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臺灣同胞書》如何彰顯民族統一的家國夢

1月2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首場重要活動,提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

國統一的5點主張。數百名與會者凝神聆聽,其間響起十多次熱烈掌聲。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習近平說,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

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今天就讓我們回望歷史,看看《告臺灣同胞書》這一重要文獻是如何問世的,它對祖國統一有哪些重要影響?

《告臺灣同胞書》出臺前的歷史背景

1978年底,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深刻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地摒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全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告臺灣同胞書》就是在這一大背景下出台的。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這是一件歷史性的大事。中美建交有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也為完成祖國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當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了關於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炮擊的聲明。眾所周知,195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島實施了炮擊和封鎖,雖然打的是蔣軍,但主要目標是打擊美國分裂中國的企圖。炮擊金門將軍事鬥爭、政治鬥爭與外交鬥爭有機結合,融為一體,成功地把握了戰爭的發展方向,穩操戰爭主動權,既嚴懲了蔣軍,又挫敗了美國干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捍衛了國家的主權與尊嚴。

1978年末,中美兩國達成建立外交關係的協議,一個基本前提就是美國武裝力量撤出台灣海峽,由中國人自己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美國當時同意了,同時美國政府也撤銷了對臺灣的「外交」承認,廢除了1954年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在這樣一種國際背景下,既然外國勢力撤出了,中國人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用和平商談的形式解決。正是基於這一點,才有了《告臺灣同胞書》和停止炮擊金門馬祖的聲明。

《告臺灣同胞書》於1979年新年發表

島內情況在兩岸分離30年來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方面臺灣經發展較快,生活水平較高,多數民眾安於現狀、求穩怕亂,不希望重起戰亂;另一方面,島內一些愛國的有識之士,特別是跟隨國民黨去台的大陸籍老兵及其親屬要求兩岸統一、早日結束骨肉同胞被人為分離之悲劇的呼聲越來越高。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亦實事求是地根據臺灣島內實際情況的變化務實調整對台政策,正式提出了「和平統一」戰略,取代了過去「解放臺灣」的提法。

《告臺灣同胞書》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

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名義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感情真摯,言辭懇切,且字字句句都有千斤分量。它的開頭這樣寫道:

「親愛的臺灣同胞們:今天是一九七九年元旦。我們代表祖國大陸的各族人民,向諸位同胞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祝賀。昔人有言: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歡度新年的時刻,我們更加想念自己的親骨肉——臺灣的父老兄弟姐妹」。

情真意切的開頭是起草者譚文瑞獨具匠心的佳作。這位時任《人民日報》國際新聞部副主任至今仍記得,中國社科院首任院長胡喬木委託他起草時特別囑咐過:「要以平易的而非教訓人的語氣娓娓道來;要半文半白,而不能用平常的社論語言」。譚文瑞的理解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對方聽得進」。

《告臺灣同扁書》指出了兩岸隔絕多年的悲劇。.「我們知道,你們也無限懷念祖國和大陸上的親人。這種綿延了多少歲月的相互思念之情與日俱增。自從1949年臺灣同祖國不幸分離以來,我們之間音訊不通,來往斷絕,祖國不能統一,親人無從團聚,民族、國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所有中國同胞以及全球華裔,無不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

《告臺灣同胞書》宣佈了我們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闡明了實現祖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希望台灣當局以民族利益為重,對實現祖國統一做出寶貴的貢獻。

《告臺灣同胞書》期望兩岸早日結束軍事對峙,並首次提出「三通」的構想。30年後,「三通」果然成真。

在解決統一問題的方式方法上,《告臺灣同胞書》則提出了較為靈活的意見:「我們殷切期望臺灣早日歸回祖國,共同發展建國大業。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已經表示決心,一定要考慮現實情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在解決統一問題時尊重臺灣現狀和臺灣各界人士的意見,採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辦法,不使臺灣人民蒙受損失。臺灣各界人士也紛紛抒發懷鄉思舊之情,訴述‘認同回歸’之願,提出種種建議,熱烈盼望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時至今日,種種條件都對統一有利,可謂萬事俱備,任何人都不應當拂逆民族的意志,違背歷史的潮流。」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之後

《告臺灣同胞書》充分表達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的方針政策。就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當天,全國政協專門就此舉行了一個座談會。鄧小平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今天是1979年元旦,這是個不平凡的日子。說它不平凡,不同於過去的元旦,有三個特點:第一,是我們全國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了;第二,中美關係實現了正常化;第三,把臺灣歸回祖國、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提到具體的日程上來了」。

《告臺灣同胞書》體現了鄧小平關於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決策和思想,包含了和平統一的主要政策。鄧小平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提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鄧小平於1982年1月說:九條方針「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根據鄧小平、葉劍英等領導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經過解決香港問題、澳門問題的實踐,我們黨和政府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基本政策。這一方針政策既考慮到國家統一的民族利益,又照顧到臺灣同胞的實際利益,宣告了兩岸關係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葉九條」如何出臺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了對台工作的九條建議,即「葉九條」。’這是鄧穎超領導的對台工作小組在廣泛調查研究和徵求意見的越礎上,對海峽兩岸的經濟、貿易、文化、商務、交通、民航、郵電等方面情況制定的具體對策,經過反復修改,擬定了實現祖國統一的具體方針政策。鄧穎超參加了中央書記處會議的討論,並仔細研究定稿,報中共中央常委會審批。「葉九條」發表後,引起了海內外的巨大震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博大的胸懷,也體現了祖國對臺灣人民的深切關懷。「葉九條」受到了海峽兩岸人民、港澳同胞、海外僑胞的普遍歡迎。

耿文卿當時是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他見證並參與了「葉九條」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耿文卿回憶道: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對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進一步闡述了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我這裏就其內容作些解釋。

第一條提兩黨對等談判,而不再提中央對地方談判,這是基於當時形勢的考慮,便於臺灣方面容易接受。所以我們提由雙方先派人接觸,充分交換意見,消除敵對狀態和兩岸間長期的軍事對峙局面,尋求第三次合作。

第二條講的主要是「三通」問題。當時海峽兩岸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訊、親人團聚、開展貿易、增進了解。尤其是臺灣老兵要求回家探親的願望日甚,打破兩岸間的隔離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熱潮。

第三條和第四條說的就是後來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內容。即國家實現統一後,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臺灣地方事務。臺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以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也就是說,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還是實行原來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誰也不改變誰。

其中,第三條的「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是後來葉帥改的。原來的提法叫「臺灣可作為特區」。但大陸叫「特區」的地方比較多,我們沿海的幾個城市都叫「特區」,如深圳特區、珠海特區等。我想葉帥把臺灣叫「特別行政區」,是為了區別於其他「特區」。

第四條的「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一句,是鄧大姐加的。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對私人財產和私人企業,或沒收,或公私合營,最後改造成為國有。臺灣同胞對此顧慮重重,認為我們還實行這樣的制度。鄧大姐在審閱時很細心、很周到,她針對臺灣同胞的顧慮,特意加上了這一句。

第五條裏的「政治機構」一詞是葉帥在審閱時加的。後來發表的第五條是這樣寫的「臺灣當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國家管理」。

當時有人對第六條「臺灣地方財政遇有困難時,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補助」一句持有異議,認為臺灣經濟比我們好,我們的外匯儲備還不如臺灣,怎麼還由我們來補助?我認為,我們這樣做,一是我們的心意,二是我們相信也有這個能力。其實這句話早在60年代,我們就說過。1963年,周恩來將我們的對台方針政策歸納為「一綱四目」。「一綱」就是臺灣必須統一於中國。

「四目」就是我們的4條對台方針政策。其中,第二目講的就是「臺灣所有軍政及經濟建設一切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政府撥付(當時臺灣每年赤字約8億美元)」。

第七條「臺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願回祖國大陸定居者,保證妥善安排,不受歧視,來去自由」借鑒了毛主席的一句話。「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通過一些兩岸聯繫人(兩岸都能傳得上話的人)互通信息。當時,臺灣方面傳來信息,稱有些去台人員想回大陸定居,但又怕回到大陸的歧視。毛主席對此很重視,特別批示:「大陸去者,願留台聽。如願回歸故里,中華人民共和國當負責妥為安置,決無歧視之理。」這一條主要是針對去台人員的顧慮寫的。

第八條「歡迎臺灣工商界入士回祖國大陸投資,興辦各種經濟琪業,保證其合法權益和利潤」是當時主管經濟的副總理谷牧增加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市場開始搞活,臺灣企業界人士很想到大陸來投資,但又不知道大陸在這方面的有關政策,所以遲遲不敢動作。谷牧副總理加上這一條,實際上就是消除台商投資大陸的顧慮。

第九條「統一祖國,人人有責。我們熱誠歡迎臺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眾團體通過各種管道、採取各種方式提供建議,共商國是。」

1981年10月9日,胡耀邦同志以中共中央負責人的身份邀請蔣經國等來大陸和故鄉看一看。12月27日,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會在北京成立,通過給臺灣父老兄弟姐妹的致敬信。既寄希望於臺灣當局,更寄希望於臺灣民眾,全面拓展對台工作面。

1981年10月9日上午,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鄧穎超主持會議,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出席了大會,在會上再一次闡明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政策。10月10日上午,鄧穎超又在人大會堂主持茶話會,希望參加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活動的國內外來賓,對葉劍英委員長的九條建議和胡耀邦的大會講話充分發表意見。

(邰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