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局在「中興事件」中對抗大陸的底氣與心態初探

在中美貿易大戰已進入反復較量的背景下,民進黨當局決然選擇在「中興事件」問題上「積極」追隨美國,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依靠美國制衡大陸的政治需要外,更突顯出民進黨高層將臺灣作為區域「棋手」自居、警告大陸「不要小看臺灣」的自慢心態。

臺灣當局在中美貿易戰中的「中興事件」上加碼以顯示其所謂「棋手」角色

2018年4初,美國在中美貿易戰中啟動「301調査」,4月16日突然決定對大陸電信巨頭之一的中興公司發佈禁售令和相關制裁,「中興事件」一時間引起國際國內高度關注,觀者普遍擔憂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對世界貿易秩序構成嚴重傷害,進而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問題甚至政治問題。然而,當歐盟、日本、韓國等重要經濟體尚在謹慎觀察、研判局勢之際,4月23日,臺灣民進黨當局竟然緊隨美國腳步,由其經濟部事務部門下令,將大陸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2家公司列入戰略性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物件,要求智慧手機處理製造商聯發科不得向大陸中興公司出售晶片。這是蔡英文當局繼對大陸進口的五項鋼鐵產品啟動反補貼及反傾銷「雙反」調査之後,對大陸的再度出手。

兩大之間難為小。但為何在中美貿易大戰已進入反復較量的背景下,民進黨當局卻決然選擇在「中興事件」問題上如此「積極」?除了依靠美國制衡大陸的政治需要之外,更突顯出民進黨高層以區域「棋手」自居、警告大陸「不要小看臺灣」的心態。而半導體產業就是臺灣目前尚有優勢、可以用來對抗大陸的重要「棋子」。

據臺灣「中央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在臺灣現有的各產業類別中,半導體產業總值位居全球行業第二,僅次於美國,對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巨大。臺灣從上世紀70年代引進半導體產業,產業便於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發端,逐步向產業分工邁進。臺灣具有IC設計、封裝測試、晶圓代工等一系列相對完備、成熟的半導體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從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地位來看,其晶圓代工(約占70%)、封裝測試(約占50%)位居世界第一、IC設計位居世界第二(約占20%)。

資料顯示,多年來臺灣半導體產業成為拉動臺灣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以2017年為例,臺灣半導體產業資本投入就占其民間投資的20%,產值占台灣製造業總產值16.6%,出口值占臺灣出口總值的25%,增加價值占臺灣生產總值的10%^從半導體產業企業數撤來看,在目前200多家半導體企業中,代表性大企業有台積電、日月光、台聯電、矽品、聯發科、群聯等。其中大部分以中小企業為主,其中又以從事IC設計居多(約250多家)。從半導體企業發展綜合環境來看,臺灣具有一套相對完備的產業鏈、成熟的產學研體系、豐富的核心研發人才、高度的國際化連接等,都是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優勢所在。

民進黨當局嚴厲管控臺灣半導體產業、人才「西進」大陸

一葉知秋,台積電南京設廠僅僅是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問題開始顯現的冰山一角。2015年12月,臺灣半導體產業龍頭企業台積電正式確定在南京設立12寸矽晶圓工廠。儘管當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鑒於內地半導體市場的高速發展,我們決定在南京建立一座12寸矽晶圓工廠和一個設計服務中心」,是「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方便的支持,進一步拓展我們的商機。」但趕在2016年1月臺灣地區大選之前敲定,這一時機的選擇體現出臺積電對民進黨上臺後兩岸關係形勢嚴峻、臺灣當局必然嚴控企業「西進」大陸投資發展的未雨綢繆。

事實上,由於近年來受到島內市場狹小,特別是美國英代爾、韓國三星和大陸清華紫光、中芯國際等半導體企業快速發展的衝擊等綜合因素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可謂「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儘管其優勢地位目前仍可維持,還將會穩定維持一個時期,但並非盡高枕無憂,危機已經逐步顯現。行業內人士預估,與大陸相比之下,臺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大致有20年至30年左右的黃金時期,但臺灣的優勢地位已經開始出現動搖的跡象。為未來進一步尋找新的發展空間,為此近年來多家臺灣上市半導體企業已經開始陸陸續續來大陸投資,一些高管人才也相繼選擇來大陸半導體企業發展。如台積電、聯電和日月光等企業都已在大陸投資建廠,大陸引進多位臺灣高管人才的新聞近年來也頻頻增多。

但是這種臺灣半導體企業、人才的西進以及相關產業鏈的合作態勢正面臨新的考驗,主要阻力來源就是民進黨當局。主要原因在於政治和經濟兩方面。政治層面,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官方層面的聯繫機制已經停擺兩年,之前八年間雙方政府部門推動兩岸企業、行業常態化交流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經濟層面,臺灣當局視半導體產業特別是龍頭企業、核心研發人才為其重要經濟命脈,甚至已經上升到了關乎臺灣生死存亡的角度。即使在未來這個產業由於市場、人才、薪資等問題將逐步萎縮,臺灣當局也不願其到大陸發展,寧可任其「悶」在島內,也不會輕易放其「西進」大陸。以目前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的基本態勢來看,基本上是以大陸引進為主,臺灣企業在有限條件下可以在大陸投資,如要求在大陸投資的工廠必須與臺灣工廠保持2-3代以上的技術落差。同時,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受民進黨當局管控因素的影響,島內半導體企業投資大陸的資金和規模都有減少的趨勢。同時,大陸半導體企業入島投資受到了民進黨當局的嚴厲禁止。近年來,已有多起大陸企業如淸華紫光等擬收購臺灣半導體企業的股權.但最終由於受到了台灣當局干預而無果。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甚至相當一個時期,在島內政治格局沒有發生重要變化的情況下,這一基本態勢仍不會改變,特別是在臺灣半導體企業和人才「西進」大陸方面將面臨臺灣當局的重重阻撓和限制。常見諸報端的一系列管控措施,已經充分體現民進黨當局的執政心態。

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前景廣闊但路途並非一帆風順

整體而言,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總體優勢仍將維持一個時期。從臺灣「中央研究院」比較視角來看,大陸的IC設計製造廠商規模小,以台積電為例,其營業收入規模是中芯國際的10倍以上。儘管大陸知名的半導體企業近年來加強了國際合作,如中芯國際與美國高通、華為、比利時IMEC聯合成立「中芯國際積體電路新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但臺灣「中央研究院」認為在可見未來,臺灣晶圓代工龍頭之勢仍將維持。

但事實上,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勢頭並非如臺灣「中央研究院」預估的那麼樂觀。臺灣半導體產業一些潛在的問題近年來也在開始逐步顯現。其一是產值增長勢頭開始減弱。2016年臺灣半導體產值為2.21萬億元(新臺幣),半導體產值增速由2014年的18.9%減緩至2.4%。其二是臺灣半導體產業鏈條中的部分環節正面臨市場開拓的問題,如其IC設計在新興的智慧化、雲端服務以及物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占比較少。這些問題的解決非臺灣半導體企業自身所能完成,而是由全球經濟情勢特別是臺灣半導體產業未來能夠佔領的市場份額等因素所決定的。

相比臺灣而言,大陸具有市場體量大、發展前景廣闊以及研發、薪資投入充沛等比較優勢,特別是大陸2014年出臺了《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產業基金和科技創新投入聚焦在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同時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在國家資金投入、龐大的內需市場、行業資本聚集、國際跨國集團合作投資興趣濃厚,特別是中美貿易戰倒逼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未來大陸半導體產業將引來一個較大的發展期。根據臺灣工研院發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成長11.5%,大陸成長率為15.2%,臺灣成長率為3.5%;大陸營收占台積電總營收的比例,從2017年第一節度的11%,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19%。在大陸加快推動兩岸融合政策的背景下,必然希望能進一步深化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兩岸中國人一起賺世界的錢。當然,這需要兩岸半導體行業共同努力,但民進黨當局的態度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或故步自封、或順勢而為,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依然任重道遠。

(江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