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兩岸關係展望

蔡英文上台後,由於一直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導致兩岸制度化溝通管道停擺,兩岸交流遇冷,經貿合作降溫,民間對立升高,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兩岸和平發展面臨挑戰。從目前情況看,隨著島內2018年地方選舉的臨近,蔡當局大幅調幣兩岸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尤其近來,台當局通過了「公投法修正案」,大幅降低公投提案、連署及通過門檻,在對外關係上,採取「聯美、拉日、制陸」的政策立場,支持美、日所提「印太戰略」安全政策等,2018年的兩岸關係的發展可能更趨嚴峻,充滿危機與挑戰,

2017:兩岸關係陷入僵局

蔡英文上臺後,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推行所謂「新南向政策」及「去中國化」等「柔性台獨」政策,在對外關係上「親美日、遠大陸」,兩岸關係發展面臨與過去不同的新形勢、新挑戰。

由於一直不承認「九二共識」這一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蔡英文及民進黨仍未放棄「台獨」主張與立場,蔡當局更是加緊推動「柔性台獨」、「隱性台獨」等活動。由此,致使兩岸間的共同政治基礎削弱,和平發展的基礎鬆動,兩岸關係面臨道路與方向的選擇:是維持穩定、增進交流、推動融合發展,還是維持倔局、甚至進入危局?在這樣的十字路口,兩岸關係未來發展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充滿挑戰。

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形成一系列互動機制。這些溝通聯繫機制,對解決兩岸間存在的問題、密切兩岸交流交往、增進互信,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蔡英文上臺後,由於其一直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導致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缺失,互信缺乏,兩岸制度化交往喪失了必要的政治基礎,兩岸間的制度化交往機制全面停擺,海協海基的協商機制中斷,國台辦與「陸委會」互動機制也中斷,熱線不再,兩岸制度化交往出現倒退。馬英九執政八年間出現的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良好局面亦不再,兩岸交流合作進程降溫、放緩,陸客陸生赴台意願降低,人數減少,兩岸間的整體氛圍出現「冷對抗」的情形。尤其民進黨當局採取各沖方式阻撓兩岸交流合作,煽動兩岸民意對立,人為給兩岸關係的發展製造障礙,使兩岸關係形勢愈加複雜嚴峻。

同時,蔡英文當局在島內放任、助推「去中國化」的「台獨」分裂活動,拉美日對抗大陸,以及不斷在對外關係上搞一些小動作,兩岸對抗的氛圍明顯升高。民進黨當局將責任歸咎大陸,認為「大陸打壓臺灣」,煽動對大陸的敵意。大陸內部一些人憂心「台獨」的危險性上升,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聲音升高。兩岸線民之間、兩岸青年群體之間的情緒對抗與民意對撞也明顯升高。尤其在2017年年底的時候,蔡當局大動作打擊新黨青年軍、整肅統派,不僅引發綠色恐怖疑慮,更刺激兩岸敏感伸經,推升敵對氛圍。

總之,2017年兩岸關係陷入倆局,兩岸「冷對抗」情形明顯升高,兩岸關係發展遭遇變數與挑戰。

蔡當局的分離政策是兩岸僵局的根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儘管蔡英文上臺以來,盡量小心謹慎處理兩岸關係,聲稱要「維持現狀」,在兩岸關係方面不斷強調所謂「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並說要「尋找兩岸互動新摸式」,但在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這一原則問題上一直回避、閃躲,不承認「九二共識」,這是導致兩岸關係催局的根本原因。

不僅如此,蔡英文上臺後,其「台獨路線」並沒有調整和改變。

基於過去陳水扁執政八年的教訓,蔡英文上臺後,盡量不走「激進台獨」的老路,避免衝撞大陸的底線,兩岸政策上稍往中間修正,但其兩岸政策並未做實質調整。蔡當局並未放棄「台獨」立場、主張與活動。尤其在文化、教育上不斷以隱性的手法、柔性的做法推動「去中國化」、「文化台獨」活動,如在教育領域,馬英九當政時曾推行「課綱微凋」,其中包括在慰安婦一節中添加「被迫」二字等,蔡英文上任後即大動作喊停「2014課綱」。2017年新版的歷史課綱,台當局將中國史由1.5冊的內容減為1冊,並且不再使用朝代編年史的敍述方法,而是把中國史肢解後,以主題的方式編東南亞史來敍述。不僅如此,民進黨當局還在島內操作「去蔣化」、「去孫化」、「去孔化」,取消「遙祭中山陵」、降低鄭成功祭典規格、停辦抗戰80周年紀念展、推動官方語言「多元化」等。蔡當局此舉就是意圖切斷臺灣與大陸的文化血脈,進一步培植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台獨」理念。

2016年11月,島內32位退休將領來大陸參加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民進黨群起攻之,稱他們”敵我不分」。去年台「立法院」初審通過將《刑法》「外患罪」章中的「外國」擴大為「外國或敵人」。近來又大動作搜索、拘提、偵訊新黨青年幹部。民進黨在心態上仍把大陸當作「他者」、當作「威脅」、當作「敵人」。因為認為「大陸是敵人」,所以與大陸理念相近的「統派團體」,就是「敵人組織」。如同臺灣學者張亞中所說,民進黨為了建構走向分離主義的「正當性」,必須把大陸塑造成對臺灣有敵意的「他者」。這種「敵中」心態與作為,後果極其嚴甭,會對兩岸關係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

由於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致使兩岸陷入僵局。蔡英文無視問題的癥結,反而不斷炒作所謂「大陸打壓臺灣」,煽動島內民眾對大陸的敵意,不斷採取各沖動作「反制」大陸,如操作與特朗普通活、對兩岸交流採取沖種限制,以及近來的打擊島內統派幹部等。尤其,面對兩岸僵局,蔡當局採取更明顯的「聯美曰制陸」的政策,如近來蔡英文表態支持美日所提「印太戰略」等。而對中國大陸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臺灣根本沒有任何「獨立」的條件和實力,所以蔡當局抱緊美日大腿,企圖借美日外力來對抗大陸、抗拒統一和推進「台獨」。 2018:兩岸關係對抗與危機可能會升高

即將到來的一年,臺灣局勢依然複雜多變。

從目前來看,雖然民調顯示,多數人不滿蔡英文的兩岸表現,但基於選舉和穩固執政基礎的考量,2018年蔡當局大幅調整兩岸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而大陸會堅定地堅持兩岸關係的政治越礎,所以兩岸找到交集、打破偶局的可能性不大,兩岸可能會繼續「冷對抗」,依目前情勢看,2018年兩岸關係可能會更嚴峻,對抗與危機可能會進一步升高;近來美國肯塔基大學學者法利指出,2018畢臺灣是僅次於朝鮮,可能爆發戰爭的地方。

2018年臺灣要舉行「九合一」選舉,大綠(民進黨)與小綠(「時代力量」黨)的競爭,大綠內部的競爭可能部非常激烈面對激烈的競爭,政黨與候選人在兩岸關係上都可能提出更激進、更挑釁性的主張,以搏眼球。如近來「時代力量」就提出「草擬新憲法」、「以臺灣名義參與2020年東京運動會」等公投。這些都可能進一步刺激兩岸關係,激化兩岸對立,使原本就對抗的兩岸關係更加升級。

而近日,臺灣「立法院」通過所謂的「公投法」修改方案,將「公投」門檻大幅降低,包括提案,連署及通過的比例都大幅下降,經過此次「修法」後,提案門檻從臺灣地區領導人、副領導人選舉人總數的5/1000,調降到l/l0000;連署門檻則從5%降到1.5%,並且新增電子聯界;通過門檻則從選準人總人數1/2,降為選舉人數中1/4有效同意票,按這個規則,即便「公投」議題再荒謬,也可能因少數人贊成而獲通過。難怪島內與論擔憂,大幅降低門襤,猶如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臺灣社會或將「公投」常態化,社會更加內耗與動盪,付出更多的代價與成本。

這次「公投法修法」,雖然「領土變更」與「修憲」等敏感議題都被排除在「公投法」適用之外,但「公投法修法」還是對兩岸關係留下隱患,它為各種「喑獨」,「隱獨」等大開方便之門。「獨」派勢力還可借由「公投」推動教科書「去中」、文化「去中」等,給兩岸投下大量「隱形炸彈」。

蔡英文上任之初,民眾對其還是有期待的。但經過近20個月的執政,推出的各種政策都爭議不斷,島內社會對立加劇,面對島內對立,兩岸歷局、外部困境,其部無力解決,執政不斷陷入困境,民調持續下降據島內最新的民調,蔡英文的信任度已經跌到只有32%,不滿意度達到60%以上,根據以往的經驗,民調越低時,越容易回過頭來擁抱基本盤。面對當前的困局,加上面臨內部「行政院長」賴清德的競爭,也面對「獨派」的壓力,與剛上任時相比,蔡英文在兩序關係上有所突破的能力已經嚴重下降,兩岸政策可能更趨向保守、緊縮。

2000年儘管國民黨失掉了政權,但泛藍陣營在「立法院」仍為多數,對執政的民進黨仍有很強的牽制能力但在2016年人選後,國民黨至今未展現新氣象,新作為,而對民進黨的清算,加t泛藍內部,國民黨內部的爭鬥,對民逬黨的制約能力已大幅下降,更嚴重的是,閩民黨在臺灣各項汶題中快速失語化與邊緣化,影響島內政局的能力已大幅萎縮。

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來說,最大的現實威脅就是「台獨」分裂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體現祖國大陸「反台獨」、反分裂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尤其隨著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與發展,綜台實力的不斷提升,兩岸環境,國際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大陸在遏制「台獨」上更堅決、電有能力、更有信心「台獨」的路絕對走不通。只有認清形勢,放棄「台獨」主張與活動,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融合發展,攜手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是對臺灣民眾最有利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孫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