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慢阻肺與營養不良的關係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的發生、發展和預後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營養不良是其中之一。國內外研究表明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受代謝、缺氧及藥物等影響,常合併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情況。營養狀況的恢復能改善受損肺功能、可以提高療效。故應重視營養素的攝入、改善營養狀況。

慢阻肺患者出現營養不良的原因

在慢阻肺病人中,有25%的門診患者存在營養不良,有50%的住院病人存在明顯的營養不良,有急性呼吸衰竭的COPD危重病人存在營養不良的比例高達60%。出現營養不良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幾點:

胃腸道功能受損: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是最基本的影響因素,胃腸道粘膜的缺氧及二氧化碳的刺激可引起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

飲食攝入不足:患者因食欲不佳或藥物影響,進食減少,一部分患者進食時血氧飽和度下降,加重了呼吸困難,亦成為進食減少的原因之一。

機體適應機制:在呼吸衰竭時機體通過一系列調節機制降低體重,從而減少氧耗量,以適應受損的肺功能和低氧血症。

能量需要增加(或高代謝狀態):呼吸衰竭的患者用於呼吸的耗能較正常人高10倍,此外,亦有些患者因發熱等處於高分解狀態,故對營養需求更高,更易出現營養不良。

其他:情緒不佳、吸煙、營養知識不足、飲食與生活安排不當、經濟條件及家庭條件的限制等也能成為營養不足的原因之一。

營養不良對慢阻肺的影響

許多學者將營養狀況作為評判慢阻肺患者預後的一個重要指標。根據記載如果發生進行性體重降低,病死率3年內為30%,5年內為4%,而體重下降少的患者3年內病死率可低至25%。

營養不良作為臨床疾病的常見合併症或繼發症,不利於病人的臨床康復,至少在3個方面影響呼吸系統:降低呼吸肌的功能,改變其結構;降低換氣通道的能力;以及降低對呼吸道致病微生物的免疫和防禦能力,嚴重的營養不良甚至使呼吸肌發生病理性改變。患者會出現肺功能下降、反復感染和引發呼吸衰竭,而這些表現又加重了營養不良。合理有效的營養支持有助於阻止並改善這一惡性循環。

慢阻肺的營養支持

在所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營養治療是重要的治療部分。補充營養也是慢阻肺患者治療的重中之重。慢阻肺患者的一般營養原則: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進行平衡營養;改善呼吸肌肌力和運動耐力,總熱卡的攝入符合實際需要量,注意適宜的糖脂比例,使患者的體重接近理想體重;少食多餐。慢阻肺病人的營養治療的一般原則同樣適用於其他肺部疾病。

熱量:

正確的估量熱量十分重要,尤其對肺部損害的患者,因為過高的熱量會引起液體的過高負載,葡萄糖不耐受以及肝臟的脂肪浸潤等。可應用Harris-Benedict公式計算每天基礎能量消耗(BEE):

男子:BEE(kcal/d)=66+[13.7×W]+[5×H]-[6.8×A]

女子:BEE(kcal/d)=66.5+[9.6×W]+[1.7×H]-[4.7×A]

W:體重(Kg);H:身高(cm);A:年齡

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因為體能消耗增高,應乘以矯正係數C(男1.16,女1.19),同時為使患者降低的體重得以糾正,應在此基礎上增加10%的每日需要量。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主食應該相應減少粥、面、飯等分量。碳水化合物雖是機體能量的來源之一,但對慢阻肺病人而言,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會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碳,加重呼吸負荷,適量減少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會相應減少二氧化碳的生成,其供能比例不宜超過50%。

多吃優質蛋白質

攝入過多蛋白質會增加氧的消耗,因此應在膳食中減少效價低的劣質蛋白質攝入,適量應用優質蛋白以維持平衡,可將15%~20%作為蛋白質的功能比例,牛奶、雞蛋、瘦肉、魚、豆製品等都是慢阻肺病人可以選用的蛋白質豐富的食品。

高脂膳食

可減少二氧化碳的生成,因此可相應提高脂肪的功能比例,脂肪可占總熱量的30%~50%。

少食多餐:

每天可吃5-6餐,每餐不要吃太飽,餐前可以先休息,餐後適量運動,少食可以避免腹脹和呼吸短促,進餐時要細嚼慢嚥,如感呼吸困難,等平順後再吃,或者按照醫師要求使用氧氣。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食品,多飲水,利於氣道濕化,痰液容易咳出。新鮮蔬果是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應注意補充。

總之,慢阻肺患者常常合併營養不良,並且隨著病情的加重營養不良的程度更加突出。營養不良不僅減弱呼吸肌強度、損害肺功能,也同時削弱機體免疫功能。應儘量及早發現營養不良,積極進行營養補充,全面平衡飲食,均衡膳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