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黃鱔,賽人參

「小暑黃鱔賽人參」,是江南一帶流傳的俗’語。

一年當中,小暑前後的黃鱔,最為肥美。

黃鱔此物,冬蟄夏出。冬天蟄伏,春天開始攝食,到小暑前後,已經積蓄了大半年的能量,刺少肉厚,滋味正濃。

舊時的夏日,水田裏常有黃鱔遊動,經驗豐富的農民,徒手就能抓起幾牽,帶回家去,加點薑蔥炒幾下,就是一道難得的肉菜。

除了能做農家小菜,黃鱔也可登大雅之堂。

《清稗類鈔•飲食類》記載淮安多名庖,治鱔尤有名,勝於揚州之廚人,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鱔為之,多者可至數十品。盤也,碗也,碟也,所盛皆鱔也,而味各不同。」

這被稱為全鱔席,較之全羊宴、全鴨宴,也不遜色。如今,一道「響油鱔糊」,仍是蘇幫菜的「杠把子」之一。

說起來,「黃鱔賽人參」還不僅是吃貨之言,在古代人眼中,黃鱔的滋補之功不下於人參。

明末名將黃得功,被譽為「江北四鎮」之一。其人相當彪悍,能徒手舉起一頭騾,屢屢大破張獻忠帶領的農民起義軍。

傳說,他勇武過人,就是因為吃了黃鱔。

據《明季南略》記載,黃得功少時,在池塘養鴨,但發現,鴨子一天比一天少。他心生疑惑,把池塘水放幹:原來,池塘裏有一隻大黃鱔。他一怒之下,把黃鱔煮了吃,從此力氣大增,身手矯健。

這傳說並非無中生有。

清代名醫張璐所著的《本經逢原》裏,有一味「大力丸」,其中就用了黃鱔。

明代的《本草綱目》也記載鱔魚性味甘溫無毒,人肝脾腎三經,能補虛勞、強筋骨、祛風濕。」

小暑之後,暑氣蒸騰,人也昏昏沉沉,躺在涼席上不願動彈。吃一道涼拌黃鱔,或許可以讓你「滿血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