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為,共議統一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

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講話的幾點感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擘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兩岸關係、完成袓國統一大業的宏偉藍圖,是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綱領性檔。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講話精神的貫徹落實,兩岸關係將由此展開嶄新的局面。

第一是旗幟鮮明談統一。講話通篇的主基調就是統一。歷史回顧圍繞統一展開,核心要義圍繞統一論述,重大結論圍繞統一做出。講話系統回答了兩岸統一的道義所依、民利所在、經驗啟示、現實進展、未來路徑、時間節點等重大問題,向海峽兩岸中華兒女清晰地指明瞭在攜手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實現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和努力方向。海峽兩岸原本就沒有否定統一的問題,只是在何時、以何種方式、依靠何種力量統一的問題。特別在中華民族前所未有接近偉大復興目標的今天,講清兩岸統一相關重大問題,是現實和緊迫的要求。其中,關於兩岸統一的時間節點,可謂全國人民十分關心、台灣同胞極為敏感、國際社會髙度關注的問題,講話比黨的十九大報告有關內容更為明確,就是臺灣問題「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可謂斬釘截鐵!

第二是平等協商議方案。講話創造性提出了兩岸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及過渡時期制度性安排的具體方案,核心是「兩制」臺灣方案。講話明確指出,「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換言之,和平統一不是強加於人,也不是單方面的決定,是商量著來。從講話精神看,推進協商的要點有四點:一是協商的基本遵循。就是「和平統—、一國兩制」這一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脫離這個前提,不是不切實際便是不明就裏。由於歷史和政治原因所導致的島內民眾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誤解、模糊認識需要宣傳疏導,更需要用很具象的方案體現其優越性,這也是協商「兩制」臺灣方案的另一種必要性所在。二是協商的島內對象。和平統一最終要靠兩岸雙方政治談判實現;政治條件不成熟或不放棄「台獨」的政黨執政時,可先與臺灣承認「九二共識」的任何政黨、團體與人士,「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臺灣任何政黨、團體同我們交往都不存在障礙。」這其中包括其推舉的代表性人士,進行民主協商,形成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要在協商過程充分體現臺灣同胞的意願,使方案接地氣、合民意。三是協商的啟動時間。講話發表之日,應當就是協商開啟之時。平等協商、共議統一能否迅速展開,關鍵看臺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和人士的膽略和魄力。四是協商的主要議程。總的是結束政治對立、實現國家統一。具體似可分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性安排方案」「『兩制』臺灣方案」。實際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提供的是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基本思想或思路,但不是具體的統一方案,兩岸統一的具體方案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下具有相當程度的發揮空間。只要堅持「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什麼都可以協商,中國人跟中國人談總是好辦的。兩岸下一步協商的是中國統一的臺灣方案,不是臺灣「獨立」變相方案,不是「維持現狀」的永久安排。

第三是武力手段反分裂。這次講話重申「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可謂引人注目。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考慮到島內的特殊情況,雖然大陸方面在武力震懾「台獨」和干預勢力上做得更多、更實了,但說得少了。此次再次重申,並且還打破先禮後兵的慣例,放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論述前提出,筆者理解有遠因和近因兩方面。遠因是,講話作為指導新時代推進對台工作、完成袓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綱領性檔,必須有言在先、勿謂言之不預,以維護和平發展大局;近因則眾所周知,當前兩岸和平穩定局面實實在在地面臨著民進黨當局執迷不悟、挾洋自重的挑戰,面臨著美國等干預勢力加大干涉臺灣問題力度,「以台制華」牟利的挑戰。值得指出的是,講話嚴正指出,「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預示著大陸將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舉措,不但遏制「急獨」,更要堅決遏制住「漸進式台獨」。在遏制「漸進式台獨」和「去中國化」上,大陸方面一直沒有含糊,我們所進行的一系列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強硬舉措,矛頭所向更多的就是針對民進黨當局的「漸進式台獨」和外國干預。「台獨」分裂勢力要放棄幻想,不要以為可以「維持現狀」為幌子掩護「漸進式台獨」,以為大陸對這種「溫水煮青蛙」伎倆無計可施,大陸方面絕不會以容忍「台獨」的空間換取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

第四是融合發展漸統一。兩岸和平統一進程應當由兩個並行過程組成,一個是兩岸平等商談統一及其過渡方案過程,一個是兩岸融合發展建構統一國家體系過程。習總書記從臺灣同胞最關心的安全、發展、尊嚴需求出發,以生動的語言、接地氣的觀點,闡述了統一的好處,可謂情真意切,語重心長,必定會引起臺灣同胞的強烈共鳴;進一步提出有別於以往「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的說法,代之以「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可謂「同等待遇」的升級版或完整版,勢必激起臺灣同胞更大的熱情和期盼。下一步的「同等待遇」可能不僅限於既有的方面,還可能在既有的基礎上向深度和廣度拓展,使得臺灣同胞「有更多獲得感」,能更全面「共用民族復興的榮耀」。既然兩岸都是中國人,就要「中國人要幫中國人」。隨著兩岸關係逐步推進、各項制度交流合作機制逐步完善,兩岸融合發展的理念之種必將落地生根、結出和平統一的燦爛花朵。講話再次重申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就是對臺灣同胞在重大政治關頭做出正確抉擇的回應。

第五是心靈契合增認同。統一不僅需要實際利益牽引,更重要的是做到心靈契合。唯有建立在心靈契合基礎上的高品質統一,才能實現「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在祥和、安甯、繁榮、尊嚴的共同家園中生活成長」。所謂心靈契合,具體就是兩岸要具備建立在共同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基礎上的認同。達到這個目標的根本途徑一靠中華文化,「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二靠交流交心,交流互鑒、對話包容,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第六是中國統一利世界。長期以來,國際上特別是周邊部分國家有人對中國統一有疑慮,認為兩岸一旦統一,中國會放手搞霸權;兩岸對立有利,可以利用矛盾從中漁利。故對兩岸統一,阻撓者有之,「以台制華」者有之。習總書記講話直面這個問題,簡明扼要地闡釋了中國統一對他國的發展、安全和進步事業的巨大好處。這既是道理的闡釋,也是中國政府的莊嚴承諾。臺灣問題是中國發展的障礙,但永遠不會是中國謀求霸權的障礙,中國永遠不稱霸是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基本國策。同時,任何國家、任何勢力要阻擋中國統一,也是不可能得逞的;利用臺灣問題圖謀不正當利益,只會被中國人民唾棄。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統一從來都不是將來時,而是現在進行時。無論在民族復興進程中逐步解決、兩岸平等協商、從和平發展制度化安排到最終統一,還是兩岸融合發展、心靈契合、認同一致等等,都需要時日,「前進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只要海峽兩岸和衷共濟、共同奮鬥,就一定能在可預期的將來完成袓國統一大業。

(鄭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