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核聚變建設 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中新社巴黎10月13日電】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組織近日舉辦媒體開放日活動,旨在使公眾進一步瞭解ITER項目,增強外界對核聚變這一新能源開發探索的信心。中國積極參與ITER項目建設,獲得了該組織的高度評價。

ITER的建設工地位於法國南部聖保羅-萊迪朗斯的靜謐山林榖地之中。作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ITER正在努力將核聚變應用於能源的商業開發用途,為人類的可持續能源利用提供關鍵契機。

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參與該項目並提供資金支持,歐盟出資約45%,其他6方各承擔約9%。

中新社記者在ITER的建設現場看到,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的核心區域——托卡馬克裝置(Tokamak)的外部混凝土結構已經基本完成,工作人員正在緊張進行技術調試。混凝土結構預留了很多管線通道,記者看到預留通道上全都有詳細編號,技術嚴謹性可見一斑。

ITER建設現場有不少大型設備組裝廠房,占地面積很大。中國等國在本國生產的重要設備完成後,要運輸到這裡進行組裝。各個廠房也都有專人負責,項目總進度目前正常。

ITER總干事貝爾納•比戈向記者介紹了反應堆建設的總體進展和能源開發的遠景目標。托卡馬克裝置將於2020年完成裝配,預計2035年反應堆可展開氘氚反應。而實現核聚變商業應用預計要到本世紀中葉實現。

ITER內外關係與總干事行動辦公室主任金炬介紹,中國承擔的ITER採購包製造任務已經基本落實。同時,為攻克ITER技術難題,中國積極提供技術方案,如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ITER磁體電源設計方案等。參與ITER建設也有效推動了中國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在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成立十年間,通過ITER計劃的實施,中國聚變實驗平台建設能力也得到提昇。

ITER總干事比戈在此次媒體開放日期間受訪時對中國為ITER項目所作貢獻予以高度評價,他指出中國是這一項目的很好合作夥伴,中國生產和交付的產品也都按時保質送到ITER。

總干事對中國的高度評價,與在ITER辛勤工作的中國員工是密不可分的。根據官方數據,中方員工在ITER組織中的比例已達9%,僅次於歐盟,既有在專業技術崗位任職人員,也有在行政崗位任職人員。

中國電氣工程師張藝是數百名在ITER工作的中國員工的縮影。她已在ITER工作5年,並已續簽了新的5年工作合同。在採訪中可以看得出,她對ITER很有感情。

儘管面臨多種挑戰,張藝仍然喜歡為ITER工作。她說,作為中國員工能够投身ITER建設而感到激動和榮幸,她認為,ITER是人類未來能源開發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