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變了新政治明星的崛起

桃園市市長鄭文燦車上,經常岱有七八套衣服:西裝、夾克衫、運動服、客家衫、原住民服裝等等。這是為了應對每天不同的行程,比如,他要參加市民活動,就不能穿西裝,西裝不接地氣。

10月13日,鄭文燦穿著灰色夾克衫,出現在桃園八德陸光社區,參加「2018年桃園眷村文化節」,他和穿著旗袍的眷村媽媽們,一起在雨中遊行。

陸光,取「光復大陸」之意在臺灣,有很多類似的名稱,比如光復新村等等,這些名字大都南1949年後沿襲而來。當時,國民黨政權垮臺,敗逃臺灣,一百多萬士兵及其家眷懷揣隨時會回來的打算,離開故±,到了島內,駐紮下來,形成一個個眷村。

國民黨政府將緊鄰臺北的桃園作為「衞戌中樞」的軍事重地,大批軍人駐紮于此,這裏也成為臺灣島內眷村戶數最多的地方。

因為這樣的歷史原因,卷村裏的人大都成了國民黨的鐵杆支持者,而桃園,歷來也是國民黨的重要票倉。尤其是後來民進黨不斷拋出「去中國化」、「台獨」等議題後,眷村更成為反獨的「小中國」。

桃園人選出來的市長鄭文燦,卻是一名民進黨人。

11月24日,「九合一選舉」中的臺灣縣市長選舉,很多眷村居民都把票投給了鄭文燦。這位胖胖的、戴著一副眼鏡,很像一位普通宅男的民進黨政客,以14萬多張票的優勢,大敗國民黨候選人,再一次當選桃園市市長。

同拿下高雄的國民黨人韓國瑜、連任臺北市市長的無黨籍柯文哲一樣,鄭文燦是臺灣島內另一位引人關注的政治明星。三個人雖然分署不同黨派,鬥爭起來你死我活,但能夠上位,都有著相似的原因一一

臺灣變了。

奇跡

2018年的桃園市長之爭,國民黨原本打算派出吳志揚對陣鄭文燦的。

在桃園,提到吳氏家族,幾乎無人不知。吳志揚是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的兒子,桃園由縣升格為「直轄市」前,吳志揚與父親、祖父三代都曾做過桃園縣縣長。國民黨要他選戰桃園,也是看中了桃園等於是他的地盤。

對比而言,鄭文燦雖然同樣出生在桃園,但家境、人脈就差了很多。鄭家世代務農,到鄭文燦父親當上基層糧食局公務員,已經是家裏最大的官。上學時,因為家貧,鄭文燦更是需要自己打工賺取學費。在桃園,並無太強人脈關係。

一個成長於政治大家族,一個從庶民階層走出來,兩個人政治資本和實力相差太大。2009年,兩人就曾交鋒,競選桃園縣縣長一職。選舉前58天,鄭文燦臨時接到民進黨委派參選,而且是在吳家深耕多年的底盤上,最後,鄭文燦以五萬票的微弱劣勢敗選,當年島內媒體認為他「雖敗猶榮」,稱之為「58天的奇跡」。

2014年,鄭文燦捲土重來,繼續對陣吳志揚。這一次,民調資料仍然有利於對手,鄭文燦大幅度落後。包括鄭文燦在內的很多桃園人,幾乎都認為吳志揚會最後取勝。沒想到,鄭文燦卻以3萬票的微弱優勢意外獲勝。臺灣媒體報導稱,當時他甚至都沒有提前準備勝選感言,最後不得不倉促寫就幾百字,上臺發言。

2018年的這次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希望吳志揚再次出馬。此時的民進黨因為執政成績太差,島內民眾怨言很大,對國民黨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翻盤機會,他們自然希望吳志揚能借機贏回桃園民眾的支持,「收復失土」。

吳志揚拒絕了。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之所以不參選,是因為父親吳伯雄極力反對,此外,他還說鄭文燦對桃園治理有方,國民黨大概「無人望其項背」。

吳志揚後來解釋,那並非對鄭文燦的肯定,而是諷刺。但在藍綠兩黨競爭已經到你死我活的狀態下,他的這番表述,仍然引起黨內同僚的批評,認為他「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最終的結果,確實印證了吳志揚的判斷。

臺灣島內22個縣市長選舉中,國民黨最終贏了15席,包括民進黨的傳統票倉高雄、有「民進黨聖地」之稱的宜蘭,都被國民黨拿下。但即便有如此迅猛之勢,在曾經長期支持國民黨的桃園,鄭文燦卻再次當選,而且與國民黨籍候選人的選票差距,由2014年的3萬票擴大到14萬票。

與其他同樣獲勝的民進黨同僚相比,鄭文燦也是得票率最高的。選舉結束後,民進黨內部,蔡英文、賴清德、陳菊等大佬為敗選承擔政治責任,蔡英文更是辭去黨主席職位。民進黨內,鄭文燦一下成為最耀眼的政治明星,甚至傳出民進黨要他接任黨主席的呼聲。

異類

鄭文燦穿著灰色馬甲站在一個黃色桌子前,桌面上的白水杯裏裝滿水,第一個杯子裏漂著一個乒乓球。鄭文燦撅起屁股彎著腰,讓嘴對著乒乓球,他要用氣把乒乓球吹到第三個杯子裏去。

周圍圍了一群人,看他做這個幼稚的遊戲,有人還為他加油。鄭文燦毫不敷衍,鼓起腮幫子認真吹。終於完成,周圍一片掌聲響起。

10月6日-14日,是桃園眷村文化節,鄭文燦接連出席各個眷村的活動。這個彎腰吹球的遊戲,就是參加活動時應眷村志願者要求做的。

通常來說,眷村和民進黨的關係一直不好。2000年,陳水扁執政後,加快了拆除眷村的步伐,令很多眷村人大為不滿。2018年初,台中市眷村文化協會總幹事胡國誠也曾表示,民進黨上臺後,眷村的日子更為難過。想要擺脫困境,就得把民進黨拉下來。

在這個問題上,鄭文燦是個民進黨的異類。他不但沒有打壓眷村,反而積極為眷村做事情,這贏得了不少當地人的支持。

眷村只是其中一個例子,鄭文燦對桃園的一些國民黨,也大加拉攏。9月29日,桃園市國民黨籍議長邱奕勝再次參選議員的競選總部成立大會上,鄭文燦甚至帶若其他民進黨同僚到現場為他月臺,呼籲桃園市民,給這位國民黨籍議長「肯定和最堅定的支持」。期間,鄭文燦與邱奕勝還一起舉著臺灣選舉時常用的吉祥物白蘿蔔,為其助陣。

最終,這次「九合一選舉」中的地方「議會」選舉,國民黨成功拿下桃園「議會」中過半數席位,這其中,鄭文燦絕對是亦有貢獻。

「桃園選民結構一直是藍大於綠,鄭文燦能夠連任在於『不分藍綠』。」《環球時報》轉引台媒分析稱,國民黨籍議員的造勢場合他公開相挺,小黨或無黨藉民意代表,他也照樣幫忙;每年的眷村大團拜他更是絕對出席。這雖然也讓國民黨及其支持者獲得了好處,但同時也令深藍選民覺得暖心,「有效瓦解了藍軍的戰鬥力」。

而在民進黨一意孤行,不斷挑起的統「獨」問題上,鄭文燦也一直謹慎避開。曾有媒體問道這個問題,他非常圓滑回答道,之前當過發言人,什麼問題都可以回答;現在是桃園市長,重點是把市長做好,「如果叫我做政治評論家,我再來回答」。

藍綠

前幾年,在桃園,如果人們坐公車,遇到那種車況和服務同樣差的車輛,很可能是桃園客運的。這家客運公司壟斷了桃園市的八成運量,其地位很難撼動。一個重要原因是,桃園人都知道,這家公司是吳志揚家族所有。

鄭文燦就任桃園市市長後,開始整頓交通問題。但與民進黨粗暴清算國民黨黨產的做法不同,他並沒有硬碰硬,甚至批評都沒有點名,只是要求桃園交通局引進優良客運業者,強化公交系統的競爭。

「鄭文燦的做法非常有意思,也與民進黨其他多數政治人物有所不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民進黨研究中心主任陳先才接受本刊採訪時說,鄭文燦施政過程中,意識形態色彩沒有表現得那麼強烈,處事也非常圓融,「他把桃園不少藍綠的政治人物都籠絡在手上,手段非常精明」。

「臺灣選民如果按政治光譜來劃分,向來有藍綠兩大板塊的分野。雖然藍綠政治板塊時常移動,也有消長,但這兩個板塊基本上還是相對穩定」,陳先才說,而且.藍綠兩大板塊都有其穩定的支持者,也就是所謂的基本盤。藍綠蕋本盤的共性包括年紀普遍較大,意識形態相對很強,突出表現在統「獨」問題上,各有堅持,而且立場都很清晰。

從一開始,民進黨就用綠色來作為自己的政黨顏色。「當時,我把民進黨的黨旗設定為綠色,是因為沒有錢印彩色的文宣品,綠色比較醒目,也是傳承環保、自由的思想」,民進黨創黨元老林正傑接受《海峽導報》採訪時曾如是解釋,後來,他因為不滿民進黨搞「台獨」憤而退黨。

在之前,藍綠版塊有著明確的地域界限。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臺灣以濁水溪為界,地域上分為南臺灣和北臺灣,而政治上則形成「南綠北藍」的格局。

也因此,在島內,濁水溪是政治色彩非常強的符號。1996年,新黨(由國民黨分化出去的一支)競選人到南部宣傳時,競選汽車竟然被當地人包圍並推倒。2000年之後那幾年,臺灣人一度還有個流行說法,「馬英九再有魅力,也過不了濁水溪」。正因為如此,濁水溪以南的地區,與大陸的關聯一直也很弱,直到2011年,時任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率經貿考察團訪問臺灣,才首度跨越濁水溪,引起兩岸極大關注。

當時,藍綠兩個板塊的對抗,仍然非常明顯。2011年,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雙一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采訪時介紹,當時濁水溪以南的臺灣民眾對綠營支持達到了「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的程度。在他看來,這是臺灣政治中,「認同」思維造成的。「認同的形成跟人們的歷史記憶、現實遭遇有關。」朱雙一說,「(民進黨)宣揚『三四百年來台灣屢遭外來政權統治』的『台獨』史觀以及與中華民族主義相抗衡的『臺灣民族主義』,鼓動『日本統治帶給臺灣現代化』等親日仇華論調和思潮,歪曲『二•二八』事件等的歷史真相以挑撥省籍、族群矛盾,就是企圖讓一些虛假的資訊構成臺灣民眾的『歷史記憶』,以達到扭曲認同的目的。」

「雖然民進黨作為一個相當年輕的政黨,但其意識形態卻非常嚴重,可以說非常老化」,陳先才也認為,即便現在已經是民進黨第二次上臺執政,但「2016年的這次上臺和2000年上臺大體一樣,還是帶有很強烈的情緒,要對政治對手中國國民黨進行政治清算。」

陳先才認為,這種非常強烈的意識形態思維,雖然有助於民進黨凝聚其蕋本盤的支持,但也使臺灣政治陷入嚴重的內部衝突與內耗之中。從而使蔡英文當局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政治運作上,而非經濟事務上,這.當然造成了民進黨的極大困境。

「蔡英文上臺以來的所謂『改革』,絕大多數都是以政治清算為主要考量,但多數民眾關注的重心卻是經濟和民生領域,由於民進黨重返執政後,沒有辦法使臺灣經濟擺脫困境,民眾自然對蔡英文的改革完全無感,這也是造成台灣社會對蔡英文當局產生較大怨言的原因所在。」陳先才分析道,尤其是民進黨沒有處埋好兩岸關係,兩岸關係的動蕩與降溫當然也影響到臺灣經濟。「雖然兩岸議題不是這次選舉的主軸,但兩岸關係對臺灣選民的自然影響客觀存在。中南部傳統支持民進黨的農業縣市之所以棄綠向藍,主要還是這些農民對蔡英文當局非常不爽」無色運動

從臺北出發,駕車往西南部,不到-小時即可達到桃園。1960年代,臺灣經濟飛速發展,位於臺北的松山機場無法支撐往來臺北的客流,執政的國民黨便打算在臺北近郊另選地址,建設新機場。1969年,正式選定桃園空軍基地旁邊的空地。1979年,當時命名為「中正國際機場」的桃園機場,正式啟用,到今天,它仍然是島內最大的機場,並且成為外界進人臺北的重要門戶。

也因為地理位置的相近,使得桃園與臺北間關聯密切,無論政治經濟,都常受到臺北影響。2014年,鄭文燦能夠當選,一定程度上也與臺北有關。

這一年,臺北出了一個政治明星,柯文哲。他雖然與民進黨走得很近,但以無黨籍的身份參選,而且從政經驗幾乎為零,屬於政治素人,最終卻以25萬張票的差距,大敗前國民黨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

正如2018年的「韓旋風」一樣,四年前柯文哲也在臺灣島內刮起一陣旋風,超越藍綠的思維,引起很多年輕人的共鳴。

這時候的臺灣,已經不再是「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的過往臺灣了,長期研究臺灣問題,陳先才也經常與臺灣年輕人交流。「新一代的年輕人其實並不是很在意那些意識形態很強的議題。」陳先才說,很多臺灣年輕人都比較務實,更看重社會和個人的發展。「臺灣藍綠爭鬥已有二十餘年了,其結果非但沒有引領臺灣向上提升,反而使臺灣長期處於政治意識形態掛帥,造成經濟被拖累,犧牲了臺灣發展,假以時日,大家慢慢都覺得,藍綠政治成為影響臺灣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

距離臺北很近的桃園,也受到柯文哲現象外溢的影響。鄭文燦在2014年選舉時,就嘗試跳出藍綠框架,以民生議題,透過網路,爭取原本對政治不太敏感的年輕選民。

到了2018年,這種超越藍綠的態勢更加明顯。5月時,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率先拋出「無色覺醒」主張,聯手島內學者、前政務官員與經濟學家向全台民眾發出「無色覺醒救台灣」號召,發起「全臺灣無色覺醒運動」,嘗試激發新一波的改革。

「這個運動引起了臺灣的很多迴響。」臺灣學者賴岳謙接受央視採訪時說,臺灣島內越來越多的人,「對民進黨不滿意,對國民黨不滿,不願意把票投給國民黨,也不願意把票投給民進黨,他們要給第三勢力。」

柯文哲之後的鄭文燦、韓國瑜,雖然仍隸屬於不同黨派,但鄭文燦身段柔軟,藍綠通吃,而韓國瑜也同時受到民進黨打壓以及國民黨冷落,已經與傳統的藍綠政客大為不同。他們在選舉中脫穎而出,在陳先才看來,不過是「抓住了這個機會,順勢而為」。

「傳統的政治、傳統的歷史已經要走人歷史。」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道,「如果不趕上這個潮流,就會變成被淘汰的那一方」

(張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