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拒絕低溫危害

  寒氣逼人的嚴冬,「冬季低溫症」多發,給人們,特別是老年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醫學調查表明,60歲以上的老人在氣候惡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氣候正常的冬季高60%。所以,冬季需要謹防低溫症的發生。

天冷易發低溫症

低溫症是指人體的核心溫度降至35℃或以下。氣溫較低時,人如果缺乏適當保溫設備,或長期暴露在低溫環境下,身體熱量損耗超過產能速度,就會出現體溫下降。當體溫降到35℃以下時,人體即已進入失溫狀態,出現低溫症。

老年人容易患低溫症,是因為老人的身體機能都已老化,體內產生的熱量在減少,對溫度變化的敏感性也在降低,遇寒冷環境,皮膚血管不能很好地收縮,丟失的熱量也較大,不能使體溫維持在良好水準。此外,兒童、長期營養不良者、長期服用安眠藥或酗酒者,也容易患上低溫症。

低溫症危害健康

低溫症的表現為行動遲緩,身體協調能力下降,判斷能力減弱等。如果患者體溫降至25℃以下,死亡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低溫症並不是突發性疾病,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悄悄來臨並逐漸加重的。較輕微的低溫症患者,會出現皮膚和手腳冰涼、面色蒼白、神志迷亂、說話含糊不清、腳步不穩及不自覺的震顫等病症,老年人也可沒有震顫反應。若體溫繼續下降,患者會停止震顫,出現肌肉僵硬、心跳減慢和神志不清。在最嚴重的情況下,患者會出現血壓降低、心律不齊及昏迷的症狀,並有心臟停頓甚至死亡的危險。有的患者皮膚可出現大理石樣涼感,還有患者暴露部位並不發白或發青,而表現為發紅。臨床上要注意鑒別,以防影響治療。

保暖防寒是關鍵

低溫症的預防主要是防止體溫的大量散失,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預防冬季低溫症,首先要注意保暖,除了禦寒衣被要充足,居室溫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睡眠時,床上要採取一些保暖措施,如使用電熱毯、熱水袋加熱被窩。外出時應特別注意保護頭和腳。對於老人,要鼓勵和幫助能活動者在室內做適宜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種花養鳥等,使體內產熱;密切觀察老人狀態及經常巡視老人的房間,在夜晚入睡時為老人蓋好被褥,調好室溫。老人體溫過低時要及時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可用溫水給患者洗抹四肢,既能供給部分熱量,又可促進血液迴圈,緩慢增高體溫。

選擇禦寒的食物

在冬季要適量選擇有禦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以溫養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防寒能力,維持機體組織正常功能,抗拒外邪,減少疾病的發展。中醫認為,在冬季應進補性溫和能禦寒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魚、麻雀、鴿、鵪鶉、海參、枸杞、胡桃、糯米、胡蘿蔔、山芋、青菜、雞肉、帶魚、豬肝、豬肚、藕等。此外,受冷後應進食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但不可以飲酒,飲酒只會幫助身體散熱,使人酒後更覺寒冷。老人的低體溫也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應及時就醫治療,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