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承諾書」風暴背後的大陸研修生:何時成了臺灣綠色恐怖的靶子

今年「2‧28」前後,台當局掀起新一輪的綠色恐怖清洗,除了對準蔣介石這一歷史人物外,還將矛頭對準了世新大學招收的大陸研修生。然而,台當局若以「一中承諾書」名義處罰世新大學,恐掀起兩岸教育交流的腥風血雨,相信在民進黨執政下,兩岸關係不能更好,只有更差。

綠媒炮轟世新大學等簽「一中承諾書」

3月初,綠媒《自由時報》以聳動的標題,報導世新大學與大陸高校簽署「一中承諾書」,指責大陸干涉臺灣教育自由,要求台教育部門下令處理。

接著,民進黨許多民意代表跟進炮轟,「綠委」王定宇3月3日表示,台灣恨多大學都有簽署「一中承諾書」,包括私立的世新大學、公立的新竹清華大學等,「這是馬政府的遺毒,到了現在還在發酵!」,他一方面將矛頭對準世新,一方面將責任歸咎馬英九時代的兩岸交流,稱世新等高校這麼做是自我做賤、也是嚴重傷害校園自主,猛批這些高校為了做大陸的生意,反而被限縮,什麼不能教、什麼不能碰、什麼是敏感政治議題。此外,王定宇等人更是將此類事件拔高到危及所謂臺灣安全的「高度」,要求台當局教育部門依法罰款並刪減「觸法大學」提供的政府補助款,「其他的學校如果要自首的話,請趁早」。台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則在未經調査的情況下,稱世新未依規定,已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3條,當局將究責。「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也祭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33-3條相關規範,指「教育部」可依照條例90-2條,處以新臺幣1萬以上50萬以下罰款,要求校方限期改正。

顯然,綠媒、綠營政治人物及台有關部門對世新大學的舉動是何等的緊張、敏感,不惜祭出斷糧、處罰的大錘,以此逼迫世新等髙校屈服,他們的所作所為可謂是典型的綠色恐怖。

問題是世新何罪之有?

在台媒狂轟亂炸以及官員聲稱査處「違法」行為之後,3月4日,世新大學在學校官網正式發出聲明,強調該校終身教育學院陸生服務中心為體現兩岸學術交流的善意,絕無違法之事。聲明指出,「承諾書僅是要求課程內容不涉政治敏感議題,絕非是簽署一中承諾書。世新約和100所中國大陸的大學有交流,往來頻繁的約50所,其中僅有少數學校個別要求簽署研修承諾書,才願意讓學生來台研修,但研修承諾書僅是避開政治敏感議題,不能和簽署一中承諾書畫上等號」。

從世新的聲明書,我們發現所謂的雙方約定只是要求大陸的學生赴台僅學術交流及研修學習活動,課程內容不涉及任何政治敏感活動,更強調學生在台不從事任何有關「一中一台」「兩個中國」「臺灣獨立」等方面活動。可見,一是此為個案,並非所有合作學校都有這樣的要求;二是約束的對象是赴台的研修生,不是全體的陸生,更不是臺灣高校的教師;三是世新等高校並沒有強制高校教師開課的問題。

筆者不由發問,世新的做法真的「違法」了嗎?試問,世新何罪之有?

按說臺灣世新大學在臺灣高等學校中的規模與知名度難以與公立的臺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比肩而立,但是自從臺灣開放大陸學子就讀以來,作為私立學校的世新大學逐漸成為陸生選擇的主要高校之一,這其中除與台當局不開放公立髙校本科教學給大陸學生的政策有很大關係外,也與世新大學與大陸固有的淵源有莫大的聯繫,當然也與世新大學管理層看中大陸市場,著力招收陸生有關。

臺灣世新大學位於臺北市郊木柵欄,依山而建,穿過山洞校門,便是別有洞天的大學校園,教學樓、圖書館、舍我樓等錯落有致,是臺灣以傳媒專業教學見長的髙校。

世新大學與大陸有割捨不掉的淵源。創辦人成舍我1938年在北平創立「北平新聞專科學校」,1956年在台灣創立世界新聞專業學校,秉持「學校為學生而辦,學生為讀書而來」的辦學原則。1960年,改名世界新聞專科學校,1991年改為世界新聞傳播學院,1997年改為世新大學。

成舍我,1898-1991年,湖南人,中國著名的報人、教育家,從事新聞近70年,創辦媒體與刊物近20家。1924年創辦《世界晚報》,1932年在上海創辦《立報》,1945年復刊《重慶日報》。1988年,臺灣報業開禁,90歲高齡的他在臺灣申請續辦《臺灣立報》。

2015年,本人隨團訪台期間曾到該校交流,在舍我紀念館裏,成舍我不平凡的人生故事令無數人不勝唏噓。他將其一生奉獻給了中國新聞事業與教育亊業,隨手的記錄本保留了他新聞記者的本色,晚年「我要說話」的筆書,是他對畢生事業的生動寫照。

1952年赴台後的成舍我再也沒有見過他的獨子,上個世紀50年代回國報效.後任中國人大副委員長的成思危,留下父子無法團聚的時代悲劇。成舍我留下的亊業由他的女兒成嘉玲負責打理,成嘉玲也成為臺灣首位女性大學校長。

所以,綠營知道世新大學根本沒有「違法」,只是綠營全面執政,容不下任何「兩岸一中」,見不得兩岸民間推進青年、學生的交流,借機打壓而已。如果台當局以此事件處罰世新大學等,將是兩岸教育交流大刹車的風向標,也會更加坐實民進黨當局是徹頭徹尾的「台獨政黨」與「台獨政權」。而這次事件,也再次反映出島內綠色恐怖之甚:在臺灣要打壓什麼人或單位,只消將其與「一中」扯上關係即可;琪件當事方也都將「一中」視為洪水猛獸,生怕切割、撇清得不夠快不夠乾淨;各種媒體、輿論,也都自然而然地將承認「一中」視為在臺灣的「政治不正確」。

大陸研修生為何礙了綠營的眼?

饒有意思的是,世新大學的聲明中涉及的陸生僅為短期研修生,即短期培訓生而已,不是台當局2010年宣佈開放的到臺灣修讀高校二至四年學士、碩博士以及短期交換、研修的陸生。

對於研修生與台當局定義的陸生之差別,大陸許多人也許並不清楚,但《自由時報》等綠媒卻心知肚明,故意混淆其中之差別,炮轟世新大學簽下「一中承諾書」是大陸有關部門干涉台灣高校學術自由的行為。

台當局開放大陸學生到臺灣學習不到6年的時間,而且還是「三限六不」的半套開放。2010年8月,當時台立法機構修訂「陸生三法」,台正式承認大陸部分學校學歷,並有限制開放陸生到臺灣大專院校就學,這類陸生實際上就是「特種生」,陸高中畢業生不能報考台公立學校,只開放部分臺灣私校,陸生不能報考相關高校中「機密」研究所,不得參加臺灣的公職考試,不得打工,不能在校內外從事專職或雜職工作。

2011年,臺灣私立高校開始向大陸招收高中應屆生入學,世新大學便是台當局開放招生的私立高校之一。由於世新以傳媒教育見長,在臺灣教育界有較好的口碑,加上世新與大陸的特殊情緣,使得每年赴世新就讀的大陸學生人數在台私立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2011年以來,臺灣當局將招收陸生的規模控制在2000人左右,當然開放招收陸生的私立學校數逐年增加,到2016年已有140多所。然而,由於台灣私立高校教育水準參差不齊,陸生赴台就學的意願並不是太高,報名不甚熱絡,許多年份各臺灣高校並沒有招滿陸生,如2015年就有20多所臺灣私立高校收穫0個陸生,而2016年這一數字則達到40多所。

影響陸生赴台就學意願的,除了台灣的政策制約外,還與民進黨長期敵視大陸、煽動民眾仇恨大陸的政治生態有很大的關係。

2016年5月蔡英文上臺執政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急速冷凍.這種局面也投射在教育交流層面,如2016年招收的陸生只有1613人,比2015年減少了400多人。即使包含碩博士,2016年在台就學的陸生只有9327人,其中就讀學士課程的6548人,一個年次平均不到1700人,這些正規陸生只占臺灣每年對外招生人數的六分之一不到。

而這次讓綠營萌生恨意的是那些來自大陸的研修生這一特殊的「陸生群體」。目前,赴台大陸研修生人數已是正規學位生的數倍之多,收費也高昂,是一些台私立大學維持生計的重要來源。如世新大學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不過一兩百人,而研修生每年卻600到700人左右。有資料顯示,全台每年招收的大陸研修生數拔是臺灣招收的所有研修生總數的半數以上,由此反映出這一特殊生源背後所帶動的兩岸教育交流之重要性與特殊性。不過自2016年起,因綠色恐怖,臺灣招收的大陸研修生人數也有所下降。

這些在寒暑假專為大陸研修生開辦的課程班,讓世新、義守等大學獲得一年1億新臺幣的收入,這一收入相當於台當局給這些私立高校的補助數。如果沒有這些陸生收入的補充,世新等私立高校不知能否撐得住臺灣少子化對高校的衝擊,遑論學校發展了。因此,兩岸高校間研修生的交流,無論對大陸還是對臺灣高校都有正向意義。這是互惠的交流,大陸研修生注重臺灣在某些專業教育方面的優勢,而臺灣高校則看到了這_類型特殊生的市場機會。

然而,龐大研修生流向了與大陸關系密切的一些臺灣高校、而這些高校多支持兩岸交流,所以這些高校成為綠營的眼中釘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串,大陸提出著力增進兩岸青年學子的交流,臺灣當局就在這時接連圍繞赴台陸生和兩岸教育交流展開攻擊。綠媒、「綠委」與民進黨當局借所謂中承諾書」懲罰相關高校,將是開打壓台教育界支持兩岸交流的惡劣先河。

因此,這些研修生一方面是台高校競相爭取的生源,另一方面卻是綠營致力修理的物件,這種矛盾對立,只能反映出臺灣政治生態的惡化以及「台獨意識形態」蓄意干擾兩岸教育交流的實質。

總而言之,民進黨蔡英文執政十個月來,兩岸關係在多個領域已呈現出寒蟬效應。台當局向世新等高校開刀的時候,也將是研修生等陸生赴台求學人數跌斷的時候,這絕不是什麼危言聳聽的預測。大陸的機構、家長、學生花錢送人到臺灣讀書,難道就是為了要接受台灣當局的監控、防範與恐嚇,接受「台獨分離主義」教授的指導,接受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教育?試想一下,未來的結局可謂一目了然。

(楊仁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