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勳家風二三事

在《給爸爸八十八周歲生日的賀信》中,習近平感情至深地談到,希望從父親那裏繼承和吸取做人、做事、對信仰的執著追求、赤子情懷、儉樸生活等五個方面的高尚品質,並把這些可貴的品質概括為「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今天,重溫習仲勳同志的家風,一是能夠彰顯老一輩共產黨人的人格風範,二是能夠在全體黨員幹部中樹立榜樣,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為人民服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習仲勳不忘言傳身教,教導子女、家人。1960年習正寧剛好高中畢業,為了實現小時候就想當軍人的夢想,他萌發了報考軍事學院的念頭。習仲勳知道這事後,叫來習正寧對他說:「現在中蘇關係很緊張,蘇聯在科技上卡我們,壓我們。我們要自力更生,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你們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去報考科技和理工大學,國家需要自己的科技人才。」父親的一番話深深地觸動了正寧的內心,這種「為祖國學文化」的信念改變了習正寧的志向,讓他主動放棄了報考軍事學院的打算,而是選擇了中國科技大學主修自動控制專業,逐漸成長為一名國家需要的科技人才。還有一次,夫人齊心在教導子女時說道:「家中的小事不能影響工作。」習仲勳聽後卻嚴厲地說大事也不能影響工作!」2001年10月15日,習仲勳88歲壽宴,忙於公務的習近平難以脫身,就給父親寫了一封拜壽信,習仲勳聽完來信後說:「還是以工作為重,以國家大事為重」,「為人民服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二、「艱苦奮鬥的作風永遠不能變﹗」

提起習仲勳的節約規矩,他的孩子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回憶起小時候同父親一起進餐時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場景。對於穿戴,習仲勳要求他們簡單樸素,並且還立下了一個「接力規矩」——「我們的孩子們小時候穿衣服都是姐姐們穿過弟弟們穿。」習近平當年就因為同學的笑話而不願穿姐姐的鞋子,但習仲勳卻對他說染染穿一樣。」因此,在國務院機關每年舉辦的帶家屬的活動中,就有人開玩笑說:「看哪個孩子穿得最樸素,肯定就是習副總理家的。」不僅孩子如此,習仲勳的夫人齊心也是樸素到了別人議論的地步,有人就說:「習副總理的夫人穿著怎麼那麼土啊!」這樣的議論換成別人難免會心裏不舒服,但習仲勳卻不這樣看,他知道後笑著說:「土比洋好!」為了加深子女的艱苦奮鬥意識,習仲勳還在院落裏開了一處菜園子,親自帶孩子下地幹活,加深他們對勞動、對土地的熱愛。有一次,女兒安安踩到剛澆過水的菜地,弄得鞋子沾滿泥巴,習仲勳就建議她:「乾脆把鞋子脫下來,幹活還利索點兒!」並笑著說,「勞動累人,但會讓我們心裏有收穫!」安安後來深有體會地說:「通過勞動,我們的心靈深處根植下了勞動人民的本色。」

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對於家人和子女,習仲勳要求他們離人民能近些就近些,與人艮不離不棄、同甘共苦。早在革命年代,習仲勳就鼓勵自己的妻子到基層工作,深入聯繫群眾。在他寫給齊心的「革命兩地書」中就說道:「農村是一個大學校,是學之不盡的知識寶庫,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對於子女亦如此,習仲勳鼓勵和敦促他們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習近平響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於1969年來到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塚河村插隊落戶,一干就是七年,直到1975年10月才離開。這期間,習近平不僅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還成為了梁家河村的帶頭人、致富人,真真切切地為人民辦實事。習近平吃苦耐勞的品質,梁家河人記得十分真切。比如為了解決全村的吃水問題,習近平帶領村民打井,即使是冬天也堅持打,習近平帶頭下到井裏,水冰涼刺骨,兩腿凍得毫無知覺,就這樣習近平的腿落下了毛病,一到冬天就容易腿疼。七年的農村生活經歷對習近平來說影響是深遠的,後來他深情地說:「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不僅如此,受習仲勳的影響,2002年習近平公開發表了一篇題為《我是黃土地的兒子》的回憶文章,其中就寫道:「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四、「別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

新中國成立後,為工作需要,黨和國家為習仲勳等一批高級領導幹部都配備了專車,為此習仲勳專門立下一條規矩:國家給我配的車,是為工作需要,家屬和子女不能隨便用車,特殊情況要用,要經過我批准。當時,齊心上下班比較遠,有時碰到颳風下雨或下雪天,工作人員就提議用車接送一下,但習仲勳每次都不同意,還說「不能搞特殊化」。就這樣,齊心一直堅持坐公車上下班。當然,也有工作人員實在不忍心而破壞規矩的時候。有一次天氣非常不好,又剛好是放學時間,工作人員就用車接了一次孩子,習仲勳知道後,狠狠地批評了衛士長:「我的家屬和子女不能隨便用我的車,為什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今後再不能這樣了。」齊橋橋小升初時,第一志願報考了北京一〇一中學,但是成績公佈後相差了0.5分,以習仲勳的地位、資歷,0.5分的差距打個招呼就能上,但習仲勳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借此考驗了一番橋橋。他試探性地問了一句:「要不要我去打個招呼?」讓習仲勳感到非常欣慰的是,橋橋明確地說:「考上哪兒就去哪兒。」就這樣,橋橋就近到了她報考的第二志願河北北京中學讀書。橋橋在河北北京中學上學期間,正值習仲勳在國務院擔任副總理,報紙上會經常出現習仲勳的名字,而恰恰習姓又非常少見,這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習橋橋與習仲勳的父女關係。為了避免學校因此照顧橋橋,習仲勳決定讓她改隨母姓「齊」,家庭出身也由「革命幹部」改為「職員」,從此,橋橋就一直隨母親姓。長大後,橋橋跟隨父親來到廣東後,在朋友的幫助下辦理了出國留學的各種手續,本以為會得到父親的支持,但當她告訴父親時,習仲勳卻說:「現在對出國留學,社會上有些議論,我剛復出,你就出去,你認為合適嗎?……別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聽到這話,橋橋欣然接受了父親的意見,沒有出國,而是一直在國內努力工作。習乾平從外交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國際商報》工作,1983年王光英籌建成立光大公司,因業夯需要,想把學習法語專業的習乾平調到公司工作,習仲勳知道這事後,當面謝絕了王光英的好意,並講道……「別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習乾平對於不能調換工作一事感到非常委屈,不理解父親|的做法,習仲勳就對她講:「你是習仲勳的女兒,就要『夾著尾巴做人』。」不僅對女兒要求嚴格,習仲勳對兒子的嚴格則幾近苛刻。習正寧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在北京,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陝西省戶縣的一個山區從事科研工作。1978年改革開放後,總後勤學院從日本進口了一批電腦,但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正寧是1965  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自動控制系,各方面條件都符合剛好被選中,辦好了調動手續準備赴京上班。但習仲勳知道後堅決不同意兒子調到北京,因為這時習仲勳剛剛複出,會被誤認為是以權謀私。因此在正寧不知情的情況下,習仲勳就找到總後勤學院的領導讓其撤銷了調令。

五、「學會包容,懂得你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教育子本方面,習仲勳要求他們「對人要寬宏大量」。習安安小時候不懂事,有一次養病在家吃飯的時候,因為魚沒有做熟,索性放下筷子不吃了,並□氣不好地對廚師說:「老王叔叔,您的這個魚怎麼沒做熟啊?」習仲勳聽到立馬停下來批評說:「你怎麼可以用這樣的態度跟你王叔叔說話?」並教育道,「安安,你要學會包容,要懂得尊重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安安聽了當即就向王叔叔道了歉。毛澤東曾說過:「一個人事,不做壞事……」對於曾傷害過自己的人,習仲勳也總是以寬容相待。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有位同志經不住政治壓力,寫過關于揭發習仲勳的材料,在習仲勳平反復出後,他因心中有愧一直不敢面對習仲勳,而習仲勳得知他在住房上有困難長期得不到解決後,就指示有關部門給他解決,並在後來他生病住院期間,專程去看望他。這位同志感動得淚流滿面,無以言表。還有一次習仲勳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碰到一位熟人,這位熟人曾違心講過習仲勳一些不利的話,因此看到習仲勳就故意想躲避,但習仲勳見後就主動上前握手問候。對此,女兒聽後十分不解「幹嘛還理她?」習仲勳就說她一個婦道人家,有家有孩子,當初那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可以理解。」這是何等的寬厚仁慈!習仲勳對子女的這種言傳身教,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寶貴精神財富。正如習仲勳臨終遺言:「我沒給你們留下什麼財富,但給你們留了個好名聲!」

(蔣國棟、祝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