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國際活動空間寄望區域自貿協議?

台灣當局的「新南向」政策,在受到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投行」牽制,及東南亞、南亞國家有所疑慮之下,進展不大,就連「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的預算也大幅削減。為此,蔡政府轉了個彎子,積極爭取加入「RCEP」、「CPTPP」等國際區域自由貿易協議,以圖突圍。

實際上,「新南向」政策遇到許多問題,首先是東南亞各個國家的市場佔有率的前三名,早就被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所瓜分,而台灣地區的產品,與這些國家、地區的同類產品的同質性甚高,現在才來擠占,台商怎麼競爭得過?何況,東南亞市場本來就不夠大,其中全東南亞的家電市場加起來乘以五,才相等於中國大陸的市場;在汽車市場方面,最多的一個東南亞國家印尼,其出廠量才相當於一個廣東省的出廠量,最低的越南也和天津市差不多。何況,地理位置偏遠而且有語言障礙。不過,蔡政府仍然沒有放棄,相反還在加緊推動,比如派出重量級人物常駐東南亞國家。比如,曾任陳水扁政府「新聞局長」和「陸委會」副主委的童振源,就被委任為駐泰國「代表」,而且他本人確實是也使出渾身解數,聯絡泰國的政商兩界,但總體看來,進展仍然緩慢。

在此情況下,或許其博士論文是國際商貿規則,曾經在李登輝時期,直接參與台灣當局加入「GATT」及其後「WTO」的談判,因而從理論到實踐都對區域自由貿易協議十分熟悉的蔡英文,就悄悄調整策略,將主要精力擺放在爭取參加國際區域自由貿易協議方面,而且似是有主動擊的跡象。

實際上,近來不斷談論「RCEP」、「CPTPP」的「行政院長」賴清德,昨日又進一步談論此議題。他在主持「行政院國際經貿策略小組會議」,聽取相關部會就當前全球經貿情勢、「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目前發展情形、「新南向」政策重點工作,以及台灣當局明年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規劃等報告之後強調指出,台灣是中型開放經濟體,且國際處境特殊,相關部會除持續推動貿易自由化,也應持續參與「WTO」多邊相關活動,搭配區域雙邊協定,如「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持續貿易談判工作。

賴清德還強調,蔡英文揭示台灣對外貿易應基於互惠共贏原則,以擴大貿易為主軸目標,因而參與「CPTPP」是蔡政府的重要政策,各部會必須戮力完成影響評估、體制調整、對內溝通與對外爭取支持等相關工作。賴清德還指出,「APEC」是台灣強化與各國雙邊關係的重要場域,且與台灣積極推動的「新南向」政策領域重疊處甚多,可互相發揮加乘效果,各相關單位應強化對外宣傳,並運用「APEC」進行合作,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台灣在「APEC」的影響力。

蔡政府要加強對區域自由貿易協議的工作,有多種考量。其一、當然是從台灣地區的經濟出發。盡管特朗普推動「孤立主義」,反對全球化,但自由貿易仍然是國際上的主流。台灣地區沒有資源,是屬於海島型的經濟,過去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就是依靠出口工業,缺乏國際市場就只有死路一條,因而必須開拓國際市場,避免邊緣化。盡管在開放初期會有陣痛,也須開放市場,才可使台灣經濟走出悶局。

本來,台灣當局對加入「TPP」懷有高度興趣,因為這是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重返亞洲」戰略的一部分,台灣當局可以籍此拉近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但特朗普宣佈退出「TPP」後,繼續留在該框架內的經濟體將之改為「CPTPP」,並在越南蜆港「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開會處理,並確定由日本牽頭。「CPTPP」問世後,從蔡英文、賴清德,到「經濟部長」沈榮津等,都表態會爭取加入,而且也宣示不會放棄「RCEP」台方也不會放棄。蔡英文更強調會全力以赴,持續調整產業結構與體質,向區域間的國際夥伴展現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最大的努力及企圖心。

因為「CPTPP」的開放標準,比「TPP」較為寬鬆一點,因而「經濟部」評估,未來申請加入時,對產業的調適也比較容易。因此,台灣當局目前正在進行加入「CPTPP」的前置作業,包括利用各種場合與其他成員國表達加入意願,爭取支持,在島內也持續與社會大眾、國會、學生做溝通。而且,也持續調整法規,將標準提升至符合區域經濟整合的規範,各部會已有八個法案送入「立法院」,範圍橫跨藥事、化粧品衛生管理、植物品種及種苗、農藥管理、郵政、專利、著作權、商標等法條。

然而,雖然「CPTPP」的實質內容與「TPP」大同小異,但美國是全球最大市場,少了美國的「CPTPP」,其他成員多是以製造、農業為主的國家,因而加入「CPTPP」對台灣的效益其實不大。同時,因為沒有美國,台灣當局能否順利加入,可能也會受到中國大陸方面的影響。這些國家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十分重要,他們不可能為了增加跟台灣之間的貿易的關係,來放棄中國大陸的市場。如果有美國在,或許美國還可以不買帳,但現在沒有美國了,其他經濟體向中國大陸說「不」的實力和勇氣都不足。

過去,馬英九十分強烈期待加入中國--東盟的「十加一」,及中國、日本、韓國與東盟的「三加一」,以提振台灣地區的經濟,而中國大陸也樂見其成。但在蔡英文上台並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後,中國大陸當然不會「引狼入室」。由於中國在「RCEP」中佔主導地位,因而蔡政府要加入,除非是承認「九二共識」。

其二、意圖透過加入區域自由貿易協議,開拓國際經貿以至政治活動的空間。因為隨著中國的實力增強,而美國卻採取「孤立主義」,逐步淡出國際舞台,因而許多國家都希望中國補這個「頭兒」的空缺。因而國際社會更為堅定一個中國原則,而且連台灣當局現有的二十個「邦交國」,已經有幾個亮起「紅燈」。蔡政府儘管正千方百計地進行「固盤」,在經濟和財政狀況都不太妙之下,仍然大撒金錢,但心中也已打定「輸數」。

在此情況下,加入政治意味不強的區域自由貿易協議,就可彌補在政治領域上的損失。比如,「APEC」就是台灣當局至今唯一可以與世界各重要國家「平起平坐」的國際經濟組織。而且,在自由貿易國家/地區的認定方面,台灣比大陸更具優勢。比如,美國近日就宣佈,不承認中國大陸是自由市場國家,而台灣地區是自由市場經濟體,早就被世界各國所認定。

這使人想起當年兩岸分別在「入關」談判中的一宗軼事。當時,台灣地區的條件已經具備,但必須等待條件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國,因而台灣官場上就有「成績優勢的學生,要等成績落後的學生補考成績及格後,才能畢業」的段子。實際上,在兩岸入「關」,就是中國加入後,「台澎金馬單獨經濟體」才可加入。因此,台灣當局可以籍著自己的優勢條件,加入區域自貿協議。

不過,仍然面對兩大難題。其一是必須分別與上述兩個協議的所有成員國達成協議,其二是所有成員國都不反對。其中達成雙邊協議就較為困難,因為上述兩個協議的成員國基本上是台灣當局的非「邦交國」,北京的態度是反對他們與台灣當局發生政府間的關係,簽署政府間的協議。這些國家與要看北京的「臉色」。雖然在馬英九時期,因為有所放鬆,台灣當局分別與新西蘭、新加坡簽署了雙邊自貿協議,但仍卡在國會批準上。而在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之前,都更不可能會有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