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元首外交,從故宮走起

新時代元首外交,從故宮走起——這般特殊的接待方式,讓世界感覺新穎別致,對成功借力燦爛歷史文明的中國外交創新嘆服不已。近年來,北京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一直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2017年11月8日,在全世界注視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陪同來訪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遊故宮、茶敘、觀看京劇表演,談歷史、論天下、品文化,在高墻厚瓦下,在書畫文物間,為中美關係注入一種厚重悠遠的韻味。

新時代元首外交,從故宮走起——這般特殊的接待方式,讓世界感覺新穎別致,對成功借力燦爛歷史文明的中國外交創新嘆服不已。

近年來,北京這座中國文化之都、當代國際交往中心,越來越多地將其風貌展現在萬眾矚目的外交場合,讓人們用新的眼光去認識這座城市在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歷史與文明的魅力

特朗普訪華是十九大閉幕後北京接待的第一起國事訪問。中方以「國事訪問+」的規格接待特朗普,其中故宮行成為此訪的亮點之一。

當天特朗普參觀了故宮前三殿,欣賞了《美猴王》、《貴妃醉酒》等京劇劇目的表演。「表演太精彩了!我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領略到了中國古代建築的魅力和其中蘊藏的智慧。我在這裏度過了愉快而難忘的時光。」特朗普説。

習近平主席簡明扼要地給特朗普講解了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我們叫龍的傳人」;寶蘊樓裏的茶敘蘊意中美關係的巨大「寶藏」;故宮前三殿意指以和為貴、和諧長存;觀賞文物醫院,似寓意從文物修復工作中參透中美關係;暢音閣裏賞國寶、聽國粹,展現中國文化自信……

特朗普並不是第一個遊覽故宮的美國總統。他的前任奧巴馬2009年訪華時,也曾穿上便裝,偕同妻女參觀故宮,並許諾會再次來華目睹這一偉大建築群的風採。

據統計,僅2013年至2014年4月,就有十余位外國元首、政要到故宮遊覽。進入故宮以後,領導人們大多會沿著中軸線參觀,領略故宮的壯麗氣魄。2013年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就在故宮中讚嘆中華文明的偉大。

與故宮同樣作為世界文化遺産,長城也代表著北京的文化積淀與歷史底蘊,也常常是外賓必遊之地。

1972年,尼克松作為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來到北京,中美開啟了一場艱難而又改變了歷史的接觸。此行,尼克松也不忘滿足登上長城之心。

2009年,奧巴馬總統在首次訪華時也登上了長城。他感嘆:「長城太雄偉了,讓我想起了中國悠久的歷史。」

又過了8年,特朗普總統夫人梅拉尼婭一行人抵達慕田峪長城,不時駐足眺望,驚嘆長城雄偉壯觀,品味其古韻與秀美,感受中華千年歷史文明的魅力。其間,梅拉尼婭獲贈「好漢證書」,並留下了「能夠體驗到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我感到很震驚」的贈言。

除了故宮和長城,天壇、頤和園、後海、老北京胡同等,也是外國元首、政要們熱衷的地方。這些經過歷史洗滌的建築「參與」了一次次元首、政要外交,不斷地以自身的歷史與面貌講述著中國故事。

舌尖上的北京

品嘗地道的北京美食,也是外國元首、政要訪華的重要行程之一。國宴、老字號、民間小吃成為外賓體驗「舌尖上的北京」的三重方式。

國宴是一個國家最高規格的宴會,美食裏凸顯的是國家文化和民族特色,也為政治會談潤色。法國美食家布裏耶•沙瓦朗曾一語中的:「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

為讓外國元首、政要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國宴的菜譜通常以「家常」和中國特色為主,照顧各方文化習慣,並非滿漢全席、山珍海味。此次特朗普訪華的晚宴菜單包括:冷盤、椰香雞豆花、宮保雞丁、番茄牛肉、上湯鮮蔬、水煮東星斑、點心、水果冰淇淋,咖啡、茶與長城幹紅葡萄酒。

如全聚德、便宜坊等中華老字號以及大董烤鴨店等,都頗受外國領導人歡迎。2014年,奧巴馬夫人米歇爾訪華期間,就將家宴選在了大董烤鴨店,當天的菜單包括烤鴨、宮保蝦、豉椒牛仔粒等葷菜,以及清炒豌豆尖、蒜蓉西蘭花等素菜。

晉陽飯莊、南來順、鴻賓樓、烤肉季、烤肉宛、砂鍋居、同和居、峨嵋酒家、曲園酒樓等諸多老字號,也經常接待外國來賓。

除了高規格的國宴和中華老字號,近些年來外國元首、政要們在訪華在京期間的飲食也變得更接地氣。一來可以更近距離地感受民風,二來也可以探索民間小吃的奧秘。老北京炸醬面、羊肉泡饃、炒肝、餃子、包子開始受到追捧。

簋街,北京城最熱鬧的餐飲街,近些年接待過不少外國貴賓。2016年3月,時任德國總統高克訪華時,在使館人員的陪同下,直奔簋街一家餐廳的四合院,先是品嘗了點心,然後是涼菜和熱菜,包括雲腿猴頭、糖醋小排、北京特色熏腸、蛋黃牛方、白菜燒羊肉等,最重要的一道菜是烤鴨,高克連誇「味道好」。據説,意大利前總理倫齊、瑞士聯邦前主席毛雷爾、荷蘭國王威廉等外國領導人也曾在這家餐廳用餐。

姚記炒肝,一家位于鼓樓一隅的小小店鋪,因2011年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的光臨而有了名聲。

華盛頓有一家北京飯店。美國前總統布什父子多次光顧,據説每次必點北京烤鴨、椒鹽大蝦、北京風味羊排、幹煸牛肉絲和幹燒四季豆,這5道菜肴在這家飯店被稱為「布什中菜單」。

這些美食代表著北京味道,也折射出中國文化。

高校裏的演講外交

北京高校雲集。這讓訪華的外國領導人對北京的大學有偏愛。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至今,外國元首、政要訪華期間的高校公開演講已累計有上百場,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所最高學府接待次數最多,而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因為其語言文化特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領導人青睞的到訪地。

青年代表未來,也代表著國家間友好的新希望。外國元首、政要去到大學生中間,樂談「世界經濟」、「全球發展」、「中國崛起」等話題,為未來雙邊的友好打下基礎。

青年發展問題也是元首、政要們與高校學子互動的切入點。2014年,米歇爾在北京大學斯坦福中心的演講上,與學生探討留學議題以及科技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鼓勵中美青年通過交流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同年,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也以自身經歷向學子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進行職業選擇,同時還闡釋自己對「高質量的國際交流」與「發展中美關係」的看法。

在大學演講中,元首、政要們喜歡「秀」中文開場, 「你好」、「謝謝」等問候語成了他們「圈粉」的必備詞。當然,也有一些「中國通」外國元首、政要樂于秀出自己的中文功底,以幽默演講和頻繁互動贏得青年學生喜愛。中文「科班出身」的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曾在2008年北大演講開場時自我調侃:「我的漢語真是越來越差了,中國有個説法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外開口説中國話’。」引得全場一片喝彩。還有一些領導人喜歡在演講中加入中國古諺語作為「點綴」。2002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北大演講時,引用「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中國古話,激勵青年人在中俄關係發展中做出貢獻。

有些外國領導人不掩飾自己對于中國大學的喜愛。2010年,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北大結束演講後,並未馬上離去,而是漫步未名湖,領略燕園湖光山色的魅力。

不只是高校,一些有特色的中學也在外交場合展現了自己的魅力。2014年3月,在彭麗媛的陪同下,米歇爾走訪了北師大二附中,參觀該校的機器人課堂,還臨摹了「永」字以感受中國書法的魅力。

無論是歷史古跡、美食小吃,還是高等學府,都是傳播中華文化和國家形象的「活名片」。

北京這座城市,正越來越多地以其獨特的文化和資源,為中國外交添彩。

(付琳琳、周鑫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