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何以在西方不斷坐大?

  德國執政聯盟中的基民盟和社民黨在10月舉行的地方議會選舉中雙雙遭受重挫,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在中部重鎮黑森州議會選舉中一舉收穫13%選票,首次進入了該州議會。至此,僅成立5年的德國選擇黨順利實現了進入聯邦議院和全部16個聯邦州州議會的政治目標。黑森州選舉次日,默克爾宣布不再謀求連任基民盟黨首職務,本屆總理任期結束後亦不再尋求連任。國際輿論一片譁然。

在各種社會思潮碰撞對沖的形勢下,歐洲各國的民粹主義政黨不僅沒有曇花一現、偃旗息鼓,反而不斷坐大、登堂入室,開始擠壓傳統政黨空間。它們製造政策掣肘、撕裂集體認同並加速合流,意圖借明年5月歐洲議會選舉之機,從更深層次重塑歐盟的政治格局。

民粹主義呈全面爆發之勢

2018年以來,民粹或者有民族主義傾向的政黨繼續在歐洲各國攻城略地,從政治光譜兩側逐漸對傳統主流政黨形成左右「合圍」。4月,匈牙利「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所在執政聯盟在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歐爾班•維克托第三次連任總理。6月,西方首個民粹主義政府在義大利成立,隨即推行了強硬的反移民政策,並在財政問題上與歐盟發生激烈衝突。隨後,高舉反移民旗幟的斯洛維尼亞民主黨也在6月的大選中成為該國第一大黨。

民粹政黨還在選舉和民調中表現搶眼。9月,瑞典民主黨在大選中獲得17.6%選票,鞏固了第三大黨的地位,有機會成為「造王者」從而躋身新的聯合政府。在9月的民調中,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率達到18%,超越百年老黨社民黨成為民意層面的「第二大黨」。「法律與公正」黨自2015年起一直在波蘭執政。極右翼政黨還在芬蘭和奧地利參與了聯合政府。此外,希臘的「激進左翼聯盟」和「金色黎明」黨,西班牙的「我們能」黨,法國的「國民陣線」(2018年6月改名國民聯盟)、英國獨立黨,荷蘭自由黨,葡萄牙、瑞士和丹麥的人民黨,捷克「自由與直接民主」黨,斯洛伐克「我們的斯洛伐克」黨,保加利亞的「愛國者聯盟」均在各自議會中走出邊緣地帶,開始扮演越來越不容忽視的角色。

與此同時,歐洲主流政黨麻煩重重,不同程度受到「民粹化」的衝擊。中左翼政黨的失勢還在繼續,法國社會黨自去年敗選後便陷入四分五裂、瀕臨消亡的局面,德國社民黨和義大利民主黨同樣一蹶不振。9月25日,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被議會罷免,歐洲「最後一個中左翼政府」面臨失守。在德國,基督教聯盟黨自去年大選以來一直麻煩不斷,先經歷了長達半年的組閣危機,接著是基民盟、基社盟的內訌,在巴伐利亞州選舉中,基社盟自1962年以來首次失去絕對多數席位,兩黨民調支持率也不斷創造歷史新低。在法國,馬克龍推進的改革阻力極大,收效甚微且抗議不斷,其內閣接連失去重量級人物,本人的民調支持率也一度跌破30%。

為爭奪選民,一些傳統主流政黨開始調整原有政策主張。科爾賓領導的英國工黨提出了「史上最左的競選綱領」,澤霍費爾的基社盟則向右傾斜,政策主張被批評「抄襲極右翼」。8月德國開姆尼茨市連續發生排外遊行後,聯邦憲法保衛局局長馬森被曝與極右翼「有染」;德國錫根大學的一份調查稱,極右翼思想已經來到了德國社會的中間。

民粹政黨沒有滿足於在本國橫衝直撞,它們還在不斷加強彼此間合作協調,歐美的民粹主義正日趨走向合流並進。比如,義大利和匈牙利正在打造反移民聯盟,義大利已明確表示將否決歐盟可能對匈牙利實施的任何制裁,其「北方聯盟」黨首薩爾維尼曾承諾要「驅逐60萬非法移民」,就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後隨即下令禁止難民船在意靠岸,還拒絕設立難民安置中心。10月8日,法國「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訪意並會見薩爾維尼,之後還將訪問奧地利、捷克等國,試圖結成一個廣泛的民粹主義聯盟。

大西洋兩岸的民粹勢力也在加緊串聯。8月,前白宮首席戰略師、2016年川普競選團隊經理史蒂芬•班農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設立「運動」基金會,準備與歐洲民粹政黨聯合,幫助後者在明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奪取更多席位。他陸續會見了瑪麗娜•勒龐和德國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等人,還同歐爾班和薩爾維尼「相談甚歡」「志同道合」。

多種因素助推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在西方取得如此廣泛的成功,源於西方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長期存在的深刻的結構性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化,新自由主義要求的邊界開放,商品、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與仍建立在民族國家基礎上的社會福利體系之間存在衝突,即卡爾•波蘭尼所說的「脫嵌」,造成難以彌合的貧富分化和社會分裂,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更是大大激化了矛盾。

從國家整體來看,生產力和財富雖然急劇增長,但絕大多數成果被跨國公司和富人收穫,中下層民眾成為承擔副作用的主體。哈佛大學研究指出,1970~2016年間,歐洲勞動生產率增長了250%,工資卻未同步增長。麥肯錫集團研究顯示,2009~2016年義大利、英國90%的家庭收入停滯甚至下降,英國100家上市公司CEO平均薪酬2010年時是普通工人的160倍,2014年達183倍,英國當前的社會不公程度甚至超過了19世紀時的水平。在產業空心化、經濟危機、移民湧入和技術革命等作用下,民眾就業條件不斷惡化,福利削減更使民眾的獲得感進一步下降。以「反抗現行體制」為訴求的民粹主義運動興起,正是得益於全球化、一體化和技術革新所帶來的這些負效應。

民粹主義崛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各類安全威脅使民眾的生存環境趨於惡化,不斷上升的族群矛盾更催生了社會內部的衝突。過去幾年裡,恐怖主義的陰霾籠罩全球,歐洲更是重災區,恐襲「常態化」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嚴重社會恐慌,移民流入助長暴力犯罪增多,這些都刺激了排外情緒抬頭。布魯塞爾、巴黎和尼斯、柏林和巴伐利亞州等歐洲本土都開始遭受到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威脅。北歐的瑞典也難以倖免,數據顯示,發生在其難民庇護場所的暴力事件已經從2014年的148起上升為2015年的322起。9月德國「趨勢調查」顯示,多數民眾對過去3年的難民政策持批評態度,69%的人認為,難民融入社會以及進入就業市場迄今不成功,政府在預防暴力和犯罪問題上存在缺陷。

面對這些難題,傳統政治力量的無力懈怠暴露無遺。各國主流政黨的政策僵化趨同,無力提出替代性方案回應上述危機,民粹勢力則抓住民眾求變心理,不斷煽動對立情緒,使政治氣氛日趨極化。民粹主義在歐洲各國奪取了「議程設定」的權力,大選不得不圍繞移民、犯罪等曾經的「禁忌主題」展開,由於主流政黨對這些主題保持一種「沉默的共識文化」,民粹政黨往往成為不滿的選民們的唯一選擇。

在歐盟層面,主流力量的集體性應對同樣令人失望。今年6月歐盟委員會官方民調機構公布的「歐洲晴雨表」顯示,有13個歐盟國家的多數受訪者不信任歐盟,比例最高的希臘高達69%。有45%的歐洲人認為歐盟是朝著錯誤方向前行,只有31%認為方向正確。傳統主流政黨在民眾心目中的信任度也在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歐洲人不信任自己國家的政府(61%)和議會(60%),均比2017年增加2個百分點。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歐洲議會的演講中表示,歐盟各國的民粹主義和反歐傾向日益突出,民眾並沒有看到歐洲建設的直接成果,看到的僅是無法落實的「半截措施」。

部分歐盟成員國開始從一體化中後退,轉而更強調國家利益優先,獲得民意支持的民粹主義也已敢於公開向主流政治叫板。3月義大利大選後,「北方聯盟」領導人在獲勝後公開回應此前批評其民粹色彩的歐盟領導人容克時稱,「我們就是主張『義大利第一』的民粹。」歐盟對義大利選舉結果則「保持沉默」,歐洲主流媒體也開始公開主張「要給民粹一個(執政的)機會」。

西方政黨政治面臨「十字路口」

面對咄咄逼人的民粹主義,歐洲主流政黨正竭力採取措施加以應對。各國的反民粹勢力和「挺歐派」聯手,加快推進歐盟改革。馬克龍當選總統後即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歐盟復興計劃,將之列為法國外交四大目標之一。今年9月初,容克在任內最後一次「盟情咨文」中呼籲建設「更加團結、強大和民主的歐盟」,並提出一系列解決移民和難民問題的具體措施,包括打造一個「歐盟與非洲可持續投資和就業聯盟」,以從根源上切斷和阻止難民潮。9月底,歐洲8位知名自由派政要發出號召,呼籲「徹底改造」歐洲,以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覆轍。歐盟各國還在商討修改1990年簽署的《都柏林公約》,改革難民政策體系,並增加歐盟預算中用於歐盟外部邊境管理、移民和難民的支出。7月11日,歐洲議會與歐洲廣播聯盟主席簽署諒解備忘錄,以幫助確保對2019年歐洲選舉活動的高質量、客觀報導。

但前景依然不容樂觀。明年5月,歐洲議會將舉行五年一屆的選舉。歐洲議會是歐盟的主要決策機構之一,被視為歐盟「眾議院」。在2014年的選舉中,極右翼政黨異軍突起,贏得的席位陡漲3倍,占據了20%的席位,創下1979年歐洲議會實行直選制度以來的最高紀錄,議會幾乎每個跨國黨團中都有極端政黨存在。如果民粹主義延續當前勢頭,有可能成為明年選舉的「最大贏家」,甚至可能成為歐洲議會最大的派別,使歐盟面臨嚴峻考驗。

歐洲還面臨其他威脅。目前歐洲尚未從歐債危機中徹底恢復,「歐豬五國」(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臘)仍處在金融動盪邊緣。如果金融危機再度爆發,民粹主義勢必更加甚囂塵上。

民粹政黨不斷崛起,背後反映的是歐洲政治思潮右傾化、極端化的大方向,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的話語和政策正在衝擊歐洲社會的主流價值。甚至西方有輿論擔心,這是否會導致歐洲國家重新走上法西斯化的道路。今年7月,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出版了一本名為《法西斯主義:一個警告》的新書,表示「當時的情形(20世紀20、30年代)和現在之間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民粹主義成為西方久治不愈、不斷復發的慢性病,源於西式民主政治,尤其是競爭性選舉制度的弊病。西式選舉民主的兩面性日益顯現,既可以是表達意願、形成共識的方式,也可能成為擴大分歧、製造分裂的工具。為了贏得選舉,政黨和政治人物往往人為地煽動矛盾和對立,撕裂社會認同,加劇族群間的敵意,商業媒體的介入更擴大了選舉的負面效應。這導致西方無法從根本上抑制民粹主義,一旦條件合適,它便會死灰復燃。

可以預見,未來五至十年內,民粹主義仍將繼續扮演影響西方主要國家政治格局重要因素的角色,甚至可能成為歐美社會的主流民意。這一趨勢對全世界來說無疑十分危險,其所帶來的政治上的保守主義、經濟上的保護主義、社會上的排外主義、文化上的封閉主義,將給整個世界帶來不可忽視的外溢效應。如果催生民粹主義的結構性問題得不到解決,西式民主的一系列固有缺陷不能加以克服,這一令人憂心忡忡的前景恐怕很難改善向好。

(姚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