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春的全國兩會,不僅是全球關注的焦點,更是兩岸同胞關注的蜇中之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觀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陸方面要繼續「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也表示,要「積極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並將「根據新情況、新需求研究出臺更多含金量更高的措施」。2月28日,國務院台辦與國家發改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佈《關於促進兩焊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苦幹措施》,大力度推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31項措施。上述種種表態和政策的推出,都是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決策部署,標誌著大陸方面開始全面佈局新時代對台工作。這其中,建設新時代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平臺是一項重要舉措。
建設新時代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平臺已有堅實基礎
首先,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當前,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比重已達15%左右,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數年超過30%。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國際經濟秩序的合理調整,帶動了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同時中國經濟也在國際經濟秩序調整中獲得持續發展動力。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主題將是增強內生動力,進一步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發展。同時,中國也將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壯大自身實力,推動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而由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啟動和發展起來的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也將在中國大陸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中進一步深化,這也是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最符合邏輯的延展。
其次,兩岸民間經濟交流合作已有深刻互信。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發展至今已有30餘年,有了較深的相互瞭解和較好的合作基礎,面對當前兩岸關係的複雜局面,推進兩岸經貿發展的主導力量仍然在民間,這一點沒變,也不會變。未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仍有很大揮灑空間。今年兩會期間,中央作出的對台決策部署以及近期出臺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將逐步落實,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平潭綜合實驗區、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等兩岸合作平臺將會出現新一波兩岸經濟合作熱潮,同時,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區台資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的步伐也將進一步加快。在產業層面,強化兩岸高端製造業合作的同時,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將更多地關注服務業特別是推動兩岸金融業交流合作。在企業層面,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將推動兩岸企業優勢互補、融合發展,鼓勵兩岸企業相互持股、合作創新、共創品牌、共拓市場,更可催生一批新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華企業。
第三,經濟融合發展是未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大方向。當前,大陸經濟已經進人歷史轉折時期,舊常態增長模式的逐步退出已成定局。未來,中國經濟獲得自主自立的經濟地位是一條既定的發展道路,為此中國將全力落實包括「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建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人民幣國際化等舉措,走出一條新的經濟增長道路。在上述背景下,兩岸經濟聯繫向經濟一體化方向轉變勢在必行,兩岸經濟合作將從低層次的自發性轉入更高層次的合作。過去20餘年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快速增長的基礎是大陸經濟正在調整變化的發展模式,在新時代,經濟融合發展才是未來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大方向。
新時代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平臺的三大特點
一是,新時代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平臺將使台企臺胞都有機會更為直接、深人地參與到國家經濟建設。不久前,國務院台辦新聞發言人安峰山明確表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將「圍繞國家重大行動計畫和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專案等,為台企臺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例如台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畫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這表明新時代兩岸經貿合作平臺的建設是基於國家經濟發展藍圖,台企臺胞有機會直接參與國家經濟重大建設計畫。在這一背景下,台企臺胞只要抓住新機遇、開拓新思路,就能打拼出一片新的商業夫地。現今區域經濟一體化仍是進行時,單打獨鬥、閉門造車勢必被邊緣化,唯有跨區域、跨產業、跨領域的深度融合,才能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僅以能夠直接參與國家經濟重大建設為例,就將給在大陸投資的台企和在大陸發展的臺胞帶來巨大的機遇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也能使台企臺胞在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收獲真真切切的自豪感和榮耀感。
二是,新時代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平臺有助台企臺胞創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名牌企業。眾所周知,臺灣企業在積體電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生物科技、精緻農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但由於市場、資金及人才所限難以擴張、發展。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要「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推動積體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值得一提的是,短短數日後的3月9日,臺灣鴻海科技集團旗下富士康:》互聯網(FII)在大陸首發通過,從招股書申報稿上報之日算起,只用了36天就成功達陣,創下大陸A股市場首次公開發行(IPO)的歷史新速度。由於去年大陸企業IPO平均申報時長為1年3個月,FII這次享受「綠色通道」的快速通關禮遇,受到兩岸媒體廣泛關注,被譽為創造了「光速IPO」,在兩岸業界引起極大轟動。有台資券商指出,目前,臺灣近1700家上市上櫃公司中,將近8成均有在大陸投資。此次FII快速通關先例,將帶動更多臺灣上市公司登陸大陸A股,成為有特殊意義、在臺灣和大陸資本市場有雙重股權結構的「跨海峽公司」。可見,台企臺胞只要找准路徑、積極融人大陸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程,就有機會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和跨越式大發展,更有機會創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名牌企業。
三是,新時代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平臺也是臺胞就業創業的超級舞臺。近年來,大陸各地陸續出臺鼓勵臺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一些地方還創辦了面向台商的產業園區,為臺灣中小企業投資和青年創業就業搭建了平臺。如2017年,在東莞舉辦的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為臺灣青年提供工作崗位逾3200個。另據臺灣《天下雜誌》最新民調顯示,超過37%的臺灣民眾願意「西進大陸」,人數創歷年新高。上述資料顯.示,兩岸勞動力市場既有供給也有需求,選擇到大陸創業就業正日益成為越來越多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青年的熱切願望和實際行動。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參加人大會議臺灣團審議時也指出,「要持續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新時代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平臺將成為廣大臺胞就業創業的超級舞臺。
從黨的十九大涉台論述、今年全國兩會的對台經濟政策以及近期出臺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我們可以看到,相關舉措與以往「資金為主」「企業為主」「市場為主」有所不同,更多是向「以人為主」的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傾斜,相信隨著有關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實,島內各階層人士將可以更積極、更直接地參與到共建新時代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平臺之中,與大陸同胞攜手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貢獻力量。
(曹小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