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不應濫吃水果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中建議成人每天食用水果200克-400克,適當吃些水果對身體有好處。很多醫生會建議吃水果,特別是孕婦、口腔潰瘍、臉上長痘、愛美的女性。美其名曰「補充維生素、補充水分、養顏美容」等等。但是,那基本是西醫的建議。因為西醫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嘛,一化驗,哇水果裏面有這麼多維生素、膳食纖維等,太好了。

古人補充維生素主要靠蔬菜

水果呢,自古都是奢侈品。絕大多數的平民老百姓,在山區的還好,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山裏長什麼自己就吃什麼。城市的人就比較慘了,水杲一年四季都吃不到多少。由於運輸的問題,保存的問題,水杲的價格奇高,南方的人基本吃不到蘋果的,北方的人也吃不到香蕉或荔枝。所以蘇軾才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感歎。由此可見,蘇軾在河南開封當官員的時候,肯定沒吃過什麼好吃的水果,所以才會一到嶺南,被荔枝、龍眼等征服。

從歷史上來看,水果不是誰都可以吃,誰都有能力吃的。所以,中國人自古對於維生素的攝取是來自於哪里呢?來自於蔬菜。來自於應季蔬菜。

什麼是應季蔬菜呢?你走到菜場(不能去超市,超市的菜一般來自農業基地,反季節蔬菜非常多)。特別是菜場外面,有一些老太太、老頭子自己擔菜來賣的,那個基本上就是應季蔬菜了。而且判斷應季蔬菜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量最大,價格最便宜的菜,一般都是應季蔬菜」。

古人飲食清淡體質偏虛寒

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裏面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其中的五果是什麼呢?現在一般認為《黃帝內經》中的「五果」為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大棗、李子、栗子、杏、桃,現在泛指各種水果。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點,古代的果,不是指新鮮水果,原因見上,多指果脯、蜜餞、乾果、堅果之類。

並且,由於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耕社會,古人的飲食結構中肉類食物占的比例很少,飲食清淡,所以中國漢人的體質普遍是偏虛寒的,容易患上的疾病也多為寒證或營養不良,所以養生保健方面提倡溫補養陽。

中國人吃水果四大原則

水果不是壞東西,也不是說絕對不能吃,但是食用水果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適量原則。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導,成年人的水果每天的攝入量為100-200克,兒童的攝入量一般在20-50克,從這裏推斷,大量的進食水果是不符合指導原則的;

2、應季原則。我們知道,天生萬物,必有其理。水果也是這樣,夏天酷熱,所以有各種瓜類出現,黃瓜、冬瓜、西瓜等等,西瓜清熱解暑利尿,中醫稱”天然白虎湯」。秋天苦燥,則百合、蓮藕、梨、柿子等潤肺生津的水果出現了。所以,要應天時而生活。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人要是總跟老天爺作對,怎麼會有好下場呢?而且,現在人的生活習慣也不適合吃應季水果。以西瓜為例,西瓜甘寒,對於暑熱的夏季屬於天然應對的最佳食物,天然白虎湯嘛。但是,現代人,家裏空調、車上空調,辦公室空調,你哪有熱可清,有暑可解?你吃下去的都是寒濕啊。問題是還作死地吃西瓜,洗完澡,在涼爽的空調房,從冰箱拿出西瓜,用勺子挖的吃。這不是吃西瓜,這是吃毒藥啊。生機暗耗而不自知啊。

3、當地原則。我們知道,水果多產於熱帶亞熱帶。為什麼呢?熱啊,需要水果去補充津液,清熱利濕。怎麼利濕?出汗啊。一個香蕉,六成熟採摘,運輸到當地地下室保存,在需要銷售的前一天,噴上乙醚等促進成熟的東西。外地想吃到的水果,一般都是當地在水果七八分熟的時候採摘,然後放入冷庫保存。(為什麼不成熟以後採摘?因為那樣水果的損耗會非常大)。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水果沒有那麼好吃的根本原因,因為你吃的水果,根本不是自然成熟的水果。它的養分、甜度、發育都沒有完善就像一個早產兒一樣摘了下來。何況,為了降低水果的損耗,為了保持水果的美觀度,大量的殺蟲劑、促生長激素、保鮮劑、錯封等技術手段用在了水果生長的各個環節。

4、體質原則。我們都知道,西醫非常喜歡推薦人吃水果,確實,西方人也大量的攝入水果,這都是事實。但是,西方人由於長期的大量的攝入肉食和烘焙類食物,已經形成了他們燥熱體質的特性,而且他們的蔬菜和湯類的攝入量是不夠的,所以他們是需要大量的乳製品和水果去滋陰潤燥。而中國人的體質是虛寒為主,本來就不能完全的運化水果,大量的攝入水果,容易造成體內寒濕加重。

所以,個人建議水果要在上午食用,上午的陽氣比較充足,下午和晚上就不要再吃水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