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鄭重發出兩岸和平統一宣言

2019年1月2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兩岸和甲統一的五點重要政治主張。這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兩岸和平統一宣言,是未來開展對台工作與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行動綱領。

「統一」成為核心概念與時代最強音

習總書記發表的這一對台重要講話,與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發表的對台講話、談話或中共中央出臺的涉台重大政策有一個顯著不同:這次講話不再以兩岸關係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關鍵字或核心概念,而是以統一為核心概念,以統一為核心目標,一切論述與主張都為了實現兩岸統一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不計篇幅長短,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統一」一詞出現10次,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總書記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統一」一詞出現33次;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i己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了「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講話,

「統一」一詞出現26次。而在今年1月2日為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習總書記發表的講話中,「統一」一詞出現45次,是出現次數最高的一次。習總書記的整個講話圍繞如何推進兩岸統一、實現兩岸統一展開,這在過去多年來從來沒有過,似乎透露出強烈的政治信號:實現兩岸統一成為當前中央更為迫切的重大歷史性任務或對台工作的核心任務。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提出:「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對於如何實現國家統一,習總書記提出了五大政治主張:第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第二,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第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第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基礎;第五,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可以說,習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新形勢下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實踐、前景、基礎與認同,構成推進與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總體規劃與綱領,也可稱為「五項和平統一宣言」。如果說40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是第一個兩岸和平統一宣言,那麼習總書記這一對台重要講話提出的五大政治主張就是第二個兩岸和平統一宣言,預示了未來一切對台工作都要圍繞推進與實現和平統一這一中心工作與最高目標開展。

首次明確提出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以來,中共中央逐步形成並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一國兩制」率先在香港、澳門實施,這在世界上是一個重大創舉,也是中國智慧對國家統一在理論與實踐上的一大貢獻。

那麼,統一後的臺灣實現何種政治社會制度與治理模式?是不是實行與港澳相同的「一國兩制」治理模式?這些問題一直是海峽兩岸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重大議題,也是多年來兩岸社會各界研究與探討的重要問題。目前,兩岸各界提出了諸多不同的概念與模式,如「一國兩制」「一中兩憲」「一中三憲」「一中屋頂」「聯邦制」與「邦聯制」與「一國一制」等,試圖從中找到最符合臺灣實際的國家統一與治理模式或方案。

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形成的背景、協商回歸或統一的物件完全不同,尤其是在臺灣島內社會政治與兩岸關係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吸取港澳「一國兩制」治理模式的經驗教訓,找到更符合、適用於臺灣地區的「一國兩制」的方案或道路,以對未來統一後的臺灣實施更有效、更好的治理,就成為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重大課題。習總書記審時度勢,依據港澳「一國兩制」治理經驗與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具體情況,特別提出「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的重要主張。這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首次正式明確提出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政策主張,引起了海峽兩岸各界的高度關注與廣泛討論,似乎預示著中央將統一臺灣問題提上了更為重要的政治議程。

習總書記提出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二是「有利於統一後的臺灣長治久安」。也就是說,中央考慮的不僅僅是如何統一的問題以及統一的過程或方式,還要考慮臺灣的現實與特殊情況,以及統一後臺灣的有效治理或長治久安問題,不能讓統一後的臺灣出現亂子,更不能損害國家整體安全與利益。香港在回歸後是有教訓的。回歸後的香港對國家認同出現分歧,「港獨」思潮泛起,影響了香港的繁榮與穩定。因此習總書記特別強調「統一後臺灣長治久安」問題。

要注意的是,習總書記用了「探索」一詞,即「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或臺灣模式還沒有最後定案,目前還是一種政治主張,還要聽取海峽兩岸各界人士的有益意見或建議,集思廣益,共同思考,通過廣泛討論、對話、協商與政治談判來實現。習總書記提出,「我們願意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這表明「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習總書記對兩岸和平統一與政治談判提出的一個重要政治倡議,值得臺灣社會各界認真思考,做出理性與智慧的選擇。

當然,我們必須淸醒認識到,臺灣問題是極其複雜的。開展兩岸政治談判、共商和平統一方案,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不是短期內所能實現的。40年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告臺灣同胞書》中提出的推動兩岸通郵、通航與通商,從提出到真正實現這一目標花了30年時間(到2009年才基本實現)。可想而知,要進行高難度的兩岸政治協商與談判,實現和平統一,困難更大,挑戰更多,需要不懈努力。

呼籲「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喚醒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

要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就需要臺灣同胞有家國情懷,對中華民族、對祖國、對中國人、對國家統一有高度的認同,有統一自覺,否則要實現和平統一是非常困難的。

然而,兩岸關係的政治現實是非常殘酷的。40年來,兩岸關係發生了很大變化,儘管出現了兩岸「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兩岸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但也出現了不曾預想到的島內社會政治大變局:政黨政治大發展與「台獨」分裂勢力的竄起坐大。由於「台獨」分裂勢力的發展,以及當權者大力推動「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活動,推行「台獨」教育,島內出現了嚴重的國家認同危機,臺灣民眾對中國人認同、對祖國認同和對統一認同大幅下降,這成為兩岸和平統一的重大挑戰。如果這一錯誤的民族國家認同現象與態勢不能扭轉,兩岸和平統一則難以實現。

習總書記充分認識到了目前島內出現的民族國家認同危機,因此,在這次重要講話中,除「統一」是關鍵字以極高頻率出現外,「同胞」與「中國人」也成為高頻繁的關鍵字,

「同胞」一詞出現56次,「中國人」一詞出現40次,這在以往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台講話中也是很少見的。這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臺灣同胞國族認同的一次明確定性與定位,是對臺灣島內民族國家認同出現嚴®偏差、異化的一次匡正與糾偏,更是向臺灣同胞發出「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強烈呼籲,希望喚醒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與中國認同。習總書記強調,「廣大臺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認真思考臺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上光榮的事業。」習總書記的講話暗含深意,他是在說,臺灣同胞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是炎黃子孫,要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榮,還要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來,讓臺灣在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扮演積極的重要角色,而不要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阻力與破壞力,臺灣同胞不要自絕于中華民族之外,更不要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重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強調「中國人幫中國人」

有了對臺灣同胞是中華民族一分子、中國人的定位與定性,習總書記自然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幫中國人」以及「中國人的事由中國人來決定」的政治主張。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重申了江澤民總書記幹1995年提出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重要理念與立場。兩岸是血脈同胞兄弟,是一個民族大家庭,儘管島內出現「台獨」分裂活動,但總體上臺灣同胞普遍認同中華民族,因此中共中央毅然堅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重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立場,不願兩岸兄弟相殘,同胞相鬥,一切皆為中華民族之復興。這也是兩岸和平統一主張的延伸,與「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主張並不發生衝突與矛盾。如果島內「台獨」分裂勢力要自絕於中華民族,最終要走向與中華民族為敵的道路,傷害與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民族利益,中國國家主權領土受到威脅,中央政府就會動用一切手段進行遏制與打擊。

不僅重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習總書記還同時強調「中國人要幫中國人」。這是一個崇高的政治思想與理念,不能因為兩岸之間存在矛盾與分歧,不能因為兩岸還未實現統一,我們就不關心與照顧臺灣同胞,就不幫助臺灣同胞。相反,要站在全民族的高度,站在兩岸同是中國人的高度認識兩岸之間存在的問題與分歧,要有「中國人幫中國人」的意識與情懷。習總書記一直強調,要充分照顧臺灣同胞的利益與發展,

「將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習總書記還特別提出一系列宏觀與具體的政策主張,包括「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安排,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以及「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含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分享」等政策主張。而且,習總書記還提出,未來國家統一之後臺灣同胞「有強大祖國做依靠」,是對臺灣同胞的安全、發展、民生與尊嚴的有效保障。這些主張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幫中國人」的情懷與精神。

在此認知之下,習總書記又特別強調「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海峽兩岸之間有矛盾,有分歧,甚至有鬥爭,這屬於一個國家內部的矛盾與問題,不是民族矛盾,更不是國家之間的矛盾,要由兩岸的中國人自己來決定、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外來干涉」。這是一個主權國家對其國家內部事務的基本主張與權力,任何外部勢力的介入與干涉都是對其主權與領土的侵犯,是絕不容許的,是要堅決反對的。這是處理臺灣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則。

充分闡述認識與處理臺灣問題的四大辯證關係

習總書記發表的這一對台重要講話,充分闡述了認識與處理臺灣問題或統一問題的四大辯證關係,對科學貫徹對台工作與推進和平統一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是臺灣問題與祖國命運的關係。就歷史看,國家弱亂,山河破碎,祖國寶島臺灣就會不保,就會被列強侵略與侵佔;國家強盛,祖國就能有效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就能有效保護臺灣,能夠維護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與同胞的權益。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這是一個科學論斷。如果昔日祖國強大,豈會被迫割讓臺灣給日本!如今中國國力提升,就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維護國民利益與權益,也才能將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提上國家議程。

「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

二是臺灣前途與國家統一的關係。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性命題。人們一直在考問,臺灣的前途在哪里?就終極目標而言不外「獨立」與統一。但臺灣「獨立」的可能性是零!祖國決不會允許臺灣分裂出去,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連陳水扁當年也不得不表示「台獨不可能就是不可能」。可是,「台獨」雖然不可能,「台獨」勢力卻在島內不斷湧動,成為臺灣困境之根源。「台獨」造成島內政治對立、社會對立與兩岸對立,違背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意願,事實證明「台獨」沒有出路,只會傷害臺灣;只有實現兩岸統一,才是臺灣的真正出路,才是臺灣的康莊大道,才是臺灣的前途所在。習總書記強調「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復興」。習總書記還特別強調,「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

三是和平統一與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關係。和平統一是中央對台大政方針,也是習總書記這次重要講話的核心議題。和平統一是最好的選擇,是多贏的選擇,因此習總書記特別強調「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展現了祖國的誠意與善意。但能不能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一,則不完全取決幹祖國的善意與誠意,還要看島內「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是否會破壞和平統一的條件。如果出現《反分裂國家法》中規定的三種可能情況,就需要用非和平方式,即武力實現國家統一。因此習總書記才會特別強調,「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正是對實現和平統一的最有力保證。如果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台獨」分裂勢力將會肆無忌憚,「台獨」分裂活動將更加猖撅,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將面臨更大危險,和平統一可能將無法實現或遙遙無期。以武力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絕不可能放棄的主權承諾。

四是中國統一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兩岸統一是世界大事,對地區與國際社會有重大影響,受到全球的關切與關注。兩岸統一本身是中國內部的事情,由兩岸中國人自己協商與解決,不容許外國勢力干涉。習總書記在這次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許任何外來干涉。」兩岸統一,不僅不會損害他國的權益與利益,而且對世界具有積極、重大的意義,對人類社會具有重大貢獻。習總書記強調,「中國的統一,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正當利益包括其在臺灣的經濟利益,只會給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只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可以說,習總書記的講話首次明確、完整論述了中國統一的世界意義。

(王建民/文)