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6.8% 專家指結構調整影響增長

【本報綜合】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發佈數據,經初步核算,2018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987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將長期持續,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專家:需關注外部衝擊

香港中通社4月17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發佈數據,經初步核算,2018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987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

據報道,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按可比價格計算,中國201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經濟增速與去年第四季度持平,首季實現良好開局。分季度來看,中國GDP已連續11個季度運行在6.7%—6.9%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

交通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對香港中通社記者指出,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結構繼續改善,新動能快速成長。

唐建偉介紹說:「值得人們關注的是,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速再次低於GDP,居民收入增長持續跑贏GDP既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要求也是其結果。」他解釋說,沒跑贏GDP主要原因是物價,去年一季度物價的漲幅只有1.4%,今年漲幅達到2.1%,對當期居民收入實際增速產生了一些影響。

唐建偉預計,在今年中國個稅改革及養老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後續居民收入增長有望再次跑贏GDP。他指出,如今,就業面在不斷地擴大,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持續發力,收入分配制度不斷完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居民收入增長,一系列政策效益積極釋放。

此外,近期中美經貿摩擦仍在持續,引發各界關注。對於兩國經貿摩擦是否會從實質上波及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17日說:「這難不倒中國經濟。」

邢志宏介紹,貿易摩擦改變不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中國經濟韌性好,調整適應能力強。同時,中國是個大國,從發展空間、產業體系、宏觀調控的空間等方面來看,都有很大的迴旋餘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茉楠則表示,美國單邊掄起「貿易大棒」,不由得讓人覺得特朗普是「活在上個世紀的總統」。

不過,唐建偉提示:「既然數據顯示中國內需穩定,那麼未來經濟運行則需關注外部衝擊。」他指出,中美之間如果爆發全面貿易戰,且日本、歐洲等經濟體也參與進來,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復甦產生負面衝擊,導致中國出口回升的勢頭受阻,進而影響中國經濟增速。

唐建偉進一步表示,除開中美經貿摩擦,還要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可能對原油價格的衝擊。西方與俄羅斯角力導致敘利亞局勢持續動蕩,中東局勢不穩對國際油價造成衝擊,目前國際油價持續創出近期新高,可能對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

專家指結構調整影響經濟增長

香港中通社北京4月17日電中國官方17日公佈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GDP(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9.8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8%。受訪經濟學家表示,6.8%的增速符合預期,但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將長期持續,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速雖然略低於去年全年的6.9%,但卻明顯高於國際社會預期。亞洲開發銀行11日指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計將達到6.6%;世界銀行12日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為6.5%。另外,該數據也高於中國政府設定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上月公佈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2018年GDP增長預期目標為6.5%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在接受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現有的龐大經濟規模基數下,即使是6.5%的經濟增速,對於中國來說都太快了。經濟規模的快速擴張,並不符合中國調整經濟結構的現實需求。中國更需要的是促進消費升級、滿足民衆消費需求。

2008年金融危機暴露了長期積累的全球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此後,全球價值鏈、國際分工以及主要大國的經濟結構都在進行調整,發達國家尋求製造業回歸,中國也摒棄了以往的粗放發展模式、尋求提升發展質量。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中國旨在提升發展質量的改革開放有所提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博鰲亞洲論壇演講時提出了中國對外開放的若干措施。曹建海分析稱,中國的對外開放措施並不會拉動經濟增速,但卻有助於提升民衆生活質量。

南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支偉也對記者表示,中國現在比經濟增速更重要的是調整經濟結構。他分析,全球經濟都處在結構性的調整過程中,這注定是一個漸進的、長期的過程。而中國經濟結構性的改革也是漫長的過程,應給予其足够時間,冷靜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