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永恆創新加快傳承 中國各地群眾端午節慶活動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輕快的兒歌聲中,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至今已經有2000餘年歷史,是中國最古老最有底蘊的節日之一。五湖四海的人們,在這個節日裏,劃龍舟、包粽子、旅遊宿營、參加公益,以傳統和時尚的方式,享受與親友相聚的歡樂,追思愛國的民族先賢,傳承永恆的家國情懷,展現民族的文化自信。

賽龍舟、包粽子、端午展現文化自信

18日上午,兩千多年前屈原懷沙自沉的湖南省汨羅江,江上熱鬧非凡。這是第十四屆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節的現場,當地民諺說「寧荒一年田,不輸五月船」,龍舟上的參賽選手奮力劃槳,龍舟如離弦之箭向前疾行,兩岸觀眾大聲喊著加油,不時發出一陣陣歡呼聲。

儘管賽場氣溫高達34攝氏度,烈日炙烤,但擋不住人們的熱情。他們從五湖四海趕來,瞻仰屈子祠,觀看龍舟賽,吃著粽子,塗上雄黃,用這種方式,在這個節日裏表達對美好的期盼、對先賢的緬懷。

來自長沙的吳玉娟一家,拖家帶口十二人,儘管舟車勞頓,下車後又在烈日下曬了一上午,但他們覺得這個節日過得有意義。「端午節的家國情懷,在中國人的血脈裏流淌千年。全家人在一起追思先賢,是一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機會。」吳玉娟說。

幾乎在同一時刻,安徽省合肥市城隍廟大院也在舉辦端午民俗體驗活動,齊敏與家人帶著4歲兒子剛看完射五毒表演,還給兒子在額頭點了雄黃。他說:「全家人第一次體驗這些傳統民俗,又新鮮又好玩,很難得與孩子一起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而在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興隆臺錫伯族鎮,一場「特殊」的龍舟賽讓很多遊人駐足不前。只見長10米,寬1米的龍舟,不是在水上行駛,而是在稻田的泥地裏穿梭。鼓手「咚咚咚」地敲著鮮紅色的大鼓,一紅一綠兩支龍舟在泥地裏奮勇前進。端午節正逢錫伯族人的春耕季,他們在稻田旁邊祭祀,將傳統的運苗船經過裝飾改造,做成了泥地龍舟,別有一番風味。

怪味粽、公益+、傳統注入「新元素」

記者在各地採訪看到,隨著時代發展,傳統習俗與現代元素相碰撞,人們過端午的方式也有了新的變化,除了賽龍舟、包粽子,有了更多選擇。

當網友們為了「甜粽子or鹹粽子」創造各種俏皮段子時,傳統粽子早已把網友們「拋在身後」,化身為「怪味粽」。端午節期間,記者在各大超市走訪發現,粽子已經有了更多新奇、豐富的口味。松茸粽、鮑魚粽、鰻魚粽,還有包著冰激淩餡料的雪冰粽……很多粽子禮盒除了有鹹鴨蛋綠豆糕,還配上香囊書簽茶葉等。

劃龍舟也從一種相對嚴肅、需要一定專業技術的民間儀式,正在發展成人人可參與的娛樂體育專案。在湖南株洲、陝西西安、重慶等地的一些景區,也開發了遊客體驗劃龍舟的專案,遊客可以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體驗劃龍舟的樂趣。

傳統的摘艾草,如今被擴大了範圍。人們在端午前出門爬山,不僅僅是摘艾草,還選擇跟親朋好友一起去旅遊、跋涉、宿營,在山上呼吸清新空氣,在溪水中嬉戲,帶家人享受夏日清涼。頤和園、北京動物園、天壇公園等公園遊人眾多,北京植物園的遊客較去年同比增長36%。

一些愛心人士則利用小長假開展了扶貧行動,提高貧困人口的端午節「獲得感」。在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袁集鎮前盧村,一批公益志願者與愛心企業帶來了大米、油等慰問品。他們為扶貧戶測血壓、檢查視力等免費的身體檢查,為貧困戶送上節日的祝福。

多創新、多傳承、讓傳統更具活力

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有豐富的傳統習俗,劃龍舟、吃粽子為人熟知,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掛鐘馗畫像、系五色絲線、塗雄黃藥酒等很多習俗正在被年輕一代漸漸淡忘。

對很多年輕人而言,傳統節日有假期,更多意味著和親朋好友團聚,對傳統習俗大多不太瞭解。在汨羅江畔的龍舟賽現場,來自長沙市的「95後」林正告訴記者,端午節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內涵,非常值得年輕一代去體會。但說到具體節日習俗,他表示不太清楚。「我可能對情人節、耶誕節這種洋節更瞭解,也更熱衷親自參與,傳統節日都是聽家裏長輩安排。」

「中國的傳統節日根植於民族和民間土壤,是一種活態的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創新。」遼寧大學文化學者劉鐵認為,為了更好地傳承,需要在傳統節日中灌注現代元素,為端午節文化活動提供新的載體,或者運用新的手段和行銷方式,使其更加貼近年輕人的現實需求,能使傳統節日更加多元化。

端午節期間,為了更好地推動90後、00後等年輕一代去瞭解、傳承端午傳統文化,瀋陽市特別推出了「傳統文化創新穿越端午節」活動,包括迷你龍舟、活字印刷體驗、民俗射箭都比較受年輕人歡迎。

近些年,北京對端午文化節進行了創新,活動更加貼近孩子們的需求,小學生們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北京市延慶區文化館舞蹈編導盛愛芳告訴記者,今年端午文化節開幕式上一共有130個演員,其中就有50位年輕人、60多位來自延慶區各小學的小演員。通過朗誦詩歌、表演舞蹈、輪滑及當地具有悠久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竹馬」技藝,孩子們瞭解到了更多端午民俗文化。

「傳統節日的文化需要繼承,也需要發展創新,要讓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適合文化傳承,適應時代發展。」盛愛芳說。

2018中華龍舟大賽(福州站)收官

繼17日2018中華龍舟大賽(福建•福州站)揮槳打響後,入圍決賽的36支龍舟隊18日齊聚福州浦下河段龍舟池展開激烈角逐。

決賽現場,儘管陰雨濛濛,參賽隊員和觀眾的熱情不減,河道兩側站滿了打著傘的觀賽群眾。開幕式上,標準龍舟隊和傳統龍舟隊依次入場,向觀眾展示昂揚風貌,儀式上還進行了為龍舟佩戴艾草、為龍舟點睛等展示端午節傳統文化的特色活動。

據大賽組委會介紹,福州站是2018中華龍舟大賽的第四站。比賽為期兩天,設100米、200米和500米直道競速三類比賽專案,分別進行標準龍舟和福州傳統龍舟兩項比賽。由於比賽恰逢端午節,這一站成為全年備受關注的焦點比賽。

經過兩日比賽,大賽最終角逐出了各組別的名次。龍舟青少年男子200米直道賽專案由集美大學代表隊摘得桂冠。「在雨裏比賽劃得比較費力,能取得這個成績我們很驚喜。」參賽選手沈天豪說,「龍舟賽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宣傳,能讓大家更多地瞭解到我們的傳統文化。」

當日舉行的福州傳統龍舟賽決賽上,福州市高新區建平根雕隊奪得第一名。該隊的參賽選手大多是從事根雕手藝的建平村村民,為了此次比賽,他們還精心製作了龍頭根雕裝飾在賽隊龍舟上。隊員趙瀚宇介紹,村裏一直有劃龍舟的傳統,而他也劃了將近20年的龍舟。「劃龍舟是我從小的摯愛。大家齊心協力,奮進拼搏,這就是賽龍舟的精神。」

據大賽組委會介紹,創辦於2011年的中華龍舟大賽是我國賽事級別和競技水準最高的龍舟賽事,2013年首次來到福州,今年已是福州第五次舉辦中華龍舟大賽。據悉,2018中華龍舟大賽共開展八站賽事,之後還將在南京六合、廣東惠州、雲南昆明、海南陵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