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進一步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文化部港澳臺辦主任謝金英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文化部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對臺工作部署,進一步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持續增進台灣同胞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夯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文化基礎。

謝金英介紹說,近年來,文化部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依託傳統節慶,增進文化認同,打造了覆蓋台灣超過三分之一縣市及超過十分之一人口的「歡樂春節」品牌活動,並通過在臺商聚集的昆山舉辦「兩岸中秋燈會」展現團圓之情。2001年以來,以中華文化聯誼會名義相繼與有關省市區人民政府合作,每年暑期邀請近百名台灣文教界、政界、新聞界知名人士來大陸參訪,成功舉辦了「情係三峽」「情係黃山」「情係香格里拉」等15屆活動。

面向青少年,文化部創立了「情係青春——兩岸青年中華行」品牌,每年暑期舉辦「尋根之旅——台灣青少年中華文化攝影夏令營」「兩岸大學生閩南聚落文化與傳統建築調查夏令營」等活動,促動台灣青少年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的精深與博大;舉辦了「台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為其來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生活提供便利條件;開展了「台灣青少年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計劃」,分京昆豫劇、雜技曲藝、民族舞蹈等7大藝術門類培養島內傳承人才;打造了「兩岸原創戲劇扶青計劃」,以比賽、培訓、實習、巡演、創投平臺、簽約等多種模式吸納台灣青年在大陸落地就業,喚起兩岸青年共同承擔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感。

謝金英介紹說,文化部還打造了「兩岸漢字藝術節」和「守望精神家園——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等重點品牌活動;調動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中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推動赴臺文化交流;舉辦「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展」「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文創展會。

他表示,文化部將繼續發揮利用各地區文化優勢與特色,以共同的中華文化為紐帶,不斷與台灣民眾分享大陸各具特色的文化精品,繼續舉辦「情係中華——兩岸文化聯誼行」等品牌活動,繼續支持兩岸青少年文化聯誼與交流,持續推動兩岸文化藝術界人士和團體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繼續推動兩岸文化產業合作,促進兩岸文創界攜手共贏。

文化部港澳臺辦主任細數兩岸文化交流「四大成果」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文化部港澳臺辦主任謝金英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兩岸文化界人士在文博、藝術、民俗、思想等領域積極交流,共同推動弘揚中華文化,取得豐碩成果。

他介紹說,在文博領域,法門寺唐代文物展、「黃金旺族——內蒙古博物院精品特展」「英雄再起:大三國特展」「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等赴臺文物珍品展覽令台灣民眾大開眼界。由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河南博物院與臺北歷史博物館在河南共同舉辦的「盛世風華——兩岸唐三彩交流展」包括有臺北歷史博物館館藏的10件(組)三彩器,為兩岸文物交流開啟新模式。

謝金英介紹說,在民俗領域,兩岸共同舉辦「媽祖文化節」「孔子文化節」「關帝文化節」「朱子文化節」「保生慈濟文化節」「開漳聖王文化節」等交流活動,充分挖掘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祖地文化等民俗文化資源,開展姓氏源流、宗親文化研究等,不斷增進兩岸同胞骨肉親情。在思想領域,「兩岸文學對話」「中華文化論壇」「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活動推動了兩岸有識之士交流對話、凝聚共識。

文化部:30年兩岸文化交流成為維繫同胞親情重要紐帶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文化部港澳臺辦主任謝金英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30年來兩岸文化交流在兩岸民眾間架起心靈溝通橋梁,成為維繫兩岸同胞親情重要紐帶,在增進兩岸相互瞭解、爭取島內民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了重要文化基礎。

謝金英介紹說,文化部早在1987年就成立了中華文化聯誼會,旨在團結海峽兩岸及海內外文化界人士,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於1992年拉開兩岸文化交流的序幕。當時,中央芭蕾舞團、上海昆劇團等大陸優秀文化團體以及舞劇《阿詩瑪》等藝術作品陸續赴臺演出;陜西秦始皇陵兵馬俑赴臺展出,創下臺北、台中兩地逾百萬人參觀的盛況;國家京劇院1993年首次赴臺更是在島內造成轟動。

他還表示,2008年5月,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情係中華——兩岸文化聯誼行」等一批交流平臺得以搭建,兩岸文化產業合作不斷深入,面向臺青少年的活動持續開展;大陸一批文化精品赴臺交流,更多優秀藝術團體相繼赴臺演出;以「兩岸聯合製作、表現兩岸主題、兩岸共享版權、兩岸優秀演員共同演繹」為標誌的兩岸合作共創模式得到發展。

談及去年以來兩岸關係面臨複雜嚴峻形勢時,謝金英指出,兩岸文化交流雖受到一定影響,但民間文化交流已成為兩岸民眾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一直保持穩步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