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縣開設“電視夜校” 助力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本報記者劉紹滿30日廣西】由中新社主辦的2018行走中國“新時代新作為——海外華文媒體聚焦廣西”活動於昨天順利結束,參訪代表團一行在參訪期間來到崇左市龍州縣參加當地“脫貧致富奔小康電視夜校”,實地瞭解這個位於西南邊陲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在脫貧攻堅路上的創新發力之舉。

龍州是紅八軍故鄉、中國天琴藝術之鄉,是國家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是廣西2017年計畫脫貧摘帽6個縣(區)中唯一一個國定貧困縣。2015年末全縣有貧困村47個、貧困戶14018戶、貧困人口50828人,貧困發生率23.92%;2016年,全縣減貧2405戶9559人,貧困發生率降低至19.42%;2017年初,全縣貧困人口有11618戶41304人。

崇左市委常委、龍州縣委書記秦昆稱,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龍州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團結帶領全縣幹部群眾,緊緊圍繞國家“兩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和自治區脫貧摘帽標準,眾志成城、苦幹實幹,攻堅克難、背水一戰,堅決打響全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摘帽第一炮。

“脫貧致富奔小康電視夜校”是龍州縣2017年11月以來創新開設的、通過每週五晚進入貧困村屯,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提供扶貧政策、種養技術、產銷資訊等各種培訓內容的“脫貧致富奔小康電視夜校”(以下簡稱“電視夜校”)。

“每週五縣裏在各個貧困村舉辦的‘電視夜校’,除了宣傳黨的政策外,還對群眾遇到農業生產發展的問題以及互市貿易問題進行解答,播放脫貧典型的勵志故事,很受鼓舞。”龍州縣下凍鎮扶倫村那造屯貧困戶農年標說。

目前,龍州縣創新開設的“電視夜校”初現效應,在貧困村屯播放的扶貧政策、種養技術、產銷資訊等培訓內容,使當地貧困戶逐步消除“等靠要”思想,實現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據悉,龍州縣“脫貧致富奔小康電視夜校”每期均設置“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扶貧政策主講、現場解答”等欄目,製作本地扶貧典型經驗、勵志人物,把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感人事例、帶富致富的典型事例、看得見摸得著的扶貧成效,展現給全縣群眾,且所製作的電視節目均以本地壯語言進行主持講解,更貼近群眾。

據統計,“脫貧致富奔小康電視夜校”已舉辦了18期,全縣8000多名縣鄉級幹部、幫扶幹部、駐村工作隊員(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等,分批分期組織群眾“同聽課、同學習、同討論”。12個鄉鎮累計收集群眾的建議意見3000多條,有效推動扶貧工作良好開展。

“‘電視夜校’努力把群眾想知道的扶貧資訊及其身邊的致富典型故事展現給貧困村屯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實現扶智、扶志相融合,有助於堅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秦昆表示,下一步將把“電視夜校”做成固定欄目,通過龍州電視臺播放,以達到繼續扶心扶志扶智,繼續富鞏固扶貧成果,進一步瞭解國家政策進一步提升發展生產的技能的作用。

“電視夜校”只是龍州縣著力開展扶貧攻堅工作的眾多辦法之一。據瞭解,該縣創新“易地搬遷+邊貿扶貧+駐邊守疆”模式,緊靠邊民互市區(點),建設邊貿新城,配套扶貧產業園,採取“插花式”搬遷,動員“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貧困戶搬到邊境0-3公里,發放邊民互市證,引導參與互市貿易,兌現邊民補助政策,讓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有發展、能致富,實現穩邊固疆目的,得到中國國務院脫貧攻堅督查組高度評價。

此外,龍州縣創新“企業領航+基地+合作社+貧困戶”複式扶貧模式,充分發揮企業減貧帶富作用,引進廣西龍州北部灣、旭超等龍頭企業,因地制宜培育壯大食用菌產業。截至目前,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已覆蓋5個鄉鎮10個行政村,培育2家龍頭企業,出菇棚42棟,輻射帶動農戶600戶,其中貧困戶400戶,實現戶年均增收2.4萬元以上,開闢了一條群眾脫貧創收新路徑,小小蘑菇為廣大貧困群眾撐起了脫貧“致富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