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選者聯盟」變成了「復仇者聯盟」

蘇貞昌「內閣」組成後,凸顯了兩個特點,其一是沒有呈現在民進黨輸電「九合一」選舉後,黨內中生代強烈要求的「改革」訴求,及對行政政策作為進行檢討的要求。因為只是因應賴清德的辭職,更換了正副院長,及調整了個別閣員之外,基本上就是由必須為「九合一」敗選負責的團隊各部會首長回任,有人說這凸顯了民進黨缺乏人才,但其實其所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折射了蔡政府的權力傲慢,因而認為無需對行政政策進行檢討,更無需改革,一切沿襲過去兩年多的做法就是了。實際上,蔡政府粗暴「拔管」,是惹發中產階層強烈不滿,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教育部長」葉俊榮深明這個原因,因而採取了適當的措施讓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這本來是幫助蔡政府紓解部分民怨的好意,但蔡政府不但責怪葉俊榮,而且還趁著「行政院」重組之機,讓「拔管案」的始作俑者潘文忠回巢出任「教育部長」,這等於是故態復萌,堅持反改革,就此下去,民進黨在•二零二零年還將會慘敗一次。

其二是正副院長蘇貞昌、陳其邁,還有「交通部長」林佳龍,都是在「九合一」選舉中的敗將。其中蘇貞昌大輸三十萬票,林佳龍丟失了台中市,陳其邁也無法為民進黨守住高雄市這個民進黨「大票倉」,因而被嘲笑為「敗選者聯盟」,或「失敗者聯盟」。

而就在上任只有兩天,這個「敗選者聯盟」,卻已變成了「復仇者聯盟」,這三名敗選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專門針對其在「九合一」選舉中的對手。從蘇貞昌的暗示「六都」市長都不用參加「行政院會」,到陳其邁拒絕協助高雄市的建設,再到林佳龍的針對台中市長盧秀燕停蓋山手線、優先推動捷運藍線,堅持要按原計劃推動山手線,都是如此。

直轄市長參加「行政院會」,這是過去長期的慣例,連陳水扁「當家」時也沒有取消。馬英九政府時期,雖然民進黨佔據了四席直轄市長,國民黨只有一席,也堅持了這個慣例,讓幾名民進黨籍的直轄市長,與藍軍的部會首長一道政府的各項重大決策。但蘇貞昌前日正式就任「行政院長」並舉行首次「行政院會」,就以這是「臨時院會」為由,沒有通知「六都」出席,還刻意解釋一番,聲稱「六都」首長是列席「行政院會」,連出席都不是,而且「六都」首長實在很忙,院會工作繁重,「六都」首長跟這些討論的事情,有些也毫不相干,所以他建議成立「中央與地方建設協調會報」,由「政務委員」們主持,讓包括「六都」在內的地方首長在協調會報討論,不用在「行政院會」「講的落落長」。

倘蘇貞昌的這個說法成為制度,就顯得他的民主風度是「零」,不願在「行政院會」見到打敗他的侯友宜,也為陳其邁不願見到打敗他的韓國瑜創造條件。實際上,選敗者一躍成為勝選者的頂頭上司,當然是「一朝令在手,便把權來行」。雖然這對「自己人」鄭文燦、黃偉哲也不公平,但其實就是要卡住國民黨籍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高雄市長韓國瑜,及目前對蔡英文爭取連任最具威脅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不讓他們參與「行政院會」,避免他們在「運回•院會」上參與「行政院」的決策,尤其是籍此機會提出財政撥款,落實建設計劃等訴求。因此,另立一個將「六都」首長與其他縣市長混在一起的「中央與地方建設協調會報」,來剝奪「六都」首長出席「行政院會」的機會,也是要肆意貶低打敗自己的侯友宜等人的直轄市長的身格,與其他縣市長「同一位階」。

這個行為,除了是折射了蘇貞昌的個人道德不夠風度之外,更重要的是,是要籍此阻止「地方包圍中央」的態勢,不讓國民黨的地方政府獲得政績。實際上,一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獲得十五席縣市長,民進黨僅得六席,餘下一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雖然是無黨籍,但卻對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願景構成最大的威脅。這個態勢被人們形容為「地方包圍中央」。因此,蘇貞昌提出的這個企劃,也是要刻意拉高「中央」的高度,以淡化地方包圍「中央」的壓力。當然,更是要防範柯文哲參與「中央政府」層次的決策,不讓他在此層次獲得任何有利條件。

如果說,蘇貞昌的「復仇」是以間接方式實施,尚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態的話,「交通部長」林佳龍針對台中市長盧秀燕停蓋山手線、優先推動捷運藍線的競選政綱內容,聲稱山手線目前已在進行,將要求地方政府提出具體報告,否則按原定計劃推動,就是直接地打臉打敗他的對手盧秀燕了,藉著他擁有的「中央」交通預算權力,對選戰中對手提出的政綱,進行報復式的反制,完全無需使用「遮羞布」。

陳其邁對韓國瑜使用的招數,也不相伯仲。同樣也是將在高雄市長選舉過程中對當地建設尤其是捷運規劃的爭論,帶到「中央」的層面,並以此來施壓地方。而且一分錢的補助款都不劃撥給高雄市,讓韓國瑜的各種競選「支票」無法兌現。

(發自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