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9年,澳門旅遊吸引力再上台階

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近日稱,今年澳門入境旅客有望達到3500萬人次的歷史新高,超過年初的預期。澳門回歸祖國19年,去年澳門入境遊客同比增長5.4%,總量達3261萬人次,較1999年翻20倍,遊客滿意度保持高位,澳門作為國際旅遊目的地吸引力持續增加。

澳門迎來黃金髮展期

旅遊休閑產業是澳門的支柱產業。1999年至2012年,澳門入境遊客年均增長10.3%。2014年至今,市場規模始終保持3000萬人次以上。

澳門去年在旅遊休閑產業發展方面呈現如下特點:客源分佈更加均衡,國際遊客人數增長較快,佔比接近10%。遊客結構更加優化,過夜遊客增長9.9%,佔比達52.9%,超過不過夜遊客。過夜遊客平均逗留時間增至2.1日,酒店平均入住率達到86.9%,澳門旅遊接待能力及服務水平得到市場認可。

此外,赴澳門旅遊客人消費更加旺盛,遊客總消費613.2億元(澳門元,下同),增幅為16.4%,人均消費1880元,增幅為10.5%。度假休閑更加普遍,度假遊客比重達到53.3%,同比增長3.1%。度假遊客比例不斷增加,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形象逐步樹立。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拉開帷幕,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迎來黃金髮展期。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提出,支持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

借大橋機遇吸引旅客

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內地省市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特區政府與原國家旅遊局建立「促進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聯合工作委員會」,每年召開工作會議,各成員單位開展務實合作,取得積極成果。

2016年頒布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是澳門歷史上首個「五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澳門發展定位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2017年,《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正式簽署,澳門迎來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並將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作為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三大定位之一。

至此,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視野下,被賦予更加豐富的發展內涵、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加堅定的發展信心。

據文綺華介紹,《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出台後,特區政府圍繞規劃推進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69項短期建議中,67項已經開展工作。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特區政府明年將邀請海外旅遊業界、媒體考察港珠澳大橋,借大橋機遇吸引國際旅客。

社會各界聚焦美食之都

文綺華說,去年特區政府出台《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圍繞其中的策略、建議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未來會逐步落實所有政策建議。去年澳門獲「美食之都」稱號,2018年承接去年的工作,將今年定為美食年,希望社會各界聚焦在美食之都上。因此今年整體工作圍繞規劃及美食之都進行,並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此作為主導工作。

去年申報美食之都時,特區政府已定下4年計劃,分六大範疇推進美食之都的相關工作。包括設立跟進及指導機制、對外宣傳推廣,如走入社團及學校推廣,並舉辦美食論壇,邀請學者、廚師開展學術及廚藝交流。此外,特區政府通過文化產業基金啟動扶持澳門本地特色老店的工作。如為特色老店重新設計與包裝,與文化創意業界合作,結合美食進行跨領域的合作。未來會鼓勵「美食+」的跨領域合作,如「美食+電影」「美食+設計」「美食+媒體藝術」等,在不同的領域加入美食元素。

澳門特區政府計劃2019年全年邀請境外旅行社、媒體、航空公司組成考察團,實地考察及使用港珠澳大橋,讓對方熟悉澳門新的基建設施及旅遊產品。因為如果對方未曾使用或不熟悉產品,一般不願意推廣,一定要親自使用,才能認識到港珠澳大橋所帶來的便利性。

明年將迎來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特區政府會在海外舉辦推廣活動,目前有不同構思,比如在日韓、東南亞市場做密集式市場推廣,歐美長線市場也會同步推廣,但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展現中西文化交融精髓

為期約1個月的澳門光影節目前正在舉辦,不少旅客慕名而來,反響熱烈。今年光影節別具特色,新加入3條路線,讓遊客感受不同的光影主題。同時結合澳門美食、人文、建築和文創等元素,展現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精髓,刻畫澳門人的成長印記及回憶,帶領觀眾展開「時光澳游」。除了通過光雕表演、互動遊戲及燈飾裝置,展示澳門的美食文化內涵外,今年澳門光影節首次設立光影美食車和美食夜市,發揮澳門美食之都的跨領域創意。

澳門旅遊業界認為,澳門光影節能吸引周邊城市旅客,建議未來多渠道宣傳,更好地兼顧海外市場,吸引更多國際旅客。同時希望通過智能旅遊分析和評估更好的光影旅遊路線,讓遊客感受不一樣的澳門。

對於澳門以節慶活動吸引旅客的做法,業界紛紛點讚,認為這能突出非博彩元素的一面,有助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相關做法值得繼續推廣與創新。隨著澳門周邊城市紛紛推出光影節和美食節,澳門要不斷增加吸引力,強化休閑形象,從而在競爭中凸顯優勢。

(《人民日報•海外版》     張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