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商務部長: 對華關稅制裁不符合美國利益

【香港中通社9月14日電】據日經中文網14日報道,美國前商務部部長卡洛斯•古鐵雷斯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網採訪時稱,由於美國對華進行關稅制裁,美國國內的產品價格將上升,最終將由消費者買單。

歐盟委員會前委員彼得•曼德爾森也表示,即使11月的中期選舉結束,中美或許也都不會立刻降低關稅,預計貿易戰將長期持續。兩人9月11日通過包括記者在內的3人同時連線的電話系統接受了日經網的採訪。

美國特朗普政府已經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進行了關稅制裁,計劃近期進一步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開徵額外關稅。

古鐵雷斯預測稱,如果啟動2000億美元的額外關稅,由於美國企業試圖將關稅導致的成本增加轉嫁給消費者,從服裝到蘋果公司的產品等眾多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將顯著漲價。

產品價格的上升將在2019年1至3月之前表面化,影響還將波及美國企業對其出口產品的國家。古鐵雷斯認為,由於通貨膨脹而倒大黴的是消費者。他稱關稅制裁不符合美國利益,幷批評了特朗普政府。

曼德爾森表示,由於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亞太地區各國將把投資從美國分散到其他地區。他預測稱,美國將被排除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等多邊貿易協定談判之外,「美國企業處於不利地位」。

古鐵雷斯贊同曼德爾森的看法。他同時還表示,中美貿易摩擦還將對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中國的東盟各國產生影響。

此外,據共同社報道,由在華美國企業組成的美國商會13日公佈的調查結果稱,若美國對每年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啟動關稅制裁,將對74.3%的在華開展業務的會員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在華的歐盟商會也公佈調查結果稱,很多企業將受到負面影響,對美中相互制裁的擔憂升溫。

官方稱中國當前主要經濟數據較平穩 中美經貿摩擦影響有限

香港中通社9月14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14日介紹,當前中國的出口指標、增長指標、價格指標等主要經濟數據比較平穩,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影響有限。

據報道,在14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出:「中國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3%,漲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至此,CPI漲幅已連續兩個月擴大,近段時間價格上漲預期也較強烈。據此,中國經濟是否可能出現滯脹?」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回應稱,中國經濟不存在滯脹或類滯脹的情況。

毛盛勇分析稱,在物價上漲方面,8月份CPI漲幅擴大主要是由於一些季節性和短期性的因素,例如颱風、雨水和非洲豬瘟疫情等,但這些因素在未來幾個月並不會給價格上漲帶來壓力;從經濟運行主要指標來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過去12個季度都穩定運行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月度主要增長指標也比較平穩。

此外,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出口增長7.9%,比上月加快1.9個百分點。毛盛勇對此指出,這說明中國企業自身實力和適應市場競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在逐步增強;由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下一步走勢有不確定性,中國部分地區的企業提前出口,拉動出口增長。

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增速達13.2%。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13日表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較快,主要是受到美國國內市場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也可能存在部分中國企業因為擔心美國的關稅政策,提前搶出口的因素。

不過,分析也指出,中美摩擦對兩國經貿、國際貿易和正在復蘇的世界經濟來說都具有一定影響。下一步,中國將繼續觀察中美經貿摩擦和國際貿易保護情況對經濟的影響,有關部門也會採取相應的應對舉措。

香港經濟學家:評估中美貿易摩擦應「風物長宜放眼量」

中新社香港9月14日電:中國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14日在香港演講時表示,美國貿易赤字的根源在於美元作為全球唯一國際儲備貨幣帶來的不平衡問題,美國政府以貿易赤字為工具挑起中美貿易摩擦,無助解決其國內的貿易逆差問題。

鄂志寰表示,自1970年代開始美日間爆發曠日持久的貿易爭端,經過十多年的「折騰」,日本對美貿易順差減少,但美國對全球國家貿易赤字總額不降反升,只不過來源由日本轉移到其他國家。故無論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如何持續,都不會解決美國自身的貿易赤字問題。

她認為,美國的貿易赤字與其內部整體經濟結構密切相關,製造業的流出是經過多年產業調整的結果,掌握高端領域發言權的同時,大量進口新興市場物美價廉的商品,通過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來實現「資本輸出」和「商品輸入」的循環,在整個過程中美國若不解決對其他經濟體的經濟循環結構性問題,是不可能解決貿易赤字問題的,對此美國研究界一直有清醒認識。

鄂志寰又指,從中美經濟往來數據上看,中國對美存在商品的貿易順差,但美國對華有大量服務的貿易順差,綜合考量應是相對平衡。但美國政府回避美對華服務貿易順差的事實,步步升級貿易摩擦,從要求減少對華貿易逆差轉向挑戰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均表明其著眼點意在壓制中國戰略性產業發展,未來在評估貿易摩擦影響時,或需在更長週期內考慮,「風物長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