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不忘改革開放初心和使命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九個必須堅持」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的寶貴經驗。其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明確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價值取向,順應了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殷殷期盼。

日前,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20世紀80年代至今,周漢民參與並見證了浦東新區、上海世博會、自貿區建設三個重大改革事件。個人經歷使他深切感受到,改革開放40年順乎民意、反映民心,是一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偉大實踐。

人民是改革開放的活力之源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直抵人心,更讓周漢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個人的命運,從來都與國家發展密不可分。從坐而論道的學者到起而踐行的政府官員,周漢民的人生軌跡始終與改革開放緊密相連。他經歷之並振奮之,更深切地感到:人民是改革開放40年活力迸發的起始原點和力量源泉。

「小崗’包乾到戶’、深圳’先行探路’、浦東’開發開放’、雄安’未來之城’……一個個重要事件,勾勒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堅實足印;從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書寫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到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一組組振奮人心的資料,彰顯了改革開放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堅強決心。」周漢民說。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周漢民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改革開放40年來全面推進的七個「所」印象深刻。他說:「民之所望,改革所向。4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這正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體現,更催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洪荒之力。」

一場以人民為中心的偉大實踐

20世紀80年代末,位於中山東一路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底層的一排鐵皮房,成了周漢民和浦發開發研究小組同事們的臨時辦公場所。

兩年多時間,他們圍繞籌畫浦東新區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並形成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周漢民撰寫的《浦東立法課題研究報告》擬訂了約20萬字的有關法規草案二十多件,從法律視角研究浦東開發開放的定位問題。2000年8月,周漢民當選為浦東新區首屆人民政府副區長。

憶起這段歲月,周漢民感慨萬千:「一個知識份子能夠零距離地參與祖國和人民的事業,是最大的榮耀。」

在周漢民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提出的「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等「九個必須堅持」寶貴經驗彌足珍貴,也是我們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根本遵循,要牢牢把握、紮實踐行。

他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打破束縛思想的桎梏、掃除阻礙發展的藩籬,並對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體制不斷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

鍥而不捨,久久為功。

「40年春華秋實,改革開放始終紮根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周漢民說。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出的時代號召,鏗鏘有力!

「總書記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周漢民認為,當前改革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前面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在這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的關鍵時刻,更要堅定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改革開放四十載,前行不輟!」周漢民表示,改革開放再出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一奮鬥目標從未改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改革開放初心和使命從未改變。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仍有許多新的領域需要開拓創新,仍有許多重大課題需要探索實踐。唯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紮根人民,堅持以改革的精神、靠改革的勇氣、用改革的方法,把一切改革和發展的機遇,變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現實,才是我們對改革開放40年最好的紀念和最崇高的致敬。」周漢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