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重劃儼然帶有「正常國家」影子

賴清德上任一百一十天,「賴神」迅速變成了「泥菩薩」,聲望快速下跌。原本「獨派」起哄,要乘著蔡英文民調低迷,以在台南市時一直居於縣市長民調榜首的賴清德,在二零二零年的「總統」大選前的黨內初選中取代蔡英文,看來並不容易,因為以他的民調折損進度,屆時他的民調可能會與蔡英文是「半斤八兩」,「難姐難弟」,沒有一丁點「取而代之」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賴清德上任一百一十五天,正好就是二零一七年結束,因而他提前進行年終總結。曾經在就職後「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放了「我是主張台獨的政治工作者」的「第一把火」後,又放了逾越「總統」的「外交」、「國防」及兩岸關係專有職權的「第二把火」,惹來政壇嘩然的賴清德,今次在年終記者會上就吸取教訓,謹慎得多,拒絕就屬於「總統」專有職權的事務發表意見,只是彈出一句「兩岸關係除了是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之外,必須在國際脈絡下思考」。然而,即使是屬於「行政院長」專享職權的事務,不知是已經「習慣成自然」,仍然未能擺脫地方首長思維定勢,因而仍然未能代入「最高行政首長」認知和意識,還是「江郎才盡」以至是「就台南市長那兩把刷子」,竟然無法道出令人振奮,以至是可以被視為「有料」的行政措施來,而只是圍繞著針對少子化現象,鼓勵生育,私立幼兒園比照公立幼兒園收費;基本工資調升至二萬二千元,軍公教调薪百分之三,呼籲企業跟進加薪;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移民政策等來兜轉。

不過,賴清德仍然有一項設想計劃,是「石破天驚」的,那就是他宣稱,為解決非「六都」縣市缺人缺錢,城鄉差距擴大問題,明年將啟動研議「行政區重劃」並提出《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版本,盼望透過修法及行政區重劃,達到「均衡台灣」的目標。他說,在台南當了四屆「立委」,一屆「國代」及市長,現在接任「行政院長」,從離島、東部、南部一路下鄉,深深覺得非直轄縣市缺人缺錢,人口不斷流失,年輕人離鄉背井,連過年過節都難得回老家,已存在的城鄉差距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行政院」一定要正視,明年開始,會審慎討論行政區重劃。他透露約在三週前,已經將重劃行政區的任務交付「政務委員」張景森,責成張景森考量「國家」整體發展及均衡性,重新合理分配「中央」及地方資源,讓地方政府的組織有能力、有效率,真正落實「中央」地方二級政府的行政架構,不要讓「六都」以外的縣市成為弱勢。張景森也表示已邀集人事行政總處、財政、主計單位及相關行政部門研議,將在兩個月內提出複數方案。與之配套,明年也要提出《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草案,與「立法院」進行討論,給地方政府更多經費可以運用。張景森還表示,行政區重劃不會只是單一方案,過去曾有人提出「六大區塊」,但這只是想法之一,整體重劃內容不止是分區塊,還牽涉行政組織及中央地方財劃問題,內容相當龐雜。

張景森所說的「六大區塊」,源自於蔡英文於二零一五年提出的「治國藍圖」,內有將台灣分為六大發展區塊,包括北北基宜、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澎湖、花東與金馬地區。這是否作為重新劃設行政區域的參考?「內政部」官員表示,蔡英文所提出的是生活圈概念,與行政區劃不同,未必能移植。

有台灣政界分析認為,這個行政區域重劃計劃,可能會進一步廢除「台灣省」及「福建省」這兩個以「省」為稱謂的行政區劃,而將全台灣地區劃分為若干個「省」及級的行政區域,其行政區劃位階與「直轄市」亦即現在的「六都」相持平,但仍然保留六個「直轄市」,其他幾大「塊」因城市化未臻成熟,因而不作為「直轄市」,而是以其他稱謂,甚至就叫「省」,亦即「省級」行政區域縮小化。總之一句話,只有能把「台灣省」徹底去掉,使用何等方式什麼稱謂,都可以。

儘管在技術上,這樣做或許確實是會能達到賴清德所指的縮小城鄉差距,擴大、達致「均衡台灣」目標的效果,但在政治上,卻在客觀上直接或間接儼然有著「正常國家」的影子,甚至是「行政台獨」,進一步完善李登輝當年「凍省」是為了「去中國化」,逐步實現「中華民國獨立化」之目的。

實際上,李登輝不久前透露他於一九九八年底「凍省」的秘辛時表示,他當時想,台灣是個「國家」,如果省一直放著,台灣永遠都是省,會變成「中國

大陸的台灣省」,這個問題就很大。因此,台灣省政府沒必要。當時是宋楚瑜當台灣省長,他跟宋楚瑜說不要做省長,以後做「行政院長」就好,省政府取消。但是,宋楚瑜不甘心台灣省取消與虛級化,仍然保留台灣省政府,就放在中興新村那邊,問題留在那邊沒解決,很可惜。

而「末代省長」宋楚瑜不久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也指出,李登輝當時主導「凍省」案,讓台灣三級的行政體制簡化為兩級,既解除「葉爾欽效應」的威脅,也作為李登輝「去中國」、「去法統」的重要里程碑。李登輝認為,台灣是個「國家」,如不凍省,台灣永遠都是「中國大陸的一省」,終極目標是要改「憲法」,廢掉台灣省。現在台灣省雖然還在,但已虛級化、中空化。「凍省」二十年來,藍綠鬥爭越趨激烈;由於「凍省」配套不足,「中央」、地方權責不清,行政效率低落。在大陸快速崛起的同時,台灣的「國力」相形見絀,形成明顯對比。

實際上,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政權遷臺後,因為仍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蔣介石本人也希望能「反攻大陸」,因而仍然將首都定位於南京,並按照此前的行政區域編制,將整個台灣本島加上澎湖列島繼續稱為「台灣省」,省府設在台北市。另外,因應國民黨政權所掌握的金門縣和馬祖島(連江縣)是屬於福建省,因而也設立了只是管轄兩個縣的「福建省」。

此時,台灣省改置為十六個縣、五省轄市。一九六七年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台灣省政府從台北市遷到南投縣中興新村。一九七九年高雄市也改制為「直轄市」,南海諸島交由高雄市代管。「福建省」因施行戰地政務而虛級化,至一九九二年方恢復省政府建制,但仍為虛級省。二零零七年,人口超過二百萬的台北縣升格為準直轄市,可享有直轄市等級之資源分配,而行政區則維持縣級。二零零九年確定台北縣單獨改制為直轄市,二零一零年,七個縣市提出的縣市改制直轄市案生效,共有新北市(原台北縣)、台中市(原台中縣、市合併)、台南市(原台南縣、市合併)、高雄市(原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俗稱「五都改制」。經此變更後,全台灣地區行政區劃分為五直轄市、三市、十四縣。2隨後,二零一四年,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桃園市。與台北市、高雄市一起,成為「六都」,亦即原台北市、高雄市、台北縣、台中市、台中縣、台南市、台南縣、桃園縣等,都從台灣省分離出來。

現在,賴清德又計劃進一步徹底「消滅」台灣省,就等於是在行政區劃和行政區域上,將台灣地區完全與大陸地區割裂開來,此後更沒有「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之說。這與《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的「台獨」精神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台獨」勢力推動「台灣正常國家化」,除了是圖謀要「入聯」、「制憲」及「正名」之外,在內部行政區劃上,也要在去除台灣省的基礎上,建立多個「省級」行政區劃,以裨台灣地區像個「正常國家」的樣子。

因此,此一事態發展如何,值得高度關注。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