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18地方選情初探

2018年地方選舉將近周年倒計時,藍綠陣營都在緊鑼密鼓備選。在民進黨當局執政不力、國民黨未走出低迷的大形勢下,此次選情頗受各界關注。透過浮出水面的相關資訊,即可探究明年選情的大致輪廓。

一、綠營執政不力,藍營狀態低迷

2018地方選舉旣是民進黨當局的「期中考試」,亦是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展現政治實力的契機,選舉結果直接牽動著2020「大選」盤勢。無奈綠營執政不力,藍營狀態低迷,為探究選情蒙上一層陰影。

一是民進黨中央執政不力。蔡英文上任後大搞政治鬥爭,強行主導「轉型正義」、「司法改革」,追繳國民黨黨產,引發民眾強烈不滿。民生政策怨聲載道,「–例一休」懸而未決,「前瞻計畫」弓丨發質疑,「新南向政策」未獲青睞。「柔性台獨」政策嚴重破壞兩岸關系,兩岸紅利得而復失,激發民怨。國際處境更加邊緣化,多個國際組織拒絕參與,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巴拿馬相繼「斷交」。多家民調顯示,蔡英文的執政滿意度由68%大幅下滑至30%左右,對民進黨的認同度也由30%下降到26.3%,不認同度大幅上升。

二是民進黨地方執政不佳。《遠見》雜誌6月公佈「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顯示,綠營縣市長排名整體倒退,12位縣市長的平均滿意度跌至59.5%,未守住去年60.0%的及格分數;施政分數也退步0.42分,不滿意度增加1.9個百分點。《天下雜誌》9月的調查結果驗證了這一趨勢。除了縣市長施政不利原因外,民進黨中央執政拖累是重要因素,島內強烈的批評氛圍肯定給綠營地方執政蒙上陰影。由於蔡當局「爛攤子」很難改變,民進黨地方選舉或將遭到更大衝擊。

三是國民黨尚未走出低谷。儘管民進黨執政敗象盡出,發展勢頭受挫,但是國民黨並未從中獲益,也未能將民眾不滿轉化成己方支持。雖然吳敦義就任黨主席後,對營造氣氛、提振士氣等有一定作用,但成效不大。國民黨長期累積的理念喪失、組織渙散等問題依然根深蒂固,未給民眾展現出國民黨痛定思痛、浴火重生的希望。多家民調顯示,國民黨一年多來的總體支持度都在兩成上下,「算是國民黨史上最低迷的時刻」。亮眼的是,吳敦義把打贏2018年地方選舉視為國民黨重返執政的關鍵戰役和階段性目標,並立下「不惜一切要贏」的軍令狀。國民黨地方縣市長表現不錯,整體滿意度、施政滿意度雙雙增加,有4位首長進人前10名。國民黨在中北部縣市的基本盤尚在,民進黨在嘉義市、彰化縣、宜蘭縣等執政太差,為國民黨重回執政增添了可能性。

二、藍綠激烈爭奪的縣市

鑒於此次選舉的重要指標意義,藍綠陣營高度重視並傾力准備。激烈攻防中,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台東縣和連江縣等6個縣市選情相對穩定。民進黨則因中央執政連累和地方執政不佳,嘉義市、彰化縣、宜蘭縣、澎湖縣和台中市等五個縣市選情生變,勢必將引起藍綠陣營的激烈爭奪。

一是嘉義市。2014年選舉前,嘉義市是國民黨在南部唯一執政的「橋頭堡」,藍綠勢均力敵,國民黨籍候選人陳以真深受馬當局執政不力拖累,以微弱差距敗選給民進黨的涂醒哲。但國民黨仍保存了基本實力,在市議員及村裏長等基層選舉方面變動不大。

塗醒哲的執政業績非常一般,縣市首長滿意度連續2年倒數第一,也是唯一負評大於正評的縣市首長。此次選舉,民進黨換將未成,塗醒哲追求連任。因民調太低,嘉義市一度是綠營高層最擔心失守的縣市,近日民調逐步回穩。藍營目前仍面臨整合難題,前市長黃敏惠與現任議長蕭淑麗「2個女人的戰爭」讓國民黨傷透腦筋。因黃敏惠是吳敦義的人馬,出線概率大增。若藍營整合得力,奪取嘉義希望很大。

二是彰化縣。2014年彰化縣長選舉,國民黨的林滄敏敗給民進黨新潮流系魏明谷10萬票,主要三個原因:馬當局執政包袱,新潮流調派精兵重點部署,林滄敏未獲彰化藍營一致力挺。不過,國民黨在縣議員、鄉鎮市長、村裏長等較為基層的選舉中仍保持席次優勢。

魏明穀執政不順,先是傳出與新系關係惡化,再有魏夫人「後宮幹政」等批評,縣市長滿意度調查倒數第4名。2018尋求連任的魏明谷,勝負難料。除了陳水扁指出前幾任失利的「連任魔咒」外,魏還面臨同黨爭取提名的彰化市長邱建富,前「立委」江昭儀、陳進丁等「反魏力量」也正在整合。

國民黨方面,「立委」王惠美是最被看好的參戰人選,民調顯示魏明谷在南彰大幅領先,邱建富、王惠美則在北彰略勝一籌。最近國民黨針對中臺灣空污、綠電收人成效不佳、369社福政見跳票等猛攻魏明谷,加上蔡當局執政不力,民怨四起,2018年的彰化爭奪戰必將火花四濺。

三是宜蘭縣。宜蘭縣傳統上支持泛綠者為多,2014年,民進黨籍縣長林聰賢打敗邱淑媞,獲得連任。今年2月,林聰賢轉任「農委會主委」後,副縣長吳澤成獲派代理縣長,吳11月又接任「政務委員」,中油前董事長陳金德空降接任代理縣長。宜蘭一年三換縣長,被媒體抨擊為「未經宜蘭縣民『承諾』、『同意』篡奪宜蘭政治人權」。宜蘭縣被陳水扁點名為最可能翻盤縣市的原因,一方面是民進黨的候選人紛爭,另一方面是國民黨可能人選的民調領先優勢。

民進黨對提名宜蘭縣長分歧嚴重,代理縣長陳金德的作為讓爭取提名的陳歐珀備感壓力,陳在「立法院」號召10多位非新系「立委」成立「國會顧問團」月臺力挺,未來初選時恐是新系與非新系再次對決。國民黨可能人選、羅東鎮長林姿妙已表態參選,民調顯示,林姿妙目前領先綠營,有望在宜蘭縣長選舉中勝出。

四是澎湖縣。澎湖縣為藍綠勢均力敵之處,泛藍支持者小幅領先泛綠。2014年,蘇崑雄以5631票.(總共52697票)輸給民進駕提名的陳光復,結束國民黨在此連續執政17年的歷史。然而,執政後的陳光復沒有好好凝聚民心,滿意度與施政分數雙雙受挫,星級從2015年4.5星降至2016年4星,再到2017年跌至3.5星。

此次選舉,陳光復尋求連任,但選情艱困。陳水扁指出,?彭湖縣因軍公教選票多,受蔡當局「年金改革」影響很深,加上現任縣長陳光復表現不突出,連任之路充滿挑戰,國民黨有可能奪回澎湖。

五是台中市。2014年,民進黨參選人林佳龍以21萬票大勝連續執政13年的胡志強,執政太久缺乏新鮮感、馬當局執政包袱和未獲得縣區紅黑兩派支持是胡志強失利主因。但是,林佳龍隨後的執政充滿爭議,砍掉15萬棵綠樹建廠讓支持林的環保團體相當傻眼,廢止BRT導致交通壅塞,在府會部署子弟兵讓綠營議員忌憚。同時,民進黨「非核家園」政策讓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運營,被藍營猛打犧牲中彰投居民健康。林佳龍執政將近三年,台中市在「六都」平均薪資最低、舉債速度增長最快,市長民調和幸福城市評比均倒數第一。 國、民兩黨都高度重視台中市選情。民進黨把守住台中市作為勝敗關鍵,一旦台中市失守,民進黨丟掉「一都」,是實實在在的敗選。國民黨把「翻轉中臺灣」、「決戰中臺灣」視為重返執政的關鍵環節,台中市則是此次選舉的指標縣市。此次選舉,林佳龍謀求連任,儘管政績有限,林憑行政資源上的優勢,從財務、政務及黨務全方位覆蓋,林團隊目前已拿下民進黨市黨部,更有消息傳出林的「固樁」動作已深人到裏長層級。國民黨目前有「立委」盧秀燕、江啟臣表態參選,有媒體認為江是國民黨的「強棒」,江形象清新,從政資歷豐富,獲得紅黑兩派支持。如果江代表國民黨出戰,對林的連任之路肯定能產生很大影響。

三、此次選舉的重要觀察點

一是臺北市選情關乎「白色力量」能否站穩腳跟。2014年選舉,柯文哲借「公民運動」之力,以政治素人身分獲得臺北85.4萬票,創下臺北市第一高票的歷史奇跡,象徵以柯文哲為代表的「白色力量」崛起。柯文哲施政一度不順,支持度曾大幅滑落,甚至在2016年「縣市長滿意度調查」中倒數第二。但今年登陸續辦「雙城論壇」後開始反彈,「世大運」更進一步拉抬人氣,柯巧妙地扮演非藍非綠、藍綠通吃角色。「臺灣民意基金會」10月民調顯示,民眾對柯文哲感情熱度62.64度,維持超高人氣。

此次選舉,柯文哲爭取連任,藍綠在臺北市提名人選上都面臨難題。因柯文哲前期頻頻炮轟民進黨,綠營基層強烈呼籲與柯分道揚鑣,要推自己人選,無奈面對人氣反高的柯,民進黨中央有心無力,更由於牽涉「2020大選」而左右為難,只能選擇與柯結盟對抗國民黨。再觀藍營,雖有多人緊盯臺北市長之位,但無一人能力壓柯文哲,青壯派「立委」蔣萬安呼聲漸漲但仍缺「一馬當先」之勢,國民黨陷人整合不易、強棒難覓困境。如果柯成功連任,說明「白色力量」已開始突破國民兩黨夾殺,在都會區打下根基,島內藍綠二元政治結構有望出現松動。

二是「時代力量黨」與民進黨力量消長關乎其是否步「台聯黨」後塵。「時代力量黨」2015年成立,在2016年選舉中獲得6.1%的政黨票並拿下5席「立委’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選舉後的「時代力量黨」積極擴張政治實力,積極推進組織建設向縣市紮根,以差異化路線建立本土激進「台獨」黨形象,並以「走出去戰略」內外結合提升政黨影響力,最終目標是取代國民黨,與民進黨形成兩個「本土政黨」輪流執政。

「時代力量黨」把2018年地方選舉作為紮根基層、開疆拓土的關鍵一戰,力爭「每個選區提名一位議員候選人」。因此該黨成立選舉應對小組,加強地方經營,培養選舉人才。為達成上述目標,「時代力量黨」採取與民進黨合作與競爭並舉的策略。一方面與民進黨合作。該黨在藍營優勢選區與民進黨合作,林昶佐公開表示,為答謝2016年「立委」選舉默契,該黨不在臺北市中正萬華區提名議員並將助力民進黨。而在台中,該黨「立委」徐永明、洪慈庸與林佳龍長期合作互惠。另一方面與民進黨展開對決。針對民進黨執政不力,黃國昌稱不做民進黨「橡皮圖章」,而要「兩個本土政黨相互競爭」,並認為兩者2018焦點不同,無須整合,還欲在高雄等選區大舉提名並擺出對決姿態。在民進黨執政、島內社會「綠化」的大背景下,「時代力量黨」仍有上升發展的空間。如真成功,而且沒有大幅衝擊民進黨,說明島內傾綠板塊擴大,該黨作為第三黨的地位穩固,大陸則要警懾「極獨」勢力竄起。

三是高雄市選情關乎國民黨是否還有在此執政希望。高雄市為臺灣第二大都市,由原「直轄」之高雄市及臺灣省轄之高雄縣合並改制而成。吳敦義1998年連任失利後,高雄一直由民進黨執政。2014年,陳菊以壓倒性優勢連任市長。但是,民進黨長期執政下的高雄問題很多:經濟沉悶,發展緩慢,負債最多;就業環境差,70%的年輕人出走尋求工作,人口被台中超過,退步為第三大都市;整體競爭力排名在「六都」倒數第二。《天下雜誌》調查顯示,曾經被譽為「政壇天后」的陳菊風光不再,由第3名退步到第9名。

近日,民進黨內高雄市長初選日趨白熱化,「綠委」陳其邁、劉世芳、管碧玲、趙天麟、林岱樺等5人廝殺慘烈。目前來看,打著「英派」旗幟的陳其邁民調領先。存在變數的是,高雄積累問題諸多,民心思變情緒有多少;媒體點名「立委」劉世芳、邱志偉涉入「獵雷艦弊案」,高雄市海洋局長引咎辭職等,都會影響選情。鑒於陳菊2014年連任時的99.33萬票,蔡英文2016年「大選」時的95.5萬票,民進黨此次守住高雄可能性較高。但雜得很辛苦,或者票數降低很多,說明綠營基本盤有所鬆動,亦說明國民黨將來仍有在此執政希望。

(孫晉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