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國旗重於生命」

凌晨的故宮午門外,36名國旗護衛隊戰士整理好著裝,正在進行臨行前的集體重溫誓詞:「牢記職責,不辱使命,用實際行動捍衛國旗尊嚴,維護國家形象,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和往常的每一天一樣,他們踏著《歌唱祖國》的旋律,昂首闊步走出天安門城樓。護旗兵行持的56式鍍鉻禮賓槍放出銀色光芒。前方,天安門廣場上圍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群。

國旗護衛隊,被稱為最帥的神秘部隊,又被稱作「國旗衛士」。

據統計,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超過三億人次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莊嚴的升旗儀式,已經成為廣場上最美的風景,成為愛國主義教育最震撼人心的範本。

「把習主席的思想刻進腦海」

故宮午門外的東朝房,有一排50米長的房屋。那是國旗護衛隊的榮譽室和宿舍。

走進宿舍,可見整整齊齊的42個上下鋪位及桌椅。每一名國旗護衛隊官兵的床頭,都貼有一個透明的塑膠框,裏面插著一張小紙條。

紙條上,有的寫著「深化武警部隊改革,建設現代化武裝員警部隊。」有的寫著「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

護衛隊指導員彭凱告訴《瞭望東方週刊》:「這是官兵們從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摘錄出來的自己最喜歡的話,每天一句,一天一換。他們以這樣的方式,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點一點地刻進自己的腦海裏。」

「這支戰士平均年齡不到22歲的年輕隊伍,一年365天執行任務風雨無阻,2.5萬多次任務全部圓滿完成。」武警北京市總隊十支隊政治委員王建華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說。

闖「三關」

「我們的標準是分秒不誤、毫釐不差:96步行進,每一步75釐米,必須步步精准;國旗從旗杆底部到頂端剛好2分07秒,正好是從太陽露出地平線到整個太陽與地平線相切的時間。」十支隊隊長劉彥武向《瞭望東方週刊》介紹,在天安門廣場,一次次精彩呈現的背後,是護衛隊員們難以想像的刻苦歷練。

據介紹,國旗護衛隊每年從武警北京市總隊上萬名新兵中挑選50名身高在180~190釐米之間,五官端正的士兵,經過三個月軍事訓練後進入中隊,還要強化訓練四個月,經考核後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國旗護衛隊隊員。

在此期間,要過好幾道關。

第一關是練「站功」。

不少新兵剛入隊時,站不到半小時就頭暈眼花,昏倒在地。要達到站得直、站得穩、站得久的要求,平時訓練一般要站四個小時。

戰士們腰上插著木制的十字架,領口上別著大頭針,一站就是大半天;頂著大風練站穩,迎著太陽練不眨眼、練耐力、練毅力。

為了練就良好的形體,從升旗手到護旗兵,睡覺時都不用枕頭,平躺在硬板床上,有時還在雙腿內側夾上兩塊10釐米寬的木板,用背包帶把雙腿捆起來,保持腰杆筆挺,頭正腿直。

第二關是練「走功」。

36人組成的護旗方隊,要橫看成行,縱看成列,步幅一致,擺臂一致,目光一致。從金水橋頭到國旗杆下的96步,每一步都要走得威武雄壯,鏗鏘有力,走出國威、軍威來。

為過好這一關,戰士們白天綁沙袋練踢腿,用尺子量步幅,用碼錶卡步速,一踢就是成百次、上千次;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又到廣場上一遍遍實地演練。

「每逢颳風、下雨、降雪,往往是我們加班加點練走功的大好時機,迎著風、趟著水、踩著雪,練了一遍又一遍,保證颳風走得直,下雨走得齊,降雪走得穩,動作不走樣、不變形。」擎旗手張自軒說。

第三關是練「持槍功」。

護旗兵用的是鍍鉻禮賓槍,夏天手出汗容易滑落,冬季冰冷的手握不住槍。為了達到操槍一個聲音,一條直線,就在槍托下吊上磚頭練臂力,腋下夾上石子練定位,直到手掌拍腫了,虎口震裂了,右肩磕紫了,才能闖過這道關。

「功夫高手」的特殊功夫

升旗手、擎旗手、護旗手被稱為國旗護衛隊裏的「功夫高手」。因為任務特殊,必須具備「特殊功夫」。

「升旗看似簡單,實則要求精確無比,容不得絲毫差池。」升旗手楊博告訴《瞭望東方週刊》,2016年,護衛隊的老升旗手已確定複退,由於平時表現出色,中隊把這個光榮的「接力棒」交給了自己。他倍感壓力,經常做夢都在訓練,隔鋪的戰友不得不幾次把他打醒。

雖是一展一收,實則艱辛無比。國歌奏響的瞬間,要迅速將大約17平方米的國旗向空中拋出一個扇形;國旗降至杆底的一刹那,又要迅速將其收攏成一個錐形。

一個「展旗」動作,他練了整整一個月,不是拿國旗練,而是拿3公斤的啞鈴練,一練就是一整天,上千次,練得右體麻木腫痛,右臂痛楚難忍。

練習「收旗」動作時,左手抓旗,右手的後三個指頭隨著旗面的波浪滑動,上下翻飛起伏,手掌外側將國旗一把把收在旗杆上,與旗杆硬碰硬發出「嗒嗒」的響聲,10米開外都可以聽到,13~15把後,國旗剛好被收入手中。

日復一日,楊博手上的皮掉了一層又一層,白手套爛了一副又一副,手套和成片的血泡結痂一起脫落,痛徹心扉。每日重複動作,使楊博的右臂明顯比左臂粗壯很多,右掌結著一層厚厚的老繭,右側肩胛窩肌肉損傷,患上了肩周炎,常常鑽心地疼。

功夫不負有心人,2個月後,接旗、轉體、安旗、解旗、展旗、立正、敬禮……一整套升旗動作,他終於能在30秒內一氣呵成了,由此,一名護旗兵成長為升旗手。

「至少有36名」

國旗護衛隊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護衛隊裏三分之二的戰士有腰肌勞損、靜脈曲張、甲溝炎等疾病。因為作息規律被完全打亂,幾乎每個戰士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胃病。多年來,一茬茬的戰士來了又去,從來沒有一個戰士因為受不了苦主動要求離開這個集體。」王建華說,來到這裏,「護衛國旗重於生命」這句話就不是簡單的口號。

「為了走出國旗衛士的威武,隊員們綁著沙袋練定型,卡著碼錶練步速,蒙著眼睛練步幅,頂著狂風練穩定。只要你看到國旗護衛隊戰士執勤時的眼神,就會對‘炯炯有神’這個成語有更深切的理解。」劉彥武說,為了具備這樣一雙眼睛,官兵們在風沙彌漫的環境裏練沙打不迷眼的本領,在人困馬乏的夜色中練習全神貫注。

每個戰士都要經受超越生理極限的艱苦磨練,對於戰士們來說,最痛快的事,就是洗個熱水澡,最高興的事,就是好好地睡上一覺。

70多歲的退休幹部李愛娜在天安門廣場上看了無數次升降國旗儀式,她堅持用革命時期的標準來審視現代軍人,仍不禁心疼這些「冬不穿棉、夏不穿單」的小戰士。

「平時你們萬眾矚目,但要是天氣不好的時候你們還是這樣一絲不苟,又有多少人看呢?」李愛娜告訴《瞭望東方週刊》,她曾這樣問國旗護衛隊的戰士。

戰士回答她說:「至少有36名。」

(陳融雪、王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