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青年強則澳門興」不僅依靠政府的努力 王希富

上週適逢五四青年節,行政長官崔世安「例牌」的發表感言,向廣大青年朋友,致以節日的問候,亦向所有關心支持青年成長、努力不懈從事青年工作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行政長官指出,青年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國兩制」事業建設的積極力量,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歷來都對澳門的青年寄予厚望。記得在2014年年底,習近平主席來澳,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週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發表了四點希望,其中專門提出「面向未來,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

他強調,特區政府一直重視加強青年工作、支持青年發展,努力創造更好的機會給年輕人,我們的工作主要有三個階段:首先是教育,讓青年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機會,不會因為家庭或其他原因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第二是支持青年完成學業後做好生涯規劃,過去我們這一代人,較少有完整的生涯規劃概念,現代社會發展產生了新要求,所以,現在好多年輕人都希望能夠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第三是提供機會讓青年終身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我要求。特區政府通過教育、就業、提升自我三個階段的工作,希望充分激發青年的活力,讓廣大青年有更理想的發展。

另外,行政長官還表示,近年他特別統籌五位司長,在他們的範疇開展並加強對青年人的工作,不但要在各自的範疇多支持青年的健康發展,更要多聽取青年的聲音。過去,他本人一直保持不定期與青年會面交流,近期五位司長和他們轄下的局長們,先後與青年人真情對話,對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開誠佈公地溝通和討論,受到青年人的歡迎。相信這種面對面直接溝通的方式,有助我們的新一代更瞭解政府的工作,更瞭解決策背後的各種思考和權衡輕重,這種溝通方式,應該說對青年的發展和政府的工作都能夠產生正面作用。今後,我們會繼續加強和探索不同的形式,多聽取意見,更加關心青年成長。

他說,這些年,和青年的交流中,非常高興看到澳門青年的進步。當代的澳門青年,思想更成熟,視野更開闊,具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和一定的批判精神,對政府的政策措施抱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也不乏建設性的意見。

最後,行政長官還指出,國家的發展建設一日千里,大家也感受到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時代強音。國家好,澳門就好,國家是澳門的強大後盾,澳門青年的最大發展機遇也來自於國家的繁榮富強。因此,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一代,繼續弘揚「五四精神」,熱愛祖國,奮發進取,積極創新,傳承愛國愛澳核心價值,裝備好自己,積極投入國家的發展大局,開闊胸襟,歡迎國內外青年來澳學習,在共同學習進步中,大家不負青春,實現自我,為國家和澳門的不斷向前發展揮灑汗水。

回顧去年行政長官所發表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特首感言,寄語青年抓緊時代機遇,發揮所長,並且傳承澳門精神,實現「家國夢」。內容上看,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從著重對青年的要求,轉變為強調特區政府為實現澳門青年的更好發展做出了那些努力,以及將會繼續從那些方面繼續努力。但持之不變的原則就是希望青年強,從而使的澳門更好,也能更好的在國家發展中貢獻澳門的力量,從而特別強調了國家與澳門的一體關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特首感言才能夠言語風格上仍是有別於一般領導人應時感言的「慷慨陳詞」,語言平實,到似乎是一位「大家長」娓娓道來,寄託對新一代的鼓勵。同時,也從行政長官的表態中,可以看出未來特區政府將會在青年工作上更加具有開拓性。有理由相信,在特區政府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未來澳門的青年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環境,更加能夠在澳門發展,國家進步的大背景下既實現自我價值,又能貢獻力量,升華自身。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有這樣一段話:「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從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為,「少年」對國家的重要程度無可替代。排除當時的歷史因素等來考慮的話,對一個社會而言,其實無論是少年、青年、還是老年長者,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都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青年,居於承上啟下的位置,直接關係到社會未來的前進與發展。也正因為如此,從中央政府至特區政府都普遍關注青年的培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特區成立15周年紀念大會上所提出的四點希望中就包括:繼續面向未來,加強青少年的教育培養。而且在每年的全國「兩會」、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中,對青年培養、成長的關注也一直是最為重要的方面之一。同樣的,這一議題更是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最為關注的。而且也都有普遍的共識:青年發展需要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實際上,雖然社會的關注是有的,也採取過不少工作。但從現實而言,本澳青年群體的確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有關調研反映出的夢想或者說目標的缺失,對國情瞭解的不足,持續進修的動力欠缺、競爭意識偏弱等。這些都對青年群體的健康成長以及未來接下建設澳門、發展澳門的接力棒,保持澳門繼續長期繁榮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近年來澳門社會對青年人的教育與培養越來越重視,政府部門有規劃,民間社團有活動,看似一團忙碌,而在實際的積極效果之外,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社團,甚至是青年自身,仍有需要檢討的地方。如此才能實現「青年強」,也在有希望「澳門更強」。

行政長官崔世安曾在立法會談到青年培養問題,崔世安表示,特區政府或社會均提供很多機會予年輕人,十五年免費教育、各類高等教育貸學金和奬學金等,可以說由小孩成長至完成高等教育,特區政府及社會均給予年輕人很多支持,確保年輕人不會因為經濟問題影響升學。年輕人在非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畢業後,特區政府還有一系列支持措施,讓年輕人在未找到工作前,可以透過實習吸收經驗。但對青年發展的生涯規劃問題,他則表示,實現夢想是人生樂事,但年輕人成長、就業至實現夢想,卻不一定人人做到。政府與社會只能支持非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盡力向年輕人提供教育機會。但為年輕人訂立完全的生涯規劃,讓他們可代入實踐亦不一定可行,且有很大困難。因為澳門始終是商業社會,必須要視乎供求和市場,有規劃亦不一定能百分百實現。此番甚至說帶有悲觀色彩的「大實話」可謂切中青年成長問題的關鍵,政府或者社團的幫助,雖然必要,但卻不一定是成就青年的根本因素。

其實,無論在任何一個社會青年人永遠是一個重要的議題,關係到社會長遠發展的他們如何加以培養,使之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每當提到這個議題,多數的政府都會強調會積極支援、協助,提供各種機會;而社會意見也是傾向於期望政府擔當更多,從方方面面對青年人給予發展的便利。這些做法和意見本無可厚非。但是若措施過度,培養變成「庇護」可能產生的作用就不再是正面的,反而讓青年人形成依賴心理,認為一切都可以由政府代勞,沒工作政府和社團會安排不計其數的招聘活動,提供職務供其選擇;有競爭者政府可以透過政策規定將之「趕出去」,確保將「蛋糕」留給自己。尤其是本澳有些社團和人士更不斷將青年問題從社會層面上升到政治高度,鼓動部分青年人提出超越現實可能性的要求,藉以向政府施壓,達到其政治目的。相關做法衍生出來的青年人的競爭意識、競爭力已經落後周邊地區等問題也已經被研究或調查所證明。

所以,解決青年問題的首要一個關鍵就是思維上必須認識到,青年人自身努力才是社會各項配合措施產生積極效果的根本所在。激發青年人自身動力應該是所有政策措施,以及社團活動宗旨所在。

其次,為青年成長提供幫扶是必須的。但提供之後給予其怎樣的發揮舞臺,如何處理好「老中青」各個代際之間的配合關係也尤為重要。筆者曾經認為,要實現愛國愛澳力量薪火相傳,必須要學會「放手」,給予青年人足夠自由的展示舞臺。縱觀澳門整體,作為一個社團社會,卻很容易發現活躍在社會各個層面的始終是一些熟悉的「老面孔」,這一代傳統的愛國愛澳資深人士從回歸前到回歸後,見證著澳門的發展變化,也始終在為澳門的發展盡心盡力,固然是澳門的寶貴資源和財富。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澳門已經開始逐漸呼喚新一代的接班人。因為在澳門幾十萬萬的人口中,學生及青年人數超過10萬,30歲以下的人口更是超過一半,澳門是個「年輕的城市」。澳門的未來,澳門的希望,都寄託在年青人的身上。

筆者認為要讓本澳更多年輕人走向社會各個層面的前臺,首先要從觀念上加以改變,老一輩應學會「放手」。一般來說,多數人都認為年輕人由於年齡小、閱歷少,社會經驗不夠豐富,難以擔當重任,所以老一輩的人才會不放心讓年輕人獨當一面。但是也要知道溫室裡的花朵永遠難以承受風雨、繈褓裡的孩子永遠不會學會自己走路。只有放手讓年輕人自己去闖,去磕磕碰碰,去跌倒了再爬起來,才能為澳門的未來打造出新一代的合格接班人。

澳門近年來青年社團不斷湧現,各類針對青年人的培訓活動以及服務專案也是層出不窮,似乎全社會已經將青年一代的培養作為相當重要的一個重點工作。青年作為社會未來的主人,只有堅定他們對澳門、對國家、對國家與澳門關係的正確認識,才能使澳門「澳人治澳」、「一國兩制」的事業不會走調、得以傳承。在青年培養上強調思想性、政治性的確有必要。也正因為如此,本澳政府和社團才會不遺餘力的支持舉辦各種以此為主題的各種活動。這當然是值得肯定的,所取得的成效也是相當可觀。這一點近年來青年人對自我身份認識的變化及參與社會積極度的提高都可以予以佐證。

但是同樣的,也有不可忽視的問題出現,就是類似的打著增強青年「愛國愛澳」情懷旗號,活動內容重複、形式單一的活動在不少社團出現。課程培訓、專題講座、外出考察交流,不少團體和機構以「人有我也要有」的觀念紛紛舉辦或準備舉辦雷同的活動。甚至給人有種將青年「愛國愛澳」培養教育作為「政治任務」的感覺,似乎不辦這個主題的活動就不是「愛國愛澳社團」一般。當然,筆者並非是完全否認這些活動作用。相反,正如前面所言筆者還是認為這些活動應該具有相當大的積極意義。不過,這些雷同活動的舉辦是重質還是重量,或者說如何舉辦卻需要好好考量。

本澳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向市民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福利也越來越豐厚。但同樣的,市民的訴求也越來越多樣。青年人的訴求亦是一樣,不但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的訴求,更有教育、醫療、就業、自身更好發展的訴求。但是在提出這些訴求的同時,青年人是否也應考慮一下自我方面需要作出那些努力?就比如就業問題,可以說,本澳眾多的青年社團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認為應該削減外雇,尤其是本澳企業中的管理層外雇,以便給本澳青年人「上位」機會。但是有沒有考慮過,即使真的削減了,本澳又有多少青年能夠真正勝任?所以在提出一些訴求前,青年人還是應該從自身角度考慮一下,並且做出努力,裝備自己,使自己能夠對所提出的訴求做出承擔。而這也是青年自身能動性的最好表現形式。再言之,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政府對青年的扶持措施,也是要靠青年自身努力才能去掌握有利因素,作出相應的配合才能實現發展。

此外,青年人除了在事業和人生的發展中提高自身能力,把握發展機遇外。在參與社會活動時,也應該有所注意,以免因為自身社會經驗的不足,在考慮問題、表達意見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還是存在些許不盡人意的地方,而被某些「有心人」利用,使青年原本的良好願望和滿腔熱情演變成違背出發點的行為。

第一,要避免從眾心態。很多專家學者在研究青年行為時,都將從眾心態作為青年行為的首要特徵。這種情況一方面反應出青年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及一定程度上的認知,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青年人在看待社會問題上缺少分析和思考。喜歡將問題的應對之道理解為簡單的「非此即彼」。從而背離了辯證主義的要求。

澳門面積不大,在某一段時間裡個別問題極易成為全社會所關注和討論的問題。而有些時候由於傳媒關注點的不同,某一方向或派系的意見較多的被報導,從而成為形式上的主流輿論。但是這些並不能算作是整體的意見,同樣更不代表這就是正確和完善的意見。不過在某種意見盛行的情形下持有不同的意見卻會受到很大的壓力,所以很多時候涉世未深,思想還較為單純的青年人極易接受所謂的「主流意見」,然後滿懷熱情的予以支持。一旦事實證明所謂的「主流意見」並不完全正確,就感覺積極性受到打擊,甚至心灰意冷。這就是典型的從眾心態。

因此,青年人在面對社會問題時,不應該急於跟從所謂的「主流意見」,而是首先自己對問題進行辯證的分析,再權衡各種觀點的利弊,進而形成自己的認識。尤其是關乎青年人自身的問題上,作為最具發言權的青年人更應認真客觀的從實際考量,不為外界意見所影響才能真正提出符合自身需要的解決之道。

第二,訴求要符合實際。思維活躍而新穎,是青年人的特點和優勢,但是在思考社會問題、自身問題上也可能成為劣勢。因為過分的追求思維的超前和新穎往往使自己的見解超越現實,成為不可能。就比如曾有青年社團要求政府將本澳樓價調控至與珠海相同的水準。我們可以理解青年人對置業的要求,但是其所提的要求在現實來看完全是不可能。首先,珠澳兩地的經濟水準不同樓價自然不會相同;而且澳門地少人多的實際情況,在市場的調節下當然也決定了本澳樓價高於珠海。還有就是要求政府直接出手壓低樓價更嚴重背離澳門的市場經濟體制。這樣的訴求只能是讓人一笑置之,甚至感歎一句「這些青年真是思想簡單!」

所以,見解或意見新穎的同時,不能脫離實際,而是要多做調查研究,從現實出發,一步步、一層層分析,將各種的影響因素都考慮到,才能提出實際可行的方案。否則只會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