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及就業應再創新舉 鄒玖勝

2019年深澳合作會議日前在澳門政府總部舉行,雙方簽署了三份合作備忘錄或安排。其中,在《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及就業項目合作框架備忘錄》中,澳門勞工局和深圳市港澳辦達成共識,共同研究推動深澳兩地人力資源培養,促進兩地人才交流,為澳門青年提供更廣泛的交流、實習及就業機會。隨著這一消息的推出,不難想像未來將有更多的澳門學生擁有機會到深圳進行交流、實習與就業,澳門學生在其職業規劃與發展上將迎來更廣闊的的空間。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該會議開場發言時表示,一直以來,深澳兩地在經貿交流、會展合作、文化往來、青年創業和公務員互訪等領域,已建立了堅實的合作基礎。特區政府希望借助深圳在科技和創新領域的優勢,繼續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努力和貢獻。

確實,行政長官崔世安所說的兩地合作早已開始,例如2010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與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簽署《優質誠信澳門遊合作備忘錄》,希望深澳兩地旅遊業能健康發展及維護澳門遊市場秩序;2014年深圳與澳門合作會議在澳門舉行,雙方簽署了《關於加強經貿交流與合作的協議》及《旅遊合作備忘錄》;2015年澳門特首崔世安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到深圳出席深澳合作會議,雙方就該年深澳合作重點工作進展通報,商談明年合作內容,並簽署《關於深化深澳合作,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備忘錄》及《旅遊合作備忘錄》;2016年深澳合作會議簽署《關於共同推進深圳前海、澳門青年創業孵化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深圳市文體旅遊局關於開展全民閱讀合作備忘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深圳市文體旅遊局旅遊合作備忘錄》共三份協議或備忘錄等。可見兩地合作層次不斷深化,合作領域也在不斷拓展。

而在這一過程中,又以旅遊業簽署協議最多,合作層次最深,因著澳門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旅遊業對澳門經濟影響甚大,故兩地首要加強旅遊業的合作,其取得的成果也是豐碩的,2014年至今,澳門的旅遊市場規模始終保持3000萬人次以上。但若想更好地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必須在發揮自身服務業的優勢上,進一步提高自身競爭力,亦即國家提出的希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而這需要相應的人才。《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及就業項目合作框架備忘錄》正是澳門政府踏出的一步,希望可採用先行先試,推動制度和政策創新。

正如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指出,在青年合作上,透過合作備忘為本澳青年安排實習及就業機會,讓他們在國家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有更優質的職業生涯規劃,也讓本澳青年對國家發展有更多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一語道破此前澳門青年一直面臨的「窘境」,青年的職業生涯發展格局太小。在這個小城裡,旅遊博彩業基本控制了澳門的人才流動,澳門的本地大學生畢業後大部分是流向酒店博彩行業,往往造成本澳青年的職業生涯規劃過於固化,而不利於提升本澳的綜合競爭力。另一方面,由於地理位置與歷史因素,澳門青年較偏向於保守心態,對國家發展情況確實不夠了解。

因此,為進一步培養人才,去年來政府便開始不斷提供合適條件,加強澳門青年到內地交流,支持青年成長成才。例如去年7月2日,「澳門大學生暑期橫琴實習計畫」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穀啟動,來自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理工學院四所澳門高校的大學生,進入到橫琴新區管委會澳門事務局、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等政府機關、國有企業、金融機構、知名民企共21個單位進行為期四周實習。據說該活動受到了澳門大學生的普遍歡迎,以致很多崗位很快就被搶報一空;同樣是7月初,人才發展委員會與廣東省港澳事務辦公室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暑期實習計劃」,共有三十五人報名,經過面試甄選出廿二名實習人員前往廣州的頂尖企業實習一個月,實習崗位包括資訊科技和創意設計、會計金融、旅遊會展、餐飲廚藝及城軌維修管理五類;去年10月14日澳門特區政府在澳門舉行「粵港澳大灣區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並以「共建大灣區青年合作發展新平臺」作為會議主題,邀請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逾二百三十位青年代表出席,並邀請全國政協委員梁勵、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以及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共四位嘉賓分享,希望藉活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的交流。

事實上,澳門特區政府一直以「立足澳門、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為方針,鼓勵青年到大灣區城市創新、創業和就業。澳門基金會自二○一六年啟動「千人計劃」以來,不斷舉辦多項交流及實習計劃,去年7月份更推出「『千人匯』大灣區1+1體驗式實踐計劃」,安排19名「千人計劃」學員到大灣區不同城市的企業中實習,包括深圳市及廣州市的兩間企業中實習,並到X-space國際青年創客峰、佛山三山新城、廣州英諾創新空間等創新創業基地進行考察,從而加深對大灣區城市群的認識、親身體驗內地的經濟發展,並吸取內地的先進經驗,擴展視野、提升自身能力,在未來為澳門特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但是從以上相關數據我們可以得知,澳門青年在參與內地交流、實習及就業的數量、範圍仍未足夠,政府推出的短期計劃只能吸引少數人參與。反觀臨埠香港在這一方面,則相對走在前面。例如去年6月1日, 「2018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畫」在廣州啟動,300多名香港大學生進入廣州大型國企及行業領軍企業開展實習工作;6月11日,「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畫」在珠海啟動,來自香港8家大學的25名學生進入珠海開展為期四周的實習。除了珠海,在去年暑期,就有數千名香港青年學生到內地多個城市進行實習交流活動。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香港特區政府還推出多項暑期實習計畫。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的未來是要不斷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能提供更多的機會讓香港青年人了解國家最新發展,這個是特區政府必須要做的。

除了香港特區政府推出計劃引導外,香港高校也在不斷尋找合作推進交流。據了解,香港科技大學將在廣州南沙建設分校區,此外,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均在大灣區城市設有研究院、或與大灣區內高校採用聯合辦學的模式開學或學院,以積極探索香港與內地在教育、科研領域的深度合作。港科大校長的史維曾明確指出,開辦分校是想增強港科大本校欠缺的部分,期望分校與本校發揮協同效應,促成學生以至香港與大灣區內城市的良性互動,創造雙贏。而在另一個維度上,香港學生就讀內地大學補助力度的升級,則再拉近了粵港澳三地青年交流的距離。據了解,「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畫」金額將從下學年起調升12%。未來,符合要求的香港學生最高可獲每年16800元(港幣)全額資助。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畫」的調整,是為了適應內地大學學費、生活費等的變動。正是在降低港生進入內地求學的門檻。

因此,未來澳門是否也可參照香港在這一方面的經驗,配合《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及就業項目合作框架備忘錄》,引導澳門高校展開與深圳高校的合作,進行設立分校,或設研究院、或與深圳高校採用聯合辦學的模式開學或學院。此前,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曾建議,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粵港澳三地政府和大學合作、社會參與創建一所新時代新型聯合大學,作為區域高等教育合作平臺與樞紐,以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突破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體制壁壘,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與跨越式發展。這可以設置成一所以一定實體校園和運行機構為依託,跨區域、多校園、跨學科、綜合性、國際化的聯合大學,既不是一所傳統大學,也不是虛擬大學,而是一所「虛實結合」的新時代新型大學,形成一個高度開放、包容的合作樞紐與共享平臺。亦可由粵港澳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與科技創新基金,包括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教育與科技合作專案推進等,以及用於資助合作研究課題、教師互聘互訪、學分互認、產學研合作等費用。

相信這是一個立足灣區的頂層創想,當然這需要粵港澳三方共同努力推動才有可能實現,但是現時在配合《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及就業項目合作框架備忘錄》上,澳門應該主動引導本地高校與深圳高校的交流,不斷的深化合作,推進實習與就業項目的合作,未來不斷向建設「灣區聯合大學」靠攏,到時方可佔得有利地位。

此外,澳門特區政府也可引導澳門高校與深圳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通過合作,深圳企業可利用澳門高校的名聲吸引市場上更多的人才,而澳門高校則可通過深圳企業培養技術型人才,從而創造雙贏。例如去年3月28日,澳門科技大學與深圳市坪山區人民政府及深圳市和順堂醫藥有限公司在深圳簽署了三方合作框架協議。根據框架協議,坪山區人民政府將為和順堂醫藥公司和澳門科技大學的戰略合作提供高端人才引進、政策資金支持等服務保障。澳門科技大學與和順堂醫藥公司將共建「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實習基地」,並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成果轉化應用、科技產品研發與科技服務、組建研究和產業化機構、推動「一帶一路」中醫藥合作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總而言之,澳門應更加主動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而《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及就業項目合作框架備忘錄》則是先行推動澳門青年放眼灣區建設,提供給他們更多實習與就業的機會,這是一項長線投資工作,是值得政府作為重點工作給予引導與支持。此外,是次簽署該項協議的澳門代表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事務局代局長陳元童,他是原人資辦副主任,在16年出任勞工事務局副局長,主要負責領導就業廳和聘用外地僱員廳的工作;而深圳代表為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蔡穎,對港澳事務熟悉。相信這種組合對於推進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及就業項目合作有很大的幫助,期望未來兩地可以展望有新的深層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