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 嫦娥四號棉花種子發芽

【香港中通社1月15日電】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後,其搭載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15日發佈的最新照片顯示,試驗搭載的棉花種子已經長出了嫩芽,標誌著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

棉花種子長出嫩芽

據央視新聞報道,嫦娥四號15日最新傳回的圖片顯示,棉花的嫩芽長勢良好。這是在經歷月球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等嚴峻環境考驗後,在月球上長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實現了人類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長培育實驗。此次在月球上進行的生物科普試驗選擇了棉花、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作為樣本,將它們的種子和蟲卵帶到月球上進行培育。

據瞭解,此次科普試驗的生物物種篩選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由於載荷大小有限,要求裏面的動植物不能佔用過多空間,因此首要條件就是“個子小”;同時,還要能够適應月球表面的極端條件,要求動植物能耐高溫、耐凍,並且能抗輻射和抗干擾。

另據新華社此前報道,進行此次月面生物實驗的科普載荷為“月面微型生態圈”,它由中國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組織、重慶大學牽頭研發。據介紹,在真空、微重力、極端溫差的外界條件下,“月面微型生態圈”內將保持1至30攝氏度,以及適當的濕度,並通過光導管引進月球表面自然光線,創造植物生長環境。

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落月,實現著陸器和巡視器兩器分離、玉兔二號巡視器月面行走,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月背影像圖,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新京報》援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未來主要有三大類科學探索任務:關於著陸區的地形地貌研究,嫦娥四號將“身臨其境”近距離探測,通過玉兔二號月球行走獲得月背第一張地質剖面圖;關於月球週圍的空間環境,包括宇宙輻射、太陽輻射、太陽耀斑爆發對月球空間的影響等;以及研究月球的物質成分。

大國氣度向美方提供探月數據

香港中通社1月15日電 有報道稱,在中方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提出希望中方提供嫦娥四號著陸經緯度和著陸時間以便其科學研究,中方都給予了合作;但此前美方曾對中國探月工程設置技術障礙並多次拒絕向中方專家發放赴美簽證,干擾兩國航天專家正常學術交流。

針對上述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5日援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中方本可以選擇不告訴美方相關信息,但是中國作為大國,就要有大國的姿態、大國的氣度。華春瑩稱,吳院士這番表態體現了中國航天人和中國科研工作者自信開放的胸懷,也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自信開放的大國的氣度和風範。

華春瑩指出,科學技術的進步本來就應該服務於全人類的和平與共同進步,中方認為世界各國在開展科學技術合作的時候,都應該本著推動全人類發展進步的理念,秉持開放、合作、包容的心態。

華春瑩同時表示,中方願繼續本著這樣的精神,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就太空探索開展交流與合作,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外太空作出更多新的貢獻。

據介紹,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就月球與深空探測合作進行了討論。嫦娥四號任務發射前,雙方商討利用美方已在月球軌道運行的LRO衛星觀測嫦娥四號著陸,開展科學研究。為此,美方向中方提供了LRO衛星的軌道數據,中方團隊向LRO團隊提供了著陸時間和落點位置。

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李國平本月14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方在嫦娥四號任務的論證過程當中,高度重視航天國際合作與交流。李國平還稱,歡迎各國同行參與到中國後續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測工程,特別是即將啟動的在月球南極著陸任務,將向國際社會在軌道器和著陸器上分別提供10公斤的載荷搭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