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央團校改革方案》的出爐,歷時兩年多的團校改革傳聞,終於塵埃落定。
學歷教育怎麼剝離,主責主業如何強化,與中央團校涼快牌子、一套機構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何去何從?這些問題,都能在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的改革方案中找到答案。
「外界很關注,改革方案也一直在論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一位老師告訴《鳳凰週刊》記者,去年年初,中青院曾專門召開教代會專題會議,討論中青院深化改革的5個方案,此後又召開多次座談會聽取意見。「這次印發的方案,吸納了教代會和座談會的部分意見」。
中青院系共青團中央直屬的唯一重點院校,由教育部與團中央共建,開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提前批次招生。此次調整,是2014年年底即著手討論的全國「群團改革」的舉措之一。2017年5月,中青院的學歷教育被劃轉至中國社科院大學。這一系列舉動,都在印證此次改革的方向。
兩塊牌子保留
「根據最終方案,中青院這塊牌子仍然存在,所以‘合併’一說並不準確」。前述中青院老師稱,「中國社科院大學和中青院是兩所獨立的院校,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係,不存在‘誰併入了誰’」。
此次印發的《方案》,亦明確了中央團校改革的總體思路:聚焦團幹部教育主責主業,通過剝離學歷教育、創新辦學方式,突出政治培訓。「要落實群團改革意見,專注培訓群團幹部,搞成和中央黨校職能類似的政治培訓學校。」這位老師說。
何為「主責主業」,中央團校負責人對此的解讀是「團幹部教育」,「特別是政治培訓」。該負責人稱,中央團校的改革重點,是培養政治上合格的人才。政治培訓的重點,包括黨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群眾路線教育以及黨政黨規黨紀教育。
剝離學歷教育的工作,其實去年就已經啟動。2017年5月,教育部批復設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這所大學申請創辦的主體有兩家,除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還有共青團中央。而中青院的本科及部分研究生學歷教育,同期被劃轉至新創辦的中國社科院大學。
自2017年起,中央團校已不再招收本科生。「中青院的牌子和招生代碼保留,繼續招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6個與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方案》印發後,中央團校負責人在媒體答記者問時稱。
該負責人透露,目前剝離工作基本完成。除了全部本科生和16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按照「機構隨職能走、人隨機構走」的原則,299名從事本科和部分研究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的在編教職工,也已全部劃轉至中國社科院大學。根據雙方約定,被劃轉的學生繼續在中央團校的校址完成培養。現有離退休人員全部留在中央團校。
也就是說,被整體劃轉的在校學生,包括中青院2014級、2015級、2016級全日制本科生,以及2015級、2016級、2017級部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不過,中青院雖然存在,但已不再具備學校授予資格,這些學生將以中國社科院大學的名義畢業。
現在看來,這只是此輪中央團校改革的前奏。
繼續往前追溯,不難看出,團校改革時在中央群團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的。
2014年底,中共中央曾發出關於加強和改進群團工作的通知,要求共青團解決自身存在的「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現象。這「四化」,是2015年2月,中央巡視組向團中央回饋巡視意見時指出的。2015年7月,中共中央召開了群團工作會議,這在中共歷史上屬首次。2016年,團中央改革方案出臺。
而作為培養青年幹部的搖籃,中青院自身也存在問題。該校黨委負責人曾表示,由於受到力量、資源等因素的制約,學校在團幹部教育培訓、青年工作理論教育等服務團的主業方面,與中央要求和共青團工作實際需要存在差距。
該負責人稱,將學校本科教育和部分研究生加我與劃轉至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可以使多年來積累的高等教育資源繼續發揮更大作用,轉出師生的事業發展和學業發展保持延續性,並提供了新的平臺」。
一些中青院校友,對中青院剝離學歷教育表示不解。他們認為,中青院的聲譽和成就,是教師、學生和校友們通過不解努力彙聚而成的,和團中央半點關係沒有。「這種命令式的停辦,是我這幾年見過最荒誕的鬧劇。中青有中青的傳承,中青人有中青人的精神」。
也有人覺得無所謂。「這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但我看的很淡。」一位自稱「絕版學生」的2016級本科生稱,改革總是向上的,目前這個安排,個人覺得挺雙贏的。「團校能更好執行它本身培養青年團幹部以及為國家青年問題培育智庫的功能,社科院可以通過本科招收形成完整的學術鏈,中青院在校生也可以拿到社科院文憑,這已經是相當好的局面了」。
回歸「團內黨校」定位
根據《方案》要求,團中央將成立中央團校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中央團校改革,到2020年底前站本實現改革目標。
「這算設S了三年過渡期吧,到時最後一屆本科生、2016級的學生也畢業了。」前述中青院老師稱。
《方案》強調,中央團校改革,要牢牢把握「團校姓黨」的根本原則。
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北路25號,是中青院校址所在地。1985年12月,中青院在中央團校基礎上成立,校門口掛有「中央團校」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兩塊牌子,校名為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
中青院隸屬團中央,1985年建成,與1948年創建的中央團校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2012年,中青院成為教育部與團中央的共建學校。「意思就是在業務上歸教育部管,和團中央只有行政上的隸屬關係,經費也是由財政部統一劃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一位老師說。
作為共靑團中央直屈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學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歷任校長均由共宵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兼任,胡耀邦、胡錦濤、李克強、周強、胡春華、陸昊、秦宜智等都曾兼任該校校長。
官網介紹稱,「學校是團中央幹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肩負若為黨和國家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榮使命。」回顧其辦學歷程,中青院「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青年工作培養了大批人才,也為共靑團工作輸送了一批骨幹,在全國高等教育格局中形成了鮮明特色。」
但一直以來,對中靑院學歷教育也有質疑的聲音。「我親身體會過拿著中青院簡歷去人才市場找工作的艱辛,什麼叫泥牛入海,什麼叫被小公司的中專行政白眼嘲笑,什麼叫悔恨當初巨高的分數換來這麼個淒慘結局。」一位為此不得不繼續讀研的中靑院畢業生在社交媒體留言,抱怨「動不動就搬出誰誰當過校長」的母校,對於當前的就業沒有絲毫幫助。
甚至還有被錄取學生因此退學。「就業很差的,因為根本沒什麼單位認可,中靑院文憑只有考研一條路可走。」在入學後聽到學長的說法後,一位被高分錄取的女生退學復讀,並在第二年重新報考了東南大學的金融專業。
「剝離學歷教育後的中央團校,將正本清源,集中力量辦好團校,這是團校設立和存在的價值。」中青院黨委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基本證實了此前的傳言:中青院將改回它創立之前的中央團校,以培訓團幹部為職能,唯一的區別僅僅是保留了部分研究生教育。
值得關注的是,劃轉本科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前,該校對外的名稱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現在官方報導中出現的則是中央團校(中國背年政治學院),前後位置的顛倒,印證了團校改革的新變化。
「橋歸橋路歸路,本就應該專事培訓,少去肢解教育部應有的管理職責。當然,接下來還有眾多的各級某校,也應該將學歷教育全面停辦,才是真正的改革。」對此,有支持者在社交媒體留言。
目前各省團委都有直屬團校,職能是對團幹進行培訓,但和中央團校一樣,有些團校已逐步開展學歷教育。比如,重慶團校的另一塊牌子就是「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專科學歷教育,上海團校也加掛了「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的牌子,有專科,也有本科教育。
團校如何聚焦主責主業?此前重慶、上海團校的改革試點,一定程度上可供參考。
2015年底,經中央深改小組審議批准後,上海、重慶兩地著手群團改革試點,其中兩地的「團改」都涉及了團校的職能定位。兩地在試點改革的過程中,均強調剝離團校的學歷教育功能,以便團校能夠專注於培訓團幹這一「主業」,強化其幹部教育培訓基地、青少年工作理論研究和智庫的功能。
曾有媒體提及重慶團校黨委書記黃捷的苦惱。2016年1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研究員李偉曾到重慶團校考察,黨委書記黃捷對李偉講了自己的困境:因為硬體資源的投入不足,學院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會不自覺聚焦學歷教育,而團校職能就很難充分發揮,「大家已形成共識,一定要新建一個團校,凸顯團校的政治屬性。」
新校區選址青島
根據中國社科院大學官方檔,中國社科院大學隸屬中國社會科學院,2017年秋招收首批本科生,本部設在北京房山良鄉高教園區。當年9月,中靑院三名校領導正式調人中國社科院大學。
中國社科院大學設近了8個學院。首批秋招,共在4個學院、7個專業招收了392名全日制本科生。其中,馬克思主義學院開設政治學與行政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文學院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經濟學院開設經濟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關係學院開設英語(國際經濟、政治方向)專業。其他4個學院,是政法學院、管理學院、媒體學院、考古和文博學院。
此前中國社科院只有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在校生規模4000餘人。與之對比,中國科學院旗下則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其教育體系較為完備。
由於社會科學本身的原因,加上中國社科院無辦大學的經驗,其成立大學的路一直走得不順。此次在接收中靑院劃轉的教育資源基礎上,終於成立了中國社科院大學。
據記者瞭解,中國社科院大學基於雄厚的師資實力,設立了本科生「師徒制」特色培養方式。每位本科生都將擁有自己的學業導師,每位導師指導2-5名學生,「本-碩-博」一體化培養,將教學與科研結合,鼓勵本科生參與學校和導師的科研活動。
在2017年9月12日的揭牌儀式上,時任中國社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社科院大學校長王偉光表示,中國社科院大學的創辦具有特殊意義。「哲學社會科學事業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發展。創辦中國社科院大學,就是要加快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幹,提供哲學社會科學後備人才的需要,進而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以及影響力」。
他透露,目前學校正在積極推進宵島和北京近郊兩個校區的建設。「其中青島校區規模將達到1200畝,預計2019-2020年可以投人使用」。根據初步設想,未來將建設成為擁有8000-10000名學生規模的完整高等國民教育體系。
未來的中國社科院大學青島校區,招生對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校區選址初定於青島天水路以北、環山西路以西1200餘畝範圍內。從地圖上看,該位置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靑島世界園藝博覽會裏面,幾乎不用綠化,1200畝的占地面積也是大手筆。
今年3月,王偉光進人全國政協履職,擔任第十三屆全國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原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出任中國社科院第七任院長、黨組書記。
謝伏瞻曾兩度獲經濟學最高獎項「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兩進兩出國務院核心職能機構,業內評價他「溫和、低調」,「在政策研究和政策判斷方面頭腦冷靜」,「分寸感比較好,不走極端」。與前任王偉光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基本理論不同,這一次,國家智庫迎來的是一位經濟學家「掌門人」。
(張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