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抉擇,必由之路 ——獻給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1978—2018。

歷史將怎樣定義這風雲激蕩的40年?

這40年,曾面臨被開除「球籍」危險的中國進行了「最有勇氣的制度實驗」,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發展奇跡」。

這40年,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迎來了復興路上最為光明的前景。

這40年,中國人民在跨越時空的變革中不但實現了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更在精神上走向主動,愈加自信。

叩問歷史:40年來,我們靠什麼開辟出一條獨特道路?

探尋未來:40年后,我們該怎樣續寫民族復興的輝煌?

跨越之路:在偉大變革中書寫時代傳奇,鑄就中華民族復興的壯麗史詩

珠江入海口,是為伶仃洋,北抵虎門,東接深圳、香港。

潮漲潮落,歷史與現實在這裡激蕩——

1840年6月,大英帝國堅船利艦上的一聲炮響,擊碎古老帝國的天朝迷夢。

1979年7月,蛇口填海建港的「開山炮」響,改革開放如春雷破空,在中華大地上漸成浩蕩之勢。

2018年10月,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開通,飛架香港、澳門、珠海三地。

舊貌新顏,恍然若夢﹔苦難輝煌,耐人尋味。

2018年12月6日,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對公眾開放第22天,現場參觀人數破百萬。

踏上「行進中國」時光列車,領略祖國河山壯美、日新月異﹔匹配「留聲四十年」經典歌曲,以熟悉旋律喚起時代回憶……宏闊的展廳,猶如穿越40年的時光隧道。

「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名觀眾寫道。

這是經濟騰飛、綜合國力飛速提升的40年:

國內生產總值從3600多億元增長到80多萬億元﹔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這是人民獲得感、幸福感與日俱增的40年:

7億多人擺脫貧困﹔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近9歲﹔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增加30.2平方米﹔2017年中國人均GDP比1978年增長22.8倍……

這是全方位發展、歷史性變革的40年:

協商議事成為從鄉間地頭到國家殿堂的共同景象﹔兒時記憶中的青山綠水正在回歸﹔強軍興軍的壯闊場面豪情萬丈……

40年間,從「最大留學潮」,到「最大海歸潮」,「回到祖國去」被賦予新的時代涵義。

40年間,從「東南飛」進城打工潮,到「鳳還巢」的返鄉創業潮,折射城市崛起、農村蛻變的軌跡。

40年間,從盼著過年吃餃子,到野菜、窩頭重受青睞﹔從街上流行紅裙子,到「復古」潮去了又來……

「相機的快門再快,也趕不上時代變化的腳步快!」拍攝數萬張照片守望浦東變遷,62歲的「老浦東」姚建良感慨。

1  2018年9月20日,八達嶺長城。

皮爾•卡丹進入中國40周年大秀上演。人們又見到老朋友加斯帕德,1979年第一個登上長城的法國模特。

當年照片中,她隨風而舞的七彩裙擺,叩開多少中國人深藏的時尚心扉。外媒曾嘲笑的「10億藍螞蟻」,如今綻放自信而迷人的風採——這次展示的80套時裝款式中,一半是中國設計。

走過40年,中國實現歷史性跨越。

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企業從無到有,佔得120席﹔100多年前建造的京張鐵路旁,技術領先世界的京張高鐵雛形已具﹔「以市場換技術」,正被眾多自主創新成果「走出去」所取代……

40年前,美國《時代》周刊質疑:讓全球1/4的人口迅速擺脫孤立、與世界接軌,有過這樣的先例嗎?!

40年揚帆奮進,讓世界見証「歷史終結論」的終結、「中國崩潰論」的崩潰、「社會主義失敗論」的失敗……

深圳南嶺村,老支書張偉基說:「現在很多香港人願到我們村工作。感恩改革開放!」

前海,改革開放新地標。

沿江高速飛虹跨海,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從「一張白紙」到「最美最好的圖畫」,一座現代化新城躍然眼前。

「實踐証明,改革開放道路是正確的,必須一以貫之、鍥而不舍、再接再厲。」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此宣示。

海濤拍岸,恰如改革大潮,壯懷激烈!

引領之路:在掌舵領航中實現歷史轉折,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庄大道

2018年5月5日,馬克思故鄉德國特裡爾市,迎來一份來自中國的禮物:

一尊總高5.5米的馬克思雕像,在市中心西蒙教堂廣場揭幕,定格中國人民對這位人類思想先行者的敬意。

就在前一天,萬裡之外,人民大會堂,中國共產黨人以最高規格的大會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是什麼力量,讓中國人將百年前傳入東方的真理火種燃燒成不滅的熊熊火炬?

是什麼原因,讓曾經在蘇東劇變中走向低潮的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蓬勃生機?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從鄧小平在1982年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首次提出這一嶄新命題,到2017年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上號召「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殺出一條血路」,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三個有利於」,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1982年的一個下午,10多名義烏農民在縣委門口攔住縣委書記謝高華討說法。

這些「雞毛換糖」的「貨擔郎」,屢屢被罰被抓。

謝高華調查之后,作出了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決斷。壓力隨之而來:個體戶經商對國營商業造成沖擊怎麼辦?

謝高華的困惑,正是當時改革的難題。

計劃與市場,曾如此勢不兩立。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書本上沒有現成答案。

「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不啻一個偉大的發明。

從十四屆三中全會構筑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到十六屆三中全會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系統性安排,再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寫進中央決議,中國共產黨以前所未有的理論和實踐勇氣,譜寫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

閘門一旦打開,會爆發出怎樣驚人的力量?

今日義烏,電商交易額達2220億元,電商賬戶超25萬家,淘寶村近百個……

1980年12月11日,19歲的溫州姑娘章華妹領到用毛筆填寫的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咧嘴笑了:賣紐扣再不用「偷偷摸摸」了。

2018年3月16日,第1億戶市場主體在北京海澱區注冊誕生。「百煉智能」創始人馮是聰從原國家工商總局局長手中接過營業執照。

「前一天網上提交材料,第二天申領到電子營業執照,全程APP辦理。」

從1到1億,從毛筆填寫到APP辦理,從紐扣到人工智能,這是時代和個人命運變遷的鮮活注腳。

40年來,中國市場主體增長200多倍﹔黨的十八大以來,從1300多萬戶猛增到1億多戶。

從「有益的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再到「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締造中國經濟奇跡,非公有制經濟功不可沒。

國有企業改革突飛猛進。中國聯通去年打響央企混改「第一槍」,引入14家戰略投資者。今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從2015年同期的-5.3%轉至6.5%……交出一份V形反轉成績單。

從當年壯士斷腕推進國企改革,到如今向著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中,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展現蓬勃生機。

高舉旗幟,中國共產黨人以一種「接力賽」的制度優勢,不斷將改革進行到底——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東方風來春潮起,弄潮兒向濤頭立。

2012年12月8日, 深圳蓮花山。

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考察就南下廣東,重溫當年改革歷程,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發出全面深化改革新號令。

6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更高舉起改革開放偉大旗幟,以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40年實踐以鐵一般的事實証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發生歷史性巨變的根本原因。」中央黨校教授嚴書翰說。

創造之路:人民是改革的英雄,在求變創新中凝聚起推動歷史前進的磅礡力量

2018年秋分,中國農民迎來第一個豐收節。

安徽鳳陽小崗村,稻穗一片金黃。74歲的嚴立華,忘不了改革與豐收的關聯:「1979年大包干收了千把斤花生、六千斤稻谷,5年也吃不完。」

40年前的那個冬夜,18戶「泥腿子」來到嚴立華家,按紅手印簽生死狀,拉開中國農村改革大幕。

一切歷史,由人民書寫。

1982年,杭州蕭山,召開千人大會傳達中央精神。台上說「鄉鎮企業可以實行承包制」,台下有人喊起來:「我要承包!」他是當地公社農機廠廠長魯冠球。

用自家地裡的苗木折價2萬元作抵押,魯冠球與鄉政府簽訂合同承包廠子,這是萬向集團的前身。

2018年5月,還是在杭州蕭山。萬向集團已發展成年營收超千億元的企業。斯人已逝,繼任的魯冠球之子魯偉鼎召開創新大會,再舉改革大旗,向新能源進軍。

這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安徽農民探索集體土地承包到戶,解放農村生產力﹔廣東東莞群眾率先搞出來料加工貿易,播下「世界工廠」的第一粒種子﹔石家庄造紙廠職工馬勝利率先提出國企承包經營,讓習慣了「大鍋飯」的國有企業面貌一新……

當年,溫州經驗、蘇南經驗爭奇斗艷,承包、鬆綁、放權等改革模式同場競技。今天,重慶「地票」制度探索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上海自貿試驗區探路「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時代在變,源自群眾、來自基層的改革創新精神始終不變。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時代給予的機遇與個人奮斗的激情碰撞,40年間上演一幕幕英雄不問出處、奮斗不分年齡的故事。

一個沒上過一天學、隻會寫自己名字的女人,竟把幾元錢一瓶的辣椒醬賣到全世界。

20多年前,「老干媽」創始人陶華碧借來兩間房,辦起辣椒醬加工廠。

切辣椒,辣眼睛。陶華碧兩把菜刀上下翻飛,瞇著眼睛念叨:「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

一路苦干實干,陶華碧走出人生新天地。她說:「我隻曉得炒辣椒,我隻干我會的。」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左手中指有道傷疤。

40年前一個隆冬,年少的他冒雪修鞋,錐子一滑扎穿手指。用修鞋繩扎起傷口,含著眼淚繼續修鞋。

創業做按鈕開關時,南存輝到上海人民電器廠請退休師傅做指導。老師傅問:「儂請阿拉去做啥?儂要票子還是要牌子?」

「要牌子!」南存輝斬釘截鐵。

要牌子的南存輝,也贏得了滾滾而來的票子。

正泰集團如今已成為世界知名的電氣制造企業。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宏大的國家夢想在人民的奮斗中積蓄成長,激蕩的時代大潮在個人的進步中澎湃向前。

上世紀80年代,柳傳志「下海」經商,在租來的傳達室辦公﹔90年代,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瀛海威在中關村成立,發出「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的吶喊﹔2000年,李彥宏創辦百度,在北大校園張貼招聘廣告……

進入新時代,中關村「車庫咖啡」人頭攢動,今日頭條、滴滴、摩拜等互聯網創新企業風起雲涌……

無數拓荒者接續奮斗,鑄就全球矚目的互聯網產業「高地」。

這是一個埋頭苦干的年代——

走進中國第一家農民工博物館,扑面而來的是電鑽、安全帽、工服,逼真的制衣車間,五顏六色的IC電話卡,蓋著各地郵戳的信件……

「農民工」,改革開放的「時代詞匯」。40年來,數億農民為了生計和夢想,從窮鄉僻壤奔赴希望的城市,形成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遷徙。重慶永川農民康厚明,是其中的一員。

1979年,16歲的他懷著「蓋房子、娶媳婦」的夢想,到一家機械廠當臨時工。他挖過煤,架過線,修過路,造過橋,什麼臟活累活都干過。

「最慘痛的是在廣州打工,想多掙點加班費,左手大拇指指甲蓋被機器切成兩半。」至今,縫針的印記依然清晰。

2008年,農民工康厚明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從風餐露宿的施工現場走進人民大會堂。「有人說我創造了歷史,其實不是我,是我身后的2億多農民工。」

那些背井離鄉的艱辛、輾轉遷徙的勞累、淚眼婆娑的離別,已淹沒在40年改革洪流裡。但他們用汗水澆筑的摩天大廈、橋梁道路,永遠鐫刻在改革開放的恢弘史冊裡。

這是一個負重前行的時刻——

1996年10月,剛滿30歲的河北石家庄人楊千惠最怕的事情發生了——下崗。

「在國營單位工作這麼多年,突然通知你下崗,就像有媽的孩子,一下子媽不要你了……」楊千惠驚慌失措。

她開始打零工、擺地攤、搞推銷。

2003年,楊千惠當起月嫂。如今組建家政公司,帶動數萬名困難姐妹就業。

下崗潮,國企改革進程中悲壯的一幕。十幾年間,全國數千萬職工失去「單位」依靠,在市場浪潮中搏擊。

2002年至2011年,全國累計有4700余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創造屬於自己的榮光。

美國勞工部發布統計報告,中國的勞動參與率達到76%,遙遙領先其他國家。西方人「驚呼」:「可怕的76%,你們中國人就不需要休息嗎?」

因為改變命運的渴望如此強烈,因為追趕時代的腳步如此急迫,中國人民揚鞭奮蹄,用40年走過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之路……

共贏之路:自信地擁抱世界,與世界共創美好未來

2018年11月,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南蘇丹的庫亞•德爾扛著家鄉特產芝麻來了。

7年前,南蘇丹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德爾創立公司。「把南蘇丹農產品出口到中國」是他的夢想。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35個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免費提供展位,讓「德爾們」夢想成真。

曾經,珠江之濱,第一屆廣交會1957年亮相,中國沖破西方封鎖,打開聯通世界的一扇窗。

今天,黃浦江邊,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成為世界貿易史上的創舉,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外媒評價: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口,中國舉辦進博會是在回擊逆流、引領潮流。

從「中國第一展」到「世界第一展」,從出口世界到進口全球,中國華麗轉身蘊含著怎樣的深意?

1978年,剛到內地的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陳奇偉,隻看到四種顏色:藍、綠衣服,橘子水,紅旗。「如今,中國已繽紛多彩。」

那一年12月13日,可口可樂公司與中糧總公司簽訂協議,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大陸的美國企業。中糧引進可口可樂的「尚方寶劍」不是中央的紅頭文件,而是領導人手寫的一張紙條。

40年后的2018年7月,美國車企特斯拉宣布超級工廠落戶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整車企業。

讓企業下定決心的是一張「清單」——十多天前,中國公布2018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取消。

從一張「紙條」開啟中外合資大門,到一份「清單」實現外企獨資經營夢想,40年,中國開放已是一日千裡。

2018年11月4日,進博會開幕前夜,經由盧浦大橋穿越黃浦江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腦中閃現第二天發言的主旨:橋。

在她看來,中國人擅長架橋:過去40年架建三座橋梁——改革開放架起通向世界之橋﹔轉型升級是通向繁榮之橋﹔國際合作搭起通向未來之橋。

誠如拉加德所言,「入世」是中國聯通世界的金橋。

代表中國參加入世談判的原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說,中國不僅履行全部入世承諾,而且做得更多,已成為對最不發達國家開放市場程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打開國門,開放區域與領域拓展:從蛇口工業區設立,到五大經濟特區誕生﹔從以沿海城市開放為主,到形成陸海聯動、東西互濟的開放版圖……

打開國門,產業在「引進來」中發展:通過中外合資,2001年中國一年隻有幾款新車面世,如今全球每3輛售出的新車中有1輛來自中國。手機1G時代全靠進口,2G時代大量合資,3G時代自主突破,如今4G時代開始並跑……

打開國門,經貿規則在與世界接軌中革新:從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一枝獨秀」,到12個自貿試驗區「雁陣齊飛」﹔5年內,負面清單從190條縮短至45條,創新經驗正被廣泛「移植」……

數字見証開放創造的「奇跡」:

1978年到201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782倍,貿易伙伴由40多個增加到231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7年底,中國實有注冊的外資企業約54萬家,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1.8萬億美元。

5年前一個宏大倡議——「一帶一路」開局了。

「在大家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中國企業來了。」

對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工人們來說,兩年前的窘境歷歷在目。擁有百年歷史的鋼廠曾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管理不善卻讓它瀕臨倒閉。

2016年,中國河鋼集團收購該廠,改造設備,當年工廠就實現盈利。市長亞斯娜•阿夫拉莫維奇說,5000名員工的家庭有了穩定收入,城市蓬勃發展,「甚至連出生率都在全國排名第一」。

「救活一座廠、帶動一座城」的故事,是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與世界合作共贏的寫照。

共建從理念到行動,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從倡建亞投行到出資設立絲路基金……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和變革的「發動機」。

津巴布韋總統埃默森•姆南加古瓦,上世紀60年代在北京大學學習馬克思主義,他用一隻手就能盡數北京的高層建筑。2015年,他訪華時發現北京已成為一座現代化都市。

「中國能取得這樣的變化,與開放密切相關。」姆南加古瓦說,要在津巴布韋開啟開放的春天。

從增長貢獻、貿易貢獻,到減貧貢獻、綠色貢獻,再到發展經驗貢獻、社會治理經驗貢獻,中國成為世界和平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維護者和推動者。

2018年11月18日,美國《紐約時報》以《沒有失敗的土地》為題評價中國——「世界曾以為它將改變中國。然而中國取得了如此壯觀的成功,它已經改變了世界。」

復興之路:奮進新時代,中華民族必將在不斷深入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夢想成真

海口三角池廣場,一塊鐫刻「闖海魂」大字的褐色石頭矗立,無聲訴說當年「十萬人才下海南」的奮斗故事。

今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整整30年。當自貿區、自貿港的藍圖鋪展,「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啟動,半年吸引2.7萬人,一段新的改革傳奇正在書寫。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放眼全球,國際風雲多變幻。

無人駕駛、無人工廠的前景日漸清晰,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新技術正在顛覆舊日的世界﹔貿易保護主義再起、單邊主義抬頭,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經歷大變局。

直面現實,無限風光在險峰。

質量不高的老問題亟待解決,成本壓力、需求升級等新問題凸顯﹔看病上學就醫難題待攻克,人民對公正、公平的要求不斷提高。

「越是環境復雜,我們越是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新時代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就是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跨越。

「成長的煩惱」,隻能在進一步成長中解決。

中國由大到強的新征程中,唯有改革才能激蕩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調動人才這個「第一資源」。

9年前,合肥將科技成果鑒定圖章鎖到保險箱,以市場論英雄。

當年冒險之舉,今天回報豐厚。在創新支撐下,合肥「跨欄」式奔跑:汽車、平板顯示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加速成長。

武漢打造「中國光谷」,無錫聚焦物聯網,貴陽發力大數據……各地以改革激發創新,搶佔制高點。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激勵人才,重在改革。

中辦、國辦今年7月公布了《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

浙江大學出台政策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將個人收益分享比例提高到70%。

「科研人員不再閉門搞研究,而是常跑工地跑現場。喊了多年的科研成果落地迎刃而解。」浙大能源工程學院院長高翔說。

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需要簡政放權激發活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層面核准的投資項目數量累計減少90%,從「最多跑一次」到「不見面」審批各地探索百花齊放……

世行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

「軟環境」變成「硬實力」,未來改革仍大有空間,簡政放權任重道遠。

新時代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擁抱碧水藍天,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資源,養老保險全國「漫游」,解決「執行難」兌現「法律白條」……

人民新期待,改革新指向。

日前,安徽、浙江完成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第三輪續約。

6年前,新安江流域「億元對賭水質」開啟生態補償新機制:年度水質達標,下游浙江付給上游安徽1億元,否則相反。3年后,「對賭」金額升至2億元。

今日新安江,一江清水。

放眼未來,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教育公平,無論是社會保障還是司法公正,人民群眾的新需求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文章。

新時代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就要在放眼世界中把握時代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

國門越開越大——

銀行、証券、保險等關鍵市場今年擴大開放,中國關稅總水平由上年9.8%降至今年7.5%……

中國的改革開放,在全球化進程中推進。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世界大舞台中上演。

面對世界百年未遇的大變局,有的國家以鄰為壑、孤立封閉。

新時代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這是中國作出的抉擇。

「兩件大事加速了復興的進程: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的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得以實現。」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冷溶說。

仿佛歲月的回響,80多年前,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中暢想:「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眺望未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一定會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一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正向我們走來——

再過2年,2020:到那時,「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千年夢想將在我們這一代手中變為現實,中華民族將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

再過17年,2035:到那時,人類歷史上將迎來工業革命以來,一個10億人口以上超大規模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偉大奇跡。

再過32年,2050:到那時,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將屹立在世界東方,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將要實現。

走過40年,我們從未如此自豪。

邁向新征程,我們更加自信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