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養陽「四步走」

  中醫認為,陽氣在人體中起溫煦、保衛作用,對臟腑功能起激發作用,對精神起振奮作用。如果陽氣不足,就會出現形寒肢冷、手足不溫、容易感冒、臟腑功能低下、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狀。有人不解:春夏自然界陽氣那麼充盛,為什麼還要養陽呢?這一方面體現了中醫因時制宜的原則,體質偏於陽虛之人,在此時調理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體現未病先防的理念。正因為春夏陽氣旺盛,所以人們容易忽略「養陽」,會做出一些違逆、克伐、損耗陽氣之舉。前幾日,我在門診遇到一位患者,小夥子形體壯實,卻精神萎靡。細問之下,原來天氣剛一轉暖,他就喝上了冰啤酒。一次與朋友聚飲時,竟突發心絞痛,送醫救治,現在身體大不如前。這個病例就是典型的「春夏養陽」反面例子,大家要吸取教訓。

那麼我們要怎樣養陽呢?我認為應該從四方面入手。

首先要順陽 就是順從陽氣的生髮規律。大地回春,花紅柳綠,萬紫千紅,是春天陽氣生髮的徵象,人體陽氣也由裏及表,新陳代謝,吐故納新。這時候,古人講求散發寬衣,緩步廣庭,目的就是無拘無束,順應陽氣生髮。生活中許多女士,為了追求形體美,著窄衣緊褲,或者為了減肥,穿廣告宣傳的束腹緊身衣,有可能不利於陽氣順暢生髮,鬱而化火,出現口幹、腹脹、便秘等證。夏天,萬物緊華茂盛,是陽氣升散發洩的徵象,在人體則表現為多汗。出汗是機體順應自然的反應。中醫講,出汗是病邪的重要出路之一,鬱熱、沉疾、毒素,包括我們人體的氣血津液都在順應這種宣發。此時也是冬病夏治的有利時機,陽氣升散有助病邪排出體外。因此,氣溫較高時,適當排汗有利健康。有些人非常不耐熱,自覺稍熱一點,就要馬上開空調,這對健康無益。當然,凡事過猶不及,不顧實際溫度,一味「順陽耐熱」,同樣有害健康。

其次要護陽 就是要顧護人體的陽氣,其受到傷害。常言道「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吃薑防止的就是氣溫較高時,人們因貪涼喜冷導致的脾胃陽氣虛耗。翟如,天氣轉熱後,人們喜歡喝冷飲,這樣容易損耗脾胃陽氣,影響消化功能,適當食用生薑有利溫胃散寒。另外一種消暑食品——冰鎮西瓜,也是不少人的「心頭好」。西瓜為大寒之物,冰鎮之後食用,更加有損陽氣。此外,在空調房內,披件單衣,保護好肩、頸、膝等關節,也可有效地防止寒濕入體。

第三要助陽 就是通過飲食幫助人體陽氣宣發。飲食方面,可以多吃微溫微辛的食物,如韭菜、小蔥等。小蔥拌豆腐是一道婦孺皆知的傳統小菜,小蔥可以助陽,與滋陰潤燥的豆腐同食,一陰一陽,「一清二白」,非常符合中醫方劑配伍原理及傳統文化精髓。值得注意的是,微溫微辛與溫熱辛辣有很大區別,春夏飲食不可過於溫熱,以免助火傷陰。平曰也可多吃各種芽類蔬菜,如綠豆芽、黃豆芽、香椿芽等。香椿具有消風解毒、健胃理氣之功,常與豆腐、雞蛋同食。需要提醒的是,香椿、韭菜、小蔥也被稱為「小發」之物,有宿疾者勿多食。

最後是蓄陽 就是要注意在陽光燦爛的季節裏儲蓄陽氣。春夏陽氣旺盛之時不多儲蓄,到秋冬之時,陰長陽消,就容易患陰寒性的病症。戶外運動是最簡單易行的儲蓄陽氣辦法。「動則生陽」,再加上曰光浴,可將自然界的陽氣與體內之陽完美融合。需要提醒的是,運動過度,汗出過多,體內陽氣也會隨汗液排泄過度,運動應適可而止,避免過於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