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閘東側填海興建交通樞紐是最佳方案

在立法會進行的運輸工務範疇的二零一八年施政方針辯論中,關閘一帶的交通極為混亂,尤其是在「天鴿」風災蹂躪後,關閘巴士總站全面停止運作,使得附近巴士線路需要臨時調整遷就,對乘客帶來不便,令關閘交通問題再次並更是施政方針辯論的焦點之一。尤其是此前政府部門說,關閘巴士總站的修復工程將計劃花費兩年的時間,已經引起社會強烈批評,因而可能會在辯論中引發「萬炮齊轟。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有備而來,搶先在引介運輸工務範疇施政方針時表示,關閘總站修復工程有條件縮短工期,共分三階段工程,其中小工程經已開展,中型工程剛剛開始,而耗資超過一億元的大型工程已獲行政長官批准,並即將進行招標。工程亦獲豁免受到《噪音法》限制,未來將會每週七日、每日上午八時至晚上十點進行施工,期望能縮短原訂兩年的工期,冀關閘週邊的居民體諒,又表示願意到立法會跟進委員會向議員詳細解釋情況。而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周惠民也表示,關閘巴士總站重整工程早在「天鴿」襲澳前一年已展開,當局在設計、招標等行政程序均已壓縮時間,爭取盡快完成工程,而第一、二期工程亦快了約二至三個月,期望儘量將第三期工程縮短,有條件的話會重開部分關閘總站讓市民使用

羅立文及其同事的「提前預防措施」,果然收到部分「消聲」之效,再加上羅立文的謙卑態度,及「鬼仔」風格,使他躲過了議員們的「炮火蹂躪」。不過,對工務局月前在互聯網上公佈的《關閘口岸暨周邊環境的總體概念性城市設計報告書》,在關閘廣場興建地下深度約海拔負二十米共四層的地下交通樞紐,可能需要花費多年時間,仍然存有疑慮。幸好,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在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就明年度施政報告接受議員們提問時已經透露,政府正編制的《澳門特區海域利用與發展中長期規劃(二零一六至二零三六)》,既重視短期實效,解決現時民生,又明確中期目標、描繪遠期目標。政府將海域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步是今年底完成規劃短期目標;第二步在明年十月前完成全部規劃內容包括中期目標和遠期遠景。其中短期是通過岸線修復、美化和利用,短時間內盡快解決若干直接影響澳門居民生活和城市發展的重大問題,包括在中央支持下,研究適當局部填海,建設大型旅遊和商貿服務中心;並通過修復美化利用關閘東側的濱海沿線,即馬場北大馬路和友誼橋大馬路北側岸線,規劃新的公交總站和立體交通運輸樞紐,及建設濱海生態公園,體現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門戶美好形象。這個短期計劃,或將能較好地解決關閘前交通混亂的問題,因而為羅立文擋了不少「子彈」。

其實,即使不是「天鴿」風災水淹關閘巴士站,導致地下巴士總站全面停止運作,及地下停車場也曾停止運作,必須臨時調整巴士線路而給乘客帶來不便,就算是在平時,關閘作為澳門與內地接通的其中一個最主要口岸,每日過境、乘坐公交及發財巴往返關閘的市民、外僱和旅客多不勝數,還有的士和私人車輛穿梭,致使關閘一帶交通早已超負荷,極為擠塞混亂。而關閘廣場地下巴士總站更是又熱又焗,儘管啟用以來進行過多次小修大改,包括改善通風系統、加裝冷氣、噴霧風扇,但效果仍然有限。因而估計即使是今次花費兩年的時間經常修復,情況也將會好不到哪裡去。

事實已經證明,關閘前地的設計,是一個眼光短視的作品,當時缺乏遠見。實際上,當時哪會設想到,後來會有「個人遊」,會有賭牌開放,會有各家博企出到「發財巴」這一招?其實,如果撇除上述因素,當時的設計還是頗為超前的了。當時是要與珠海方面的拱北口岸聯檢大樓對接,但卻遇到地皮不夠,又必須保護關閘拱門,因而「大膽開放」到向珠海租借「三不管」地皮,將關閘聯檢大樓建在內地管轄的土地上。這也為後來澳門大學向橫琴租借土地,樹立了參考先例。

但即使是「超前」,也已滯後。拱北—關閘口岸已經成為全國陸路出入境人流最大的口岸,這就凸顯了關閘口岸的不足。雖然年前對聯檢大樓進行內部改建,可以應對日益增多的出入境旅客,但在聯檢大樓與交通樞紐之間,仍然顯得狹隘,而且地下巴士總站的氣溫和空氣污濁等情況,也讓旅客難受,並直接影響澳門特區的對外形象。儘管《關閘口岸暨周邊環境的總體概念性城市設計報告書》的建議不錯,但需要施工多年,而且在施工期間將會對旅客造成嚴重不便,可能會使觀眾前地更是陷入黑暗。

不過,「山不轉水轉」,港珠澳大橋的興建,倒是給澳門特區提供了徹底解決此問題的機會。筆者曾經在此提出,解決關閘巴士總站問題還須思考再開放一點,  跳出澳門現有土地的「框框」,採用關閘聯建大樓借用原本屬於珠海的「三不管」地域興建(關於向澳門特區劃撥八十五平方公里海域的「國務院令」,有關澳門特區的行政區域範圍的文字表述,已將該處土地劃歸澳門特區),及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租借珠海土地的方式,向中央政府申請,「租借」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進入珠海連接線與澳門黑沙灣海邊之間的「臭水溝」,進行填海工程,將之規劃興建成口岸交通總樞紐,甚並參考拱北口岸的地下商場方式,興建地下商場,活躍口岸經濟,甚至是方便只是為了「購物」的內地旅客,在此購買商品後就「打道回府」,而減輕中區的人流擠塞情況的建議。

實際上,倘是將關閘以東的「臭水溝」填平造地,就可作為興建交通設施之用,包括輕軌站、公共巴士站、旅遊巴站、發財巴站等,當然還需要有附設迴旋立交等配套公共設施。而在上落客站與關閘聯檢大樓之間,除了是以一般的行人通道相連接之外,還可修建電動行人道,以方便老弱病殘及小童旅客。這樣,就可徹底關閘聯檢大樓前缺乏迴旋空間,及巴士總站狹隘局促的問題。為此,筆者除了在本欄撰文建議之外,還曾分別當面向行政長官崔世安,及工務局長李燦烽提出相關的建議。

現在看來,崔世安所說的「通過修復美化利用關閘東側的濱海沿線,即馬場北大馬路和友誼橋大馬路北側岸線,規劃新的公交總站和立體交通運輸樞紐,及建設濱海生態公園,體現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門戶美好形象」這個短期計劃,就是在「臭水溝」填海造地的規劃。但也與筆者的建議有若干差異。筆者是建議借用及填平整個「臭水溝」,而行政長官的設想似乎只是在靠近澳門海岸亦即澳門一則填海,可以免除向珠海租地的麻煩。但既然澳門進行填海工程計劃,無論是否要向珠海租借海域,都需要向中央申請,那就倒不如聯通同「臭水溝」珠海一側的水域也申請租借利用。反正有港珠澳大橋珠海延長線堤岸相隔,珠海也無法利用這片水域。而且在澳門一側填海後,「臭水溝」並沒有消失,而只是收窄了,溝中的臭水更難流動,污染情況比現在更為嚴重。那就倒不如將之全部填平。

再過幾天,行政長官崔世安就要赴京述職了。可以趁此機會,向中央領導及國務院港澳辦公室負責人正式提出此訴求,還有在澳門國際機場現有連接跑道和停機坪兩條聯絡橋之間的三角型區域進行填海以擴建機場的計劃。或許,由於「天鴿」風災重創澳門特區的情況,讓中央印象深刻,可能會爽快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