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居住證引熱議:「同等待遇」邁向最後一裏路

近日,國台辦宣佈將於9月1日正式實施《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理居住證後可享受3項權利、6項基本公共服務和9項便利,18碼的設計與大陸學份證接軌,將極大便利港澳臺居民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蔡當局慣性思維污指《辦法》為「統戰」,並醞釀「反制」措施,但大多數臺灣民眾尤其是在陸臺胞對《辦法》高度肯定。輿論認為在競逐民心的比賽中,大陸已將民進黨當局遠遠甩在後面。

藍綠反應兩極

一是蔡當局污指《辦法》為「統戰」,威脅將調查是杏「違法」。其一,蔡英文稱「一張卡片不代表認同」。蔡英文表示,居住證只是一張卡片,是生活上便利性的東西,「不代表我們對這張卡片後而的發行單位,或它所代表的政治主體的認同」。「所謂臺胞居住證或近來看到的對台31項措施,從中國的角度都希鋁做一定的政治操作」。她相信,「臺灣人即便居住在中國,所認同的還是自由與民主等重要價值」。其二,「陸委會」稱居住證恐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臺灣「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表示,大陸前已推出31項對台措施,是陸方持續推動對台「統戰」的一貫做法。陸方核發「居住證」的「統戰拉攏」策略,「並不會影響臺灣人民對這塊土地的熱愛與認同」。邱垂正強調,臺灣民眾申請居住證時須提供指紋,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風險。邱還威脅稱,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臺灣人民不得在中國大陸設有戶籍或領用其護照,違者將喪失臺灣戶籍,「陸委會」將進一步瞭解其內容,以確認是否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二是「綠委」稱居住證「管控人身自由」。民進黨「立委」林靜儀聲稱,推出居住證代表「大陸對人身自由管控越來越離譜」,「尤其近期中國對台商以要求發表特定言論等方式鉗制,顯示出大陸掌握臺灣民眾愈多,被控制的程度也高越」,「對於民主國家的人民來說,不太會接受此類居留的要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鄭運鵬則說,大陸可以試試看提供相同服務給其他國家的來華人士,相信不只是會被他國拒絕,還會被抗議。「臺灣的悲哀,在於還有人和媒體會吹捧這些措施,這在國際社會上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中國利用各種科技提出看似可能更方便的手段,當然也是方便中國政府監控旅中臺灣人行為的手段」。

三是藍營認為居住證對臺灣民眾是好事。馬英九受訪時表示,這是大陸內部的做法,如果對臺灣百姓有益,「當然不是壞事!」臺灣不能光是擔心人才外流,民進黨當局應該要提出有效辦法,將人才留下,才是重點。宋楚瑜也認為,真正要問的是民進黨當局,我們能不能繼續培養人才,我們留不留得住人才。對於民進黨抹黑「指紋監控」的說辭,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反駁稱,在國際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只剩20多個仍採用傳統身份證,而生物辨識技術如指紋、聲紋、膪孔、臉部辨識等,是國際趨勢。其實美國的海關或臺灣地區的快速通關,也都採用指紋辨識技術,配合大資料,有利於「反恐」。大陸申請居住證若有給予民眾相對等的權利義務,對臺灣民眾也較有保障。

在陸台青台商贊「有感」

隨著「惠台31條措施」的不斷深化和落實,尤其是此次《辦法》的出臺,在陸臺胞的建議不斷得到大陸善意回應並且逐一變為現實,這帶給他們的,正是臺灣民眾最看重的事情——「有感」。

一是居住證確實便利了臺胞在陸生活。台生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專業博士林哲旭表示,很多的APP功能和網頁沒有18位的證件號是無法使用的,此前曾有太多被「拒之門外」的經歷,而有了居住證之後,一切將大不一樣。台生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候選人王裕慶大贊此項政策其解決了臺胞長久生活遇到的問題,完全符合臺胞期盼。在北京開業10年的台籍醫師林峻生說,大陸現在幾乎「跟金錢相關的線上申請」,都會遇到身份驗證問題;臺胞證以前最大問題就是永遠過不了這個驗證,現在按照大陸編碼規則,給臺胞重新發一個18碼證件,生活便利性大大增加。臺灣高效管理專家尹志豪認為,居住證讓他曾經遇到的問題都迎刃而解,等於臺胞在大陸工作生活的便利性上完成了最後一裏路,這讓臺胞在身份上將更有認同感。

二是居住證是完善「同等待遇」的重要舉措。大陸台青羅鼎鈞表示,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可謂是「惠台31條措施」的深化和落實,也是完善臺灣同胞在大陸同等待遇的重要舉措。最為重要的是,有了居住證後,臺灣同胞在各地區享有當地同城同等待遇和保障,從社保、醫保到社會公共服務,讓各地臺胞在大陸各地發展無後顧之憂。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夠讓全體在大陸發展臺灣同胞都人手一張,這樣臺灣同胞也基本上與各地區之大陸同胞沒有差別,能夠讓其更深入紮根,融入大陸。還有臺胞指出,這比過去單純提供居住證明的「暫住證」涵蓋面更廣,未來臺胞證與居住證「雙證並行」,將可打通許多過去的身份認證不便,也等於完成了「惠台31條」和「同等待遇」的「全覆蓋」。有台商認為,此證件采「自願」辦理,也形同讓臺灣人「(用腳)投票」,凡是認同大陸的,就會願意去辦居住證。

三是認為將吸引更多人才到大陸。羅鼎鈞認為,「臺灣居民居住證會為在陸臺胞省不少事情,一證在手就可以享受到居住城市該有的福利公共服務,大家對此都無比期待,相信此舉一定能吸引更多臺灣青年赴陸工作、讀書。」他自己也於16日在台北開辦了講座,邀請已經赴陸就學的學長學姐們來分享他們的求學經驗,期望學長們能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幫助臺灣朋友們瞭解大陸的高教環境。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專業古忻淳表示,看到這條消息感到很開心。這樣一來,肯定會吸引更多的臺灣人來大陸定居,促使兩岸互相瞭解,也可以化解一些互相認知上的誤會,其實對兩岸的發展都有好的作用。北京師範大學一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英文簡稱UIC)台籍教師郭奕龍表示,18碼居住證能保障臺胞在大陸工作與生活的權利與義務,未來台籍教師在陸校任職的福利待遇將逐漸一致,且趨於公平,並有可能享有大陸國民待遇,勢必將強化臺灣高教人才「西進」浪潮。

島內輿論熱議惠台新政

一是認為體現大陸對台工作的誠心與用心。有輿論指出,相比台當局一貫的口惠而實不至,大陸政策實實在在,有目共睹。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18位臺灣居民居住證的即將上路,是落實「同等待遇」的重要一步,當然也是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具體體現,展現了大陸為落實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解決實際問題的誠意與善意。《聯合報》指出,申領居住證不需具有大陸戶籍,也不需放棄臺灣戶籍,功能等同身份證,但法律上不稱為身份證,所以不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時電子報》認為,大陸推出居住證政策,已考慮到臺胞兩而為難的處境,長住大陸的臺胞不必因為申辦居住證而放棄臺灣戶籍,無須在兩岸之間二選一,這也讓居住證的申請回歸到實際生活的需要,減少了被政治炒作的空間。某種程度上也可視為對臺灣當局的善意,免除是否「加罪於民」的困擾。

二是認為兩岸制度一體化建設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認為,這是大陸對台政策正式邁入單邊立法的成熟階段,今年2月28日出臺「惠台31條措施」、前幾天宣佈的取消就業許可證,都是體現單邊立法精神的具體步驟。這樣的措施逐漸成熟後,大陸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將進一步顯著。有輿論指出,大陸目前的措施是在將「統一後的政策,放到統一前來落實」,兩岸民眾可以透過居住證平臺自由往來,目的就是逐步推進「人民生活實質統一」。《中時電子報》指出,不強迫民眾「選邊站」的臺胞居住證制度,是大陸對臺灣人民單方面敞開大門的重要舉措,吸引願意到大陸長期生活、就業和發展的臺灣人,是直接訴諸制度和生活條件的較量,也顯現大陸對自身的高度自信,已然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分水嶺。

三是認為蔡當局應該反思如何爭取民心。《大華網路報》指出,大陸堅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任何擴大民間交流與合作的政策措施,都直接聽取臺灣各界建議或主動規劃,然後單方發佈實施,台舀局毫無置喙餘地,愈來愈遭到邊緣化,也就對大陸的所作所為都給予負面評價。如果還繼續硬拗沒有「九二共識」,那麼就只會被淹沒在要求兩岸和平、歡迎兩岸交流的民意巨浪中。《中時電子報》認為,這項措施說白話,就是兩岸政黨比賽誰比較愛臺灣,共產黨又得分了!遺憾的是,民進黨似乎慌了手腳,「陸委會」唯一的回應就是要查一查有無違反「法規」。對臺灣民眾而言,不管什麼政黨推出什麼樣政策,檢視的標準就是只要對臺灣人民好、可以讓人民過更好的生活,就是愛臺灣的具體實現。因此「陸委會」不必急著判斷居住證是否「違法」,該思考的是如何跟大陸比賽愛臺灣,才能得民心。《聯合報》強調,「陸委會」似欲將申領臺胞居住證視同設籍大陸,並以注銷臺灣戶籍作為威嚇。如果以戶籍認定為手段,恐非明智之舉,因為這形同「變相拒絕」台灣人民在大陸的就業自由。蔡當局若要擋,就是逼人二選一,就是犧牲民眾權益,會激起強大民怨。換言之,蔡當局若祭出禁止令,只是徒增衝突,進一步傷害兩岸關係而已。

(任冬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