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面色,知健康

  作為四診之首的望診,是醫生對病人面目、口、餌、齒、舌和苔、四肢、皮膚進行觀察,對疾病診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醫認為五色主病,指五色與五臟相配。在《靈樞•五色》中提及:「以五色命臟,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

浮為肝,黑為腎。」五臟有病,在臉上常常可以見到其相應的病色。

面色紅(赤)需養心

心主血脈,心氣能推動血液的運行,而部是血脈最為豐窗的部位,所以心臟的盛衰都可以從臉色中希出來。部分有高血壓的老人會經常由乾面部毛細血管擴張而顯得「紅光滿面」,看來像是氣色好,實則是血壓不穩,需要引起注意。

常見不適:頭暈頭漲、口渴、心煩。

面色赤的養生要點:

多吃紅色、苦味的食物,如胡蘿蔔.草莓、紅豆.番茄、苦瓜等,脾胃較差的老人在食用時應減少分量。

輕鬆運動有助幹強化心血管,堅持散步、做八段錦等輕鬆的運動,有助幹鍛煉心臟。

洗澡不要用太熱的水,以防給心臟帶來負擔。

如果是滿臉通紅,多是肝陽上亢,或有內熱,中醫方以天麻鉤藤飲平肝熄風,淸熱活血。對幹有高血壓病肝陽上亢的老人,如果只是額骨部位的紅,則多有心臟方面的問題,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面色黃需養脾

而色黃多與脾有關,多數是因為脾胃氣虛,營養氣血不好。如果是晦暗的黃色,則多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後期,像胃炎、糖尿病、結核病等等。

常見不適:厭食、消瘦.大便多、多吃容易腹脹。

面色黃的養生要點:

多吃黃色、甘味食物,如南瓜、紅薯、玉米、香蕉、山藥等。腸胃不好,能夠通過細嚼慢嚥得到改善,毎次咀嚼多次才下嚥。

如果有慢性疾病或慢性失血者,則宜靜養,等原發疾病治好後再運動。

治療上宜健脾袪濕,像慢性消耗性疾病則多,可用六君子湯以益氣健脾、燥濕化痰。若黃色長期不退,則可以通過茵陳蒿湯利濕退黃,泄熱。

面色白需養肺

健康人的臉色是白裏透紅,而病態的白是色白如蠟。中醫認為,面色蒼白屬於虛症和寒症。這類患者怕冷,體質差,容易得感冒、支氣管炎等病。若白色見於兩眉之間,必是肺臟有病,貧血、白血病患者及營養不良者,也可出現此色。

常見不適:說話聲音輕微、易感冒、乏力、咳嗽。

面色白的養生要點:

多吃白色、辛味食物,如白蘿蔔、大蒜、雪梨、洋蔥、生薑、白果等。

新鮮空氣是肺的良藥,呼吸新鮮空氣能強化呼吸器官。

如果經常咳嗽並且有痰,可以用養肺湯溫養肺胃。

面色青需養肝

肝能調節血液流量和全身氣機。肝好則氣血平和,而部血液運行充足,面色紅潤有光澤。如果面色青,則是經脈阻滯,氣血不通之象。寒氣流於血脈,導致氣滯血瘀,面色也會發靑。經脈氣血不通,不通則身體會發痛,也會見青色,還有一種是肝不好,肝病導致血不養筋,也會讓面色發青。

常見不適:頭暈目眩、心煩、發冷。

面色青的養生要點:

多吃黃綠色、酸味的食物,如菠菜,芹菜、橄欖、橘子等。如果發冷則可以適當食用牛肉、羊肉(老人應適設),此外生薑也是不錯的選擇。

肝臟的恢復、血液的淨化都是在睡眠中進行的,所以要在23點之前人睡,以助養肝。

如果是發紺(面色紫青),則表示血液中缺氧,心肺功能差,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査。

面色黑需養腎

發黑的面色會讓人覺得形容枯萎,看起來要老好幾歲。臉色發黑和腎關係比較密切,腎虛的病人多見。此外,一些重病的後期,患者也多會面色偏黑,像尿毒癥等。

常見不適:泄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虛汗。

蟛面色黑的養生要點:

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紫菜等。

平時要多散步,以鍛煉下半身,避免久坐,讓腰腿血液保持流暢。

過冷是腎的大敵。老人一定要好好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