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奧運機會」,朝鮮需要嗎?

2月25日,為期16天的冬奧會在韓國江原道平昌郡閉幕。3月9日,為期10天的冬殘奧會又將開幕。預計3月18日冬殘奧會閉幕後,韓美推遲的年度聯合軍演才會重啟。奧運帶給朝鮮半島的這一個多月的和平氛圍,卻給人一種隱隱的不安感。

儘管出席平昌冬奧會的國家領導人只有20多位,但這註定是一次「政治奧運」。朝鮮派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金永南,以及金正恩的胞妹金與正赴韓,可謂把象徵意義做到了極致。

而從韓國輿論、民意束看,平昌冬奧會所激起的「熱情與期待」遠不如以往。時移世易,如今奧運的「初亞竄願」巳難W承華生烏和解的功能平昌冬奧會提供了契機,但留下更多的是懸念。

政治奧運

2月9日晚的冬奧會開幕式上,朝韓代表團舉著「朝鮮半島旗」,踏著著名民族歌曲《阿里郎》的音樂共同入場。類似的一幕此前在奧運史上出現過3次(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夏季奧運會、2006年都靈冬奧會)。這次的不同之處在於,「共同入場」首次出現在朝鮮半島本土。

這種「歷史重現」在美朝關係緊繃的當下,意義非同一般。1月中旬,朝鮮與韓國在位於朝韓軍事分界線的板門店,通過副部長級會議商定,兩國在冬奧會開幕式上舉「統一旗」共同入場,並共同組建女子冰球隊參賽。此前朝韓有過共同組隊參加國際賽事的先例,但在冬奧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樣的安排「很政治」。

2008年北京奧運前,朝韓曾商議共同入場,並共同組建一支參費隊。但雙方經歷近一年的討價還價,在參賽隊人員構成上無法妥協,最終不歡而散。那時,朝鮮提議人員構成上,朝韓各占一半,韓國則堅持按運動員水準挑選隊員。這次組建女子冰球隊,朝鮮幾乎是全盤接受韓國的要求,即以運動員水平作為挑選標準,主教練由韓方人員擔任。無疑,朝鮮的政治動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

2013年底,金正恩視察位於朝鮮東南部的馬息嶺滑雪場建設工地。當時有敏銳的韓國分析人士指出,建設滑雪場耗資巨大,資金有限的朝鮮不惜重金打造這種設施,很可能瞄準的是2018年平昌冬奧會。2013年9月,國際奧委會朝鮮籍委員張雄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說:「一旦馬息嶺滑雪場建成,就可以用於像奧運這樣的國際賽事。」

目前看來,朝鮮精心打造馬息嶺滑雪場,的確與平昌冬奧會有關。在地理位置上,這個滑雪場距離韓國平昌並不遠。在1月17日朝韓副部長級會議上,雙方達成的一項協定,即是朝韓兩國運動員在馬息嶺滑雪場共同訓練。

朝鮮的參寒賽選手不到30人,平壤卻派出了近500人的代表團,並由朝鮮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金永南帶隊,其對於平昌冬奧會的「重視」可見一斑。

早在冬奧會開釋前,朝鮮的先遣隊就在韓國社會刮起了旋風,賺足了韓國輿論的眼球。平壤對平昌冬奧會的精心佈局,甚至使韓國輿論感慨「平昌冬奧會」變成了「平壤冬奧會」。

「更政治」的是韓國。文在寅當選總統後不久,就多次在公開場合邀請朝鮮參加平昌冬奧會,並為此投入了很大的政治和外交資源。

由於此前平壤遲遲不對是否參會做出回應,首爾與國際奧會合作,把參賽報名日期延遲到平壤確認參賽。為了儘量不讓朝鮮參辨過程橫生枝節,青瓦台官員甚至非正式地要求韓國媒體,在報道上顧忌朝鮮人的敏感性。這在「新聞目由的韓國開不多見。

1月21日,朝鮮三池淵管弦樂團團長玄松月抵達韓國,為朝鮮藝術團冬奧會期間在韓演出提前「踩點」。韓國出動了700多名警員負責安保工作,這事實上已經是外國高官訪韓的安保級別。金永南一行抵韓後,韓國的接待禮遇更是國家元首級別。文在寅政府從政治高度來運作平昌冬奧會,是朝方在接待和參賽上享受高禮遇的重要原因。

文在寅政府這樣做,是冒了政治風險的。關於韓朝共同組建女子冰球隊一事,韓國民調顯示70%的人持反對態度。根據韓國民調機構Real Meter1月25日公佈的民調,文在寅的支持率從就任之初的82%,下降到59.8%。有分析稱,支持率首次降至60%以下,與文在寅政府對平昌冬奧會的「政治運作」不無關係。

這些年韓朝關係的惡化,朝鮮核導威脅的現實,巳經明顯強化了韓國社會對朝鮮負面形象的認知。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對朝鮮的任何善意,可能不僅不會有政治加分的作用,甚至會成為政治風險。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文在寅政府頂住壓力對朝鮮釋放善意,也有助於平壤判斷韓方的政治誠意。只不過,這種判斷是否會轉化成對等的回應,則是另一回事。

最後機會

「沒人會對與朝鮮的對話氛圍能否持續表示樂觀。如果朝鮮參與冬奧會不能促進更多的對話,那將很難再找到另一個對話機會。」文在寅1月22日在一次青瓦台高官會上如是說。

「最後的機會」,這是文在寅政府到平昌冬奧會「政治作用」的基本判斷。正是基於這一判斷,韓國以平昌冬奧會為契機,開展了一系列積極主動的外交。

有韓國媒體援引未經證實的消息稱,為了把朝鮮「拉入」平昌冬奧會,文在寅政府官員與朝方官員在中國進行了秘密會談。這樣的密會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但得到韓媒證實的是,早在特朗普與平壤進行「火與怒」的言辭交I條時,韓國執政黨、情報部門官員以及平昌地方官員,就通過不同管道與朝方接觸,並向對方發出參加平昌冬奧會的邀請。

作為金大中、盧武銨「陽光政策」衣缽的繼承者,文在寅在政府中任命了多名熟悉朝鮮事務,精於對朝接觸的高官。比如,韓國對外安全情報院院長徐薰,就是「陽光政策」實施期間,負責韓朝幕後溝通的核心官員之一。這些熟悉朝鮮事務的官員,也最明白金正恩成為朝鮮領導人以來對體育的重視,意味著通過體育這個管道把「政治資訊」傳遞到平壤的可能性。

文在寅政府對「機會」的把握,另一突出表現是對美外交。文在寅入主青瓦台後不久,就公開邀請朝鮮參加平昌冬奧會。此舉也是在向特朗普政府傳遞資訊——韓國新政府不會繼承前任的對抗性對朝政策,至少會首先嘗試接觸。這是在給文在寅政府的對朝政策預熱,同時也給美國的對朝政策施加影響。

目前,文在寅的對美外交至少取得了部分成功。韓美關係不僅沒有因對朝態度的不同而出現嫌隙,還在相當程度上做到了外交默契。去年11月訪韓朗間,特朗普當面問文在寅:「我能為韓國做些什麼?」文在寅的回答是,可以在平昌冬奧會這事上提供幫助。其言外之意是,韓美以推遲聯合軍演向朝鮮釋放善意,為朝鮮參加平昌冬奧會創造臺階。

特朗普答應推遲美韓聯合軍演,表明美國也在為「最後的機會」做努力。從美國副總統彭斯訪問日韓並出席冬奧會開幕式期間的表態來看,特朗普政府在對朝「極限施壓」上並未鬆口。某種程度上說,美國「不鬆口」意在強調,平昌冬奧會這個機會的「最後」色彩。機會之窗關閉後,就會是「其他選項」。

去年底,美國媒體傳出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代號為「流鼻血」(Bloody Nose)的作戰計畫,擬對朝鮮的導彈發射基地與核設施,實施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從而迫使平壤回到談判桌。雖然從克林頓到布希、奧巴馬政府,美國都做過對朝鮮進行外科手術式軍事打擊的宣示,但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宣示很可能是最接近現實的。

平昌冬奧會可能是首爾主動向平壤伸出的最後一根橄欖枝。作為朝鮮戰爭期間從北部逃到南部的難民之子,文在寅總統對韓朝和解有著不同於歷任韓國總統的特殊情結。但就是這麼一位總統,與同屬韓國政黨進步陣營的金大中、盧武鉉相比,對朝鮮的耐心也在降低。換句話說,文在寅很可能是最後一位願意「無條件」對平壤釋放善意的韓國總統。

韓國政治和社會生態的變化,很能說明問題。韓國社會對朝鮮的態度,代際之間的變化不可避免會反映到政治生態上。韓國統一部去年7月公佈的民調顯示,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認為韓朝能實現統一的比例是47.3%,擔在2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這個比例僅為20.5%。

這意味著,未來的韓國政治人物,主動對平壤拋橄欖枝的民意基礎將越來越弱。

認知錯位

「最後的機會」,這是韓國的看法,但朝鮮卻不一定這麼認為。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平昌冬奧會上,朝韓代表團「共同入場」,但運動員還是會「同台競技」。這無意間成了朝韓錯綜複雜關係的政治隱喻。平昌冬奧會能否成為和解的契機,不取決於奧運本身,而取決於朝韓在戰略認知上,是否存在最起碼的契合。

韓國前副外長金聖翰近日表示,雖然體育能成為外交的催化劑,但並不能改變最根本的政治盤算。「最好的情況是能促成韓朝高層對話,以及關於棄核的多邊對話,但我對此並不樂觀。」

朝鮮半島的事,樂觀的理由向來稀缺。如今又出現了新的不樂觀的理由。

文在寅總統在政府中,配備了不少對朝事務的政壇「老司機」,全力以赴利用「奧運機會」緩解韓朝對抗。但在首爾把對朝外交作為主攻方向的同時,平壤卻在降低「對韓和解」在戰略上的優先度。

據韓媒報導,目前朝鮮「袓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的負責人李善權,屬於對韓強硬派,並可能與「天安艦事件」有牽連。2015年金大中遺孀訪問朝鮮,金正恩的避而不見,曾讓韓國主張對朝和解的人大失所望。

朝鮮借平昌冬奧會對韓國展開了強大的「魅力攻勢」,但這並不能改變這樣一個事實:平壤的外交主攻方向是美國,而不是韓國。從朝鮮的角度看,只要能打開對美外交局面,韓國的人道主義援助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朝鮮,朝韓經濟合作也

會隨之提上議事日程。那時,朝韓關係是否緩和並不重要,至少不會起決定性作用。

反之,如果朝鮮不能在對美外交上實現突破,韓國能給朝鮮的「善意」就會相當有限。在目前這個階段,不論是重開開城工業園區,還是開啟新的朝韓經濟合作,都會直接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的對朝經濟制裁決議。如今韓國唯一能做的是對朝鮮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但規模太小對平壤沒有吸引力,足夠大又必須得到華盛頓的默許。

與朝鮮前領導人金正日相比,金正恩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的年齡、經歷、視野決定了,對韓和解只會是戰略籌碼,不會是戰略目標。金正恩更在乎的是朝鮮在國際社會更大的生存空間,朝韓關係不會是首要考慮。這些年朝鮮在核導技術上的突破,更增加了他對美外交的底氣。朝鮮不會像韓國那樣在乎平昌冬奧會是不是最後的機會,因為手中還有最後的籌碼。文在寅在平昌冬奧會「開幕周」(也被稱為他的「命運黃金周」)的一系列首腦外交,被韓聯社稱為是替「朝美對話」搭橋。就此而言,韓國政府已經做得仁至義盡了。是否要抓住奧運機會,除了美國的態度之外,關鍵還是取決於朝鮮的戰略判斷。

(雷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