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自毀「維持現狀」又一宗典例

就在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重大進展,可能會取得「雙贏」成果之時,蔡政府不知是痴了哪根腦筋,繼「經濟部」將「中興通訊」及中興「康訊」兩間公司,列入「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對象」,台商出口貨品至該兩間公司前,須事先取得許可證,再向海關報運出口,亦即將「中興」列入出口管制對象之後,近日又再醞釀,將擴大晶片輸出大陸的管制,亦即高程度地普遍限制晶片輸出大陸,而不僅於中興」。凡是申請審核的個案涉及核子、生物、化學等軍事武器發展用途的,貿易局等發證單位都將拒絕發出准照。

倘此醞釀中的構想成為事實,就將反襯蔡英文這位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國際貿易博士畢業的高材生,及曾出任台灣當局「入關」談判的主談手。其所所所為,不單止是挑戰兩岸關係,自毀「維持現狀」承諾,而且也是自毀台灣地區依賴國際貿易為經濟主軸的「海島型經濟」環境,自縛對外貿易手腳,還奢談甚麼要在區域一盤棋,「台灣是棋手不是棋子」?!

實際上,蔡政府在這場中美糾紛戰中,錯判形勢,以為在美國頒布《台灣旅行法》等系列偏差政策下,「天下大勢對吾有利乎?」,就連忙選邊站,站到了美國的一邊。但卻自視過高,眼高手低,以為可以在區域事務中做「棋手」,殊不知連做「棋子」的資格和實力都已正在逐步流失,可能會淪為「棄子」。實際上,台灣地區無論是國際地位,還是在經濟總量、貿易總額方面,不要說是難以與中國大陸相比擬,而且台灣地區的對大陸的經濟和貿易依存量極高,即使是台灣當局可以拿得出手自我炫耀的對外貿易順差,也全靠大陸台商之賜,台灣地區對美國出口百分之十一、對大陸出口百分之四十,但後者有七成是原物料與半成品,加工後再轉出口,若有一半銷到美國,台灣地區間接從大陸出口到美國的貨品,並不比直接出口到美國的少,因而如果不是有大陸台商在「撐住」,台灣地區又何來對美貿易順差?但即使如此,由於台灣地區自己不爭氣,也已從當年的「亞洲四小龍之首」,淪落為「亞洲四小龍之末」,可能會被越南,印度等趕上。如果不是有著大陸台商的支撐,可能處境更糟。

但因「產地來源」計算方式,台灣地區實質得益的外匯收入所創造的高額貿易順差,卻被「入」了大陸的「數」,台灣當局「悶聲發大財」也就算了,現在卻要「得了便宜還賣乖」,在大陸的背後「捅上一刀」。其忘恩負義的嘴臉,暴露無遺。

其實,台灣地區的有識之士和媒體早就警告蔡政府,不要在中美貿易糾紛中選邊站,指出台灣地區對大陸的依賴程度較大,而且還是呈現連鎖性的,只要其中一環出了問題,其他各個環節就將會斷掉「鏈扣」。並警告說,台灣並非是「棋手」,只能是夾在美、中之間第「棋子」,倘處理不好可能讓台灣經濟掉入無底深淵的窘境。實際上,中國大陸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六以上,高於美國一倍,經購買力(PPP)調整的經濟生產已經超越美國;在東協和中國「十加一」自由貿易協定助威下,去年東協十國中,有八國以中國為首要進口國、有六國以中國為首要出口國,中國將盡速將其擴大為「亞太自由貿易協定」(FTAAP)。倘透過李克強總理訪日改善中日關係,迅速完成「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加上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和東協、南亞、中亞、獨立國協和中東歐六十四國的經貿關係將會逐步增強,帶來與日俱增的商機。而反過來看,美國除要求台灣開放豬肉進口以外,並未提供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任何承諾。何況特朗普的只為商業利益,不為意識形態,充滿「神經刀」思維,像四川「變臉」那樣,說變就變,只要中國大陸能夠滿足其某些要求,使其得以兌現在競選過程中作出的各種與商業貿易及勞工就業利益等方面的承諾,就將會與中國大陸稱兄道弟,因而不甘做「棋子」,一心要做「棋手」的「雄才偉略」,只能是「紙上談兵」,輕浮得很,不具任何物質及事實基礎。但台灣地區卻自覺不自覺地選邊站,為虎作倀,在大陸的背後「捅上一刀」,當中美貿易糾紛獲得妥善解決時,蔡政府就將自嘗苦頭,就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實際上,早在多米尼加與台灣「斷交」時,《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就指出,這是北京方面對台灣當局採取的懲罰性行動。北京共懲罰三件事,一是打臉蔡英文「風光」訪問非洲,二是懲罰賴清德說出「務實台獨工作者」,三是台灣跟進中美科技產業戰,他認為「這才是中方憤怒的大事」。吳子嘉指出,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商供應關鍵零組件給「中興」,台灣當局操弄審批權以迫使台灣「聯發科」跟進,這就被視為蔡政府延續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製造二零二五」計劃,給予新一波攻擊。中美科技產業大戰,台灣被迫跟進,這才是北京憤怒的大事,多米尼加的「斷交」只是「微不足道的懲罰」。

但蔡政府卻聽不進去,以為在自己正為內部事務焦頭爛額,及民調滿意度和支持度均跌至谷底之際,希望能籍著限制台灣企業向大陸輸出晶片,可以「扳回一局」,討好美國政府,好助其突圍國際事務,及轉移視線,減輕自己在島內事務上的困境焦慮;甚至是籍此作為強化「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力。但蔡政府卻輕視忽略了特朗普是以商人思維治國,而不是以意識形態為切入點處理國際事務尤其是中美關係。北京對此早已洞察,因而在習近平特使劉鶴與特朗普會晤時,以一句「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就打中了特朗普的「軟肋」,從而使得曾經劍拔弩張的中美貿易糾紛,終於在即將演變成中美貿易戰之前偃旗息鼓,並反而取得「雙贏」的成果。實際上,這句說詞,不但完全符合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關於中國新的社會矛盾的判斷,及契合習近平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界定的新目標,從而將滿足美方的某些訴求賦予正當性及合理性,消除來自己方內部的激進情緒,而且也讓特朗普在競選中作出的增長經濟和就業,減少貿易逆差的承諾得以實現。特朗普在中美貿易領域,當場「條氣順曬」。何況,在國際事務上,特朗普還需要中國幫忙,不要說是朝鮮棄核問題上,就是在中東的衝突中,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關鍵性的「否決一票」,即使是不贊成美國的提案,也希望不要投反對票。這就是即使是在中美貿易糾紛紛劍拔弩張之時,特朗普也聲稱習近平與他是好朋友的關鍵原因。蔡政府的陽光短視,看不到這一點,就將「一子錯,全盤皆落索」。

其實,在特朗普聲言可以「放過中興」之時,就預兆著中美貿易糾紛將偃旗息鼓。但蔡政府卻還死抱過時舊黃曆,繼續封鎖「中興」,甚至還要將晶片「封鎖」禁令擴延到「中興」以外的各企業。其實,這是典型的「損人不利己」,因為台灣企業向「中興」等出口晶片,首先就是商業競爭中搶占商業利益高地,填補別人退出的商業利益「真空」。但蔡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之,就更讓人更進一步看清蔡政府與兩岸人民--既包括大陸人民,也包括台灣業者及勞動者--為敵的醜陋面目。而蔡政府在大陸的背後「捅一刀」,大陸的忍耐性是有個限度的。可能會結束仍在等待蔡英文交出滿意答卷的「延長交卷期」,而是直接打「紅交叉」。

蔡英文的碩博士學業都是修讀國際貿易的,而國際貿易的大方向是全球化的自由貿易。蔡英文的博士學業是在倫敦政經學院修讀,其院長紀登斯提出著名的「第三條路」論述。而蔡英文本人也參與並主持了「台澎金馬單獨關稅區」加入「GATT」(後為「WTO」)的談判。看來,她為了「特殊兩國論」的政治,已經將前述的學經歷拋棄在腦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