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各界送別余光中

【中新社臺北12月29日電】著名詩人、作家余光中告別式29日在臺灣高雄市立殯儀館舉行,兩岸文化界人士、余光中生前親友、學生等近千人前往送別。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中時電子報等台媒報道,告別式會場入口掛著詩人羅青致送的挽聯「筆勢長虹奇思妙句驚豔天下,為人痛快處世沉著淡定」。羅青等多位文人現場緬懷余老的文學風範,會場充滿濃濃溫馨的文學氣氛。

羅青敘述余光中生平時表示,回顧文學百年,餘老是鳳毛麟角,他為詩作文,亦莊亦諧,對詩壇文壇及漢語文的發展,至為關心。海峽兩岸人士同聚一堂追憶余光中,他應了無遺憾。

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臺灣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等也到場悼念。

余光中生前曾任教的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當天發起「余光片語,詩海迴響」的校園追思活動,在師生常聚的菩提樹廣場掛上追思木牘,讓眾人寫下對余老的思念。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今年12月14日在高雄病逝。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創作,還是著名的批評家和優秀翻譯家。他的詩文作品《鄉愁》《我的四個假想敵》等廣泛為兩岸及港澳的教科書收錄,多篇詩作更被楊弦、羅大佑等人譜曲傳唱。

余光中去世後,兩岸各界紛紛表達哀悼和惋惜。國務院台辦發言人安峰山27日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余老先生那些充滿民族情懷的詩詞佳作將為世人所傳誦,他積極參與兩岸文化交流,反對文化「台獨」的作為也會被傳承。

余光中祖籍地、福建永春余光中文學館29日舉辦了余光中先生追思朗誦會。眾多文學愛好者共同品讀餘老的詩作,感受其家國情懷。

盧麗安:在陸台生要多讀歷史看看大陸取得的實際成就

【中新社上海12月29日電】眼前的盧麗安淡定、從容、自信。在今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期間,她因為在「黨代表通道」上的一番話而迅速成為海峽兩岸的「網紅」。

在十九大開幕當天的「黨代表通道」上,這位從臺灣南部小鎮走出來的中共黨代表面對媒體說:「我以身為臺灣的女兒為榮,我以身為中國人為傲!」她還用普通話和閩南方言說出「愛臺灣,也愛祖國大陸」。

一時間,盧麗安在臺灣成長、先後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與夫婿定居上海並在復旦大學任教以及成為中共十九大黨代表的經歷被人們廣泛討論,一些在大陸學校就讀的臺灣博士生還表達了加入中共的意願。

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盧麗安講起接到過的一通電話:「對方說是從臺灣打過來的,說他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盧麗安向他簡要介紹了加入中共的基本程序,「他很驚訝,他以為加入中國共產黨跟在臺灣加入黨派一樣,就是到服務處填個表,頂多交個錢就好了。」

盧麗安鼓勵這位身在臺灣的同胞先瞭解中國共產黨的黨史、黨章,十八大、十九大以來的重要工作報告以及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

十九大閉幕後回到上海,盧麗安一直在研讀十九大報告,對於其中800餘字的對台方針,盧麗安「印象十分深刻」,她說:「在民族復興這條道路上,臺灣民眾一直都有在場感、分享感和參與感。」

盧麗安呼籲在大陸讀書的臺灣學生多讀歷史,多看看大陸所取得的實際成就,「‘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個人生命發展中的一種目標理想,並且兩岸都能於此受益」。

盧麗安說:「兩岸的關係目前有點膠著,我希望兩岸關係能早日回到良性互動的軌道上。青年人的未來不能虛耗下去,臺灣鄉親的未來也不能再耗在這些沒有意義的折騰裡。」應對美稅法改革陸推政策鼓勵外企投資

【中央社臺北29日電】中國官方28日公佈通知,表示暫時不對外國公司的利潤徵稅。此舉意在防止美國稅法改革後,企業將利潤轉移出中國,但分析認為此舉成效不大,因為外企仍對中國資本管制感到擔憂。

新華社29日報導,中國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28日聯合發布「關於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決定對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直接投資於鼓勵類投資項目,凡符合規定條件的,實行遞延納稅政策,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

紐約時報中文網則報導,要符合免稅條件,外國公司必須用這些收入投資中國政府鼓勵的行業,包括鐵路、採礦、科技和農業。中國財政部表示,這項政策可以回溯至2017年1月1日。

儘管中國擁有高水準、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對製造業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但在中國的企業稅負比在很多國家都要高。

因此,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本土競爭對手雄心勃勃和法律制度錯綜複雜的背景下,美國新近批准的稅收激勵措施,可能會吸引更多外資企業離開中國轉而到美國投資。

儘管中國政府的這份通知並未明確提到美國的稅務改革,但分析人士表示,幾乎可以肯定這項政策是對美國稅改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