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世界休閒旅遊中心不容小覷承載力問題 博言

本澳今年春節黃金週旅客升幅超過預期,入境遊客總人次再創歷史新高,面對大量內地旅客湧入,期間整個城市面臨的壓力—餐廳人滿為患、公共交通擠迫、生活成本急升及日常百貨難求等問題。城市承載力面臨挑戰,旅遊負面影響進一步加劇,引發社會對城市承載力的深度憂慮,與宜居、宜遊、宜行的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的城市定位遭受廣泛質疑。尤其,本澳人口增長和資源匱乏的矛盾長期存在,未來應透過區域旅遊資源合作及獲取新資源、利用閑餘資源以及科學管理現有資源等多種手段提高承載力,切實將本澳打造成世界休閒旅遊中心,配合十三五規劃的發展,迎合「十九大」新時代的代表步伐,促進本澳旅遊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

當前本澳社會有關承載力的爭論是一個政策取向問題,其核心在於如何權衡本地居民與遊客的利益,保證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據瞭解,在今年春節期間,澳門創下各口岸單日出入境超過38萬人次的新紀錄,旅遊熱點新馬路一帶人山人海,治安警為疏導大量人潮,甚至首度實施了單向行人管制措施近4小時。據初步統計資料,此黃金週的訪澳旅客超過96萬人次,較去年春節黃週金上升百分之6點5。春節黃金週的訪澳總旅客人數當中,大中華市場佔百分之94點6,旅客量有9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6.9,其中內地旅客有71萬人次,佔訪澳旅客總人數的74.3%,同比升幅為百分之12.3。然而,作為國家「十二五」規劃中被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澳門,市民和業界面對大量內地遊客湧入這一現狀,因各自不同地位處境而表態各異,但總體來說還算平和理性。有旅遊業界則認為,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接待能力問題,澳門旅遊學院早在2003年就開始進行「澳門旅遊接待能力」系列研究,並定期公佈相關結果。近三年赴澳旅客每年增長4%左右,這是一個合適的、可以接受的增長速度。雖然遊客增長對本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只要採取適當的管控措施,以及新的旅遊路線、景點對遊客產生吸引力之後,就可減輕給市民生活造成的不便。也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現時居民須避開人潮,生活空間縮窄,擔憂長期下去將引發居民對旅客不滿,澳門亦難保「宜居」之名。建議旅遊業發展應「重質不重量」,善用地區旅遊資源、區域合作等優勢,加強旅客分流,為居民騰出生活空間。

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本澳作為國際旅遊城市,去年旅客再創新高,足見旅客對澳門的熱愛程度。據統計局日前公佈的去年旅客消費調查顯示,當中旅客對大部分服務及設施的滿意度均下跌,對旅行社及博彩服務的滿意度更錄得雙位數跌幅。有立法會議員則認為,旅客的滿意度一般會與價格、性價比、服務態度等掛鈎。旅客來澳時有一定預算,若到埗後發現消費價格太高,性價比不值,自然產生不滿意的感覺。指出旅客量接近或超過城市承載力的極限,行業較易產生服務不周的情況。加上本澳去年既沒有新設施落成,遊客量又創新高,住宿、觀光購物等可能不足以應付旅客的需求,因而令旅客不滿意度上升。本澳路氹區一帶有不少大型度假村,但旅客在不同度假村間穿梭觀賞者比例不多,暫未能做到聚集效應。建議不同博企可合作做好方便旅客穿梭的交通設施、步行徑及無障礙通道等,方便旅客在各度假村中覓食、購物,讓旅客有更多不同選擇和體驗,不僅可以提升旅客的滿意度,亦可促進消費,達至雙贏。過去有旅行社為「搵食」推出零團費、超低團費遊澳吸客,故會安排大量時間帶旅客到指定地點購物,忽視其他觀光行程,令旅客與預期行程有落差而不滿。建議旅行社可因應旅客需求提供不同性質的旅行團,讓旅客自主選擇,清楚知道不同價格有不同的景點及飲食行程,管理好期望值並與消費行為掛鈎,便不會失望而回,業界從而可減低旅客的不滿意度。

其實,也有輿論認為,澳門作為一個以「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的城市,應從承載力不足中進行反思,在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旅遊從業人員管理以及旅遊產品多元化設置等方面「再加一把勁」,通過科學分配旅遊資源,為小城的「承載力」擴容。行政長官日前也指出,旅遊承載力關乎軟硬體的配合。澳門的長遠定位是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因此旅遊業及其相關行業的發展十分重要,而旅遊承載力則關乎軟硬體的配合,以及是否對澳門居民的生活造成影響。他本人相當理解澳門居民對旅遊承載力和內地居民「個人遊」政策的高度關注。中央於2003年開始向澳門實施內地居民「個人遊」政策,這一政策體現了中央對澳門的充分支持,對澳門的經濟復蘇有很大幫助。旅遊承載力問題關乎旅遊安全,必須重視。作為主管旅遊文化發展的社會文化司司長日前也表示,澳門承載力已基本飽和,但承載力並非固定,若交通基建、酒店設備有改善,承載力有條件再上調。他預計未來幾年澳門的旅客量將維持在3200萬至3400萬,其中內地旅客約2100萬。特區政府已向中央提出「分時段參觀」的建議。他強調承載力並非固定,若基建如輕軌、其他公交網路及新酒店配套做好,承載力便可改善。也有旅遊業界則認為,澳門的承載力困境,主要出現在內地長假期間。他建議採取相應措施引導內地遊客「錯峰來澳」。建議開放新的「個人遊」城市,如果有更多的內地居民在澳門過夜,對澳門經濟定有幫助。

眾所周知,城市承載力是指城市基礎設施和配置服務設施的供給能力和區域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儘管城市屬於一種優勢區域,但其所能達到的聚集規模總有一定的限度,即經濟的聚集要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準和環境容量相適應,並不是規模越大越好。城市規模大會使其基礎設施、產業服務、市場運用和環境容量等方向壓力增大,摩擦增多,導致外部不經濟;聚集不夠,又會降低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生產成本,給城市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帶來負面影響。注重城市的協調發展在做城市規劃時,根據城市資源承載力和環境生態承載力來合理確定各地城市發展規模、發展目標和發展可能。從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合理、有序地配置空間資源,發揮城市聚集效益和輻射效益,增強城市的輻射力和帶動力。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空間分佈形態演變,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特別要注重公共交通的建設,提高交通效率,加強地下管網設施和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加大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增加市政公用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其中,尤其要加快交通建設。要樹立大交通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準管理,加強立體交通路網建設,突破交通瓶頸,增強交通通達能力,緩解交通壓力,努力構建道路順暢、管理規範、文明有序的交通環境,使城市的交通服務功能更加強勁。

另一方面,一個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或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必然以遊客到訪為前提,以遊客認同為標誌。在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中,客源多元化發展與鞏固內地遊客規模雙輪驅動,成為一個必然選擇。有學者則認為,目前,內地遊客佔澳門入境市場的三分之二還要多,不應該把這看成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的障礙,不要單純追求客源地的多元化,而要把內地市場的成長看作是一種機遇。在世界各國和地區爭相搶奪內地客源之際,澳門佔有天時地利人和。一個具有較大規模的內地客源市場,恰好是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的市場基礎。旅遊業對澳門的重要性無可置疑,內地遊客對澳門這個小城的發展亦貢獻良多,所以當前最重要的是取得平衡,把澳門建設成宜居、宜遊之地。現在,澳門旅遊承載量問題的癥結在於客源市場、訪澳時間、景點和線路等過於集中。為此,澳門要設定景點承載量的最佳範圍、建立人流通報機制,必要時實行人流管制,確保訪客安全。然後採用有效的宣傳和旅客管理策略、資訊科技、步行系統、開拓新的旅遊景區或專案、利用海濱和地下空間等,長遠目標是實現遊客多元化並平衡旅遊高峰和低谷的客流量。

本澳要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其中一項基本條件就是需要有休閒空間,而且首先要讓本地居民在生活中感受到休閒,其次是營造有特色的旅遊休閒氛圍,讓遊客感受到休閒和愉悅。但澳門腹地狹小、空間有限,深化區域旅遊合作,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拓展發展空間,形成發展合力,成為兩地旅遊業界的共識。有學者則認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就必須選擇一個適宜澳門發展的獨特模式。澳門小型化、精緻化的城市特徵,使人們能夠真實地感受到城市的溫馨、開放、自由、包容的城市性格,也造就了澳門浪漫的休閒氣質。根據澳門的特點,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只能是精細化的都市型的旅遊休閒發展模式。澳門有著稠密的街巷、精緻的城市公園、宜人的城市廣場等構築的現代城市空間,具有豐富多樣的都市旅遊休閒資源:十分精緻的城市公園、城市廣場,點綴在城市之間,成為居民休閒交往的場所;豐富的城市博物館,是世界上博物館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精彩紛呈的現代娛樂資源、購物天堂和美食天堂、多元的節慶節事活動、世界級水準的會展資源、現代都市的體育運動設施等。正是由於澳門的城市肌理、歷史文化積澱以及特有的都市資源決定了澳門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必然是精細化都市旅遊型的旅遊休閒中心。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需要粵港澳區域旅遊發展結合起來,協力打造國際知名旅遊休閒區。需要聯合開發「一程多站」旅遊精品線,發揮三地旅遊互補優勢,爭取成為有世界影響力的旅遊休閒品牌。需要發揮粵港澳彙集東西方的多元文化魅力,推動粵港澳三地旅遊資源、產品和要素深度整合。

本澳推動智慧旅遊,也有利對承載力的「減壓」。其實,對於本澳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意見則認為,一個成熟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需要具備幾個要素要有馳名國際的知名度,要有享譽國際的旅遊產品,具備領先國際的服務水準,要有通達國際的交通網絡。所謂智慧旅遊,就是傳統旅遊業的轉型升級。互聯網新興產業和智慧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導致傳統旅遊行業也在發生同步的轉化和演進,澳門可以將泛互聯網相關技術和智慧化的設計思路融入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過程,以此為契機打造領先全球的智慧化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有學者則認為,智慧旅遊是傳統旅遊和智慧化產業相互影響和促進下的產業升級:在泛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傳統旅遊要素進一步擴展;遊客對旅遊體驗的要求得到進一步提高;傳統旅遊行業的行業格局在發生轉變;傳統「連點成線」的旅遊線路設計逐漸向「大交通+週邊遊」的深度區域遊演進。利用泛互聯網技術,滿足遊客的個性化需求,支撐新的旅遊行業格局,保障「大交通+週邊遊」深度區域遊的有效實現,是智慧旅遊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智慧旅遊整體體系的建設,是以改善遊客的體驗為中心的,在旅行過程中,遊客的體驗不僅來自於旅遊產品本身的品質,還來自於旅遊過程中其他附加活動的多樣性、全面性和便利性。因此,從智慧旅遊的角度來說,要提高遊客體驗,澳門可以藉助新興泛互聯網技術,支撐遊客查詢、規劃路線、購物、經歷分享等線上活動,並實現對線下服務體驗的補充,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一站式的服務體系。在鼓勵旅遊企業積極發展特色服務、開發特色旅遊產品的前提下,還應注意借助微信、微博等新興資訊傳播管道,進行基於新媒體的有明確主題的旅遊行銷,以形成對傳統行銷手段的重要補充。

本澳要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是國家對澳門的定位。自內地遊客自由行政策實施以來,澳門旅遊取得長足發展,然而,快速發展的背後,也伴隨著通關、接待及交通等方面的壓力。雖然在六十萬人口的本澳,每年要接待近3000萬旅客,承接能力方面有壓力,現在澳門還有接待空間,只是要有一個比較合理科學的安排。要解決城市的接待問題,通關、交通的便利以及旅遊資源的科學管理必不可少。目前澳門的遊客相對集中,熱門的景點「人擠人」,但其他口岸和街道則相對冷清。有意見指,可以從特區政府、民間推動舊城區及歷史文化等20多個景點的發展,進一步分散遊客。自由行政策對澳門經濟發展起到非常積極和正面的推動作用,要科學合理評估承接能力,把管理跟上去。為了應對這些黃金周長假期出現的瞬間旅遊人潮,澳門要創新旅遊管理,加快旅遊軟硬體的建設,在現有條件下,通過科學配置旅遊資源和優化城市休閒旅遊環境,可以更有效地分導人潮,減少對城市居民的影響。建議國家有關主管部門與特區政府協商,研究內地特別長假期澳門遊「峰值」出現時的應對措施,通過對客流適度控制和疏導,以避免因局地人潮高峰而出現突發事故。眾所周知,上海世博會的管理經驗既有經濟學的原理,又有管理手腕的運用,更有對大眾心理的研究,很值得借鑒,赴澳旅遊管理也可採用「削峰填穀」策略,讓內地特別是長假期來澳旅遊的人數更趨合理有序,先行先試形式解決承載力的問題。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不應以澳門一地獨自發展為目標。澳門是一個微型經濟體,但擁有多方面優勢,特別是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如何讓澳門優勢由小變大,重要的途徑就是加強區域合作。

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一個中長期發展目標,推動建立內地與澳門旅遊合作機制,應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積極參與,通過與灣區城市群的合作解決自身資源問題,助力國家發展,並可以積極展開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澳門可作為支點,連接海岸線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的珠江西岸,打造綜合旅遊區和休閒產業帶,與以製造業為主的珠江東岸城市錯位發展;在珠江西岸旅遊產業帶中,也可以適當融入澳門的多元文化元素,吸引全世界的遊客。在落實國家旅遊「十三五」規劃過程中,爭取每年為澳門量身製定一批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政策,也應立足自身的實際,以區域共同發展為目標,以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質為前提,與經濟適度多元化目標相統一,從拓展旅遊休閒產業、豐富旅遊產品、加強城市建設和人文建設、完善內外交通體系、構建綠色環保城市等方面不斷優化國際性旅遊休閒城市的管理與建設。同時需要重視人才的培育,大力促進人才素質和能力的提高,為特區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因此,本澳在打造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過程中,除了機遇之外,也不免遇上挑戰。例如,澳門空間有限,訪澳旅客人數呈現增長,帶來了旅遊承載力的問題。當局未來應繼續重視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著力維持居民的生活素質,致力找出兩方面的平衡點。針對整體旅遊承載力,以及節假日期間的旅遊承載力,可透過加強部門協作,優化旅遊環境及配套設施,包括優化軟硬體設施建設、強化口岸通關能力、豐富旅遊產品和路線,提升旅遊及相關行業的服務水準等。同時,未來應加強發展非博彩性質的旅遊休閒專案,大力發展遊覽觀光、文化娛樂、度假休閒、購物美食、會議展覽等,重點建設和開發更多的休閒資源,建設主題型的休閒基礎設施,拓寬旅遊休閒空間,豐富旅遊休閒產品,實現旅遊休閒產業多元升級,打造文化休閒、商務會展、娛樂購物、節慶美食等多位一體的旅遊休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