁有相對並不落伍的龐大武備。但1990年代後,隨著外援斷絕,其武器裝備幾乎不能更新換代。嚴重的經濟困難打擊下,包括戰鬥機飛行員在內的部隊尚難果腹,人民軍特種部隊即便沒有餓飯之虞,恐怕難得有更多財力投入裝備和訓練中。傳說中朝鮮特種部隊訓練極為嚴酷,考慮到朝鮮義務兵役服役期較長(陸軍6年到8年、海軍5年到10年、空軍為3年到4年),其特種部隊人員基本功可能比較過硬,但高級科目訓練需要軍兵種協同配合,需要武器裝備拉動,以朝鮮極為有限的國力,即便盡可能向特種部隊傾斜,恐怕效果也很有限。

特種部隊的特殊性,除了人員素質高、編制結構特殊外,還體現在裝備大量常規部隊沒有或玩不轉的特殊武器。美軍為特種部隊配備了五花八門的特殊裝備,大到裝105毫米火炮的AC-130特種作戰飛機,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能長途奔襲的隱身黑鷹直升機,多功能全地形車,小到單兵便攜衛星通信工具,特殊的破門工具、爆破器材,以及狙擊步槍使用的特製子彈等。朝鮮在冷戰後失去武器裝備主要來源,自身科研能力有限,想購買或研製適合特種部隊的高精尖特殊武器勉為其難。特種部隊居然要靠安-2這類老掉牙的農用飛機執行滲透任務。江陵道潛艇事件中,被打死的朝鮮滲透部隊人員從裝備到服裝都很簡陋,讓外界感到驚訝的僅僅是這些人頑強的鬥志、異乎尋常的野外生存能力。

特種部隊又一個突出特點是耗資巨大,不但人員要選拔最優秀的、裝備要挑最新最好的,常年高強度訓練和演習還要花費巨額資金。僅以最稀鬆平常的子彈來說,美軍海豹部隊士兵每天都要發射大量子彈以磨煉射擊技能,一名海豹部隊一周平均打5000發以上子彈,超過普通士兵一年的訓練耗彈。英軍SAS配備反劫機時使用的輕型便攜梯子,據說造價超過了以昂貴而出名的協和式超音速客機往返大西洋的一張機票。

朝鮮多年來經濟極度困難,據報導空軍飛行員年均連飛行十多個小時都難以保障,大批坦克裝甲車沒油而數年不開動。全國集中資源搞彈道導彈和核武器,外界普遍認為這一枝獨秀的做法已經嚴重影響了人民軍常規武備建設和能力,很難說朝鮮在多大程度上還能同時兼顧維持十萬特種兵所需的油料、彈藥、裝備損耗折舊以及養兵費用。

軍隊保持戰鬥力就和職業足球運動員一樣,經常上場踢球、與強手不斷交鋒才能不斷提高球技。和平時期參加實戰演習對提高軍隊戰鬥力很有裨益,與他國軍隊在訓練場上互相交流切磋則更有特殊價值。朝鮮高度封閉的體制與微妙的外交環境,讓其軍人很難獲得走出家門與外部交流的機會。前東德海軍特戰蛙人部隊就是個例子,冷戰時代的東德蛙人部隊被認為是華約集團特戰勁旅,東德崩潰後,西德全盤接收前東德軍隊,西德海軍特種部隊驚訝發現,整個東德精銳特戰蛙人部隊竟然只有1名軍官有過出國培訓交流的機會,而且僅限於去古巴培訓兩周。西德人認為,東德同行幾十年來閉門造車,從理念、裝備到訓練,與西方同行相比都極為落後。

很多人受史泰龍、施瓦辛格和傑森•伯恩等銀幕特種部隊形象誤導,總以為特種兵是蘭博式的超人和帶有浪漫色彩的當代「武俠」的混合體。真相是,特種部隊之所以能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驚人勝利,離不開體系的支撐,若沒有均衡的體系保障優勢,單人能力再突出也難以充分發揮作用,美軍有切身體會。特朗普總統的首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邁克爾•弗林中將是美軍中央戰區前首席情報官,他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談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每年數千次特種行動中,開始時他們認為情報與行動對勝利的貢獻比例是7:3,七分靠情報,三分靠特戰人員能力,經過一段時間才發現正確的比例應該是9:1。

對特種作戰來說,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容出錯,準確的情報、精當的作戰方案、精確的執行與靈活應對、高超的人員素質與適當的裝備,缺一不可。情報是決定特戰行動成功與否的第一決定因素,無論是對韓還是對駐韓美軍的情報工作,朝鮮並未表現出擁有突出能力的跡象。相反,因為總體國力對比呈現不可挽救的一邊倒,朝鮮不斷有掌握各種情報的體制內人士「脫北」去韓國。

(閻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